中醫將咳嗽分為外感(風熱、風寒、風燥)咳嗽、內傷(痰溼蘊肺、痰熱鬱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咳嗽等幾種型別。咳嗽作為一種症狀,是人體的自衛反應,就像人體內的清道夫,咳嗽的同時把體內含有細菌、病毒的分泌物帶出體外,清除體內垃圾。止咳藥有寒、熱、溫、涼之分,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若不辨證選用,止咳的效果也就不好。
外感咳嗽
當氣候突然轉變或人體抵抗力不足時,風、寒、暑、溼、燥、火六種邪氣從口鼻或皮毛入侵人體,肺臟首當其衝,其宣發肅降的功能失常,肺氣上逆迫於氣道就引起咳嗽。由外因引起的咳嗽為外感咳嗽,一般在2周以內。外感咳嗽,病情淺,除了伴有燥和溼的外感咳嗽比較難治外,只要及時治療,多能在短時間內治癒。
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屬於慢性咳嗽,其病理因素包括飲食、情志及臟腑功能失調,其中尤以飲食不節導致脾胃功能失常,痰濁內生以致咳嗽的情況最為常見。內傷咳嗽,多呈慢性反覆發作過程,病程延續,在治療上難達速效。
咳嗽特點的鑑別
1.咳嗽白天多於夜間,咳嗽急劇,咳聲重,或咳聲嘶啞,咽癢乾咳,病勢急而病程短者大多為外感風寒、風熱、風燥引起;
2.病勢緩而病程長多為陰虛或氣虛;
3.咳聲粗濁,多是風熱或痰熱傷津引起;
4.早晨咳嗽,一陣陣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咳出咳嗽減輕者,多為痰溼或痰熱咳嗽;
5.午後、黃昏咳嗽加重,或夜間有單聲咳嗽,咳聲輕微短促,多屬於肺燥陰虛;
6.夜臥咳嗽嚴重,持續不停,少氣或氣喘者,屬於久咳致喘的虛寒證;
7.飲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屬痰溼;
8.情志鬱怒加重者屬於氣火引起;
9.勞累、受涼後加重者多為痰溼、虛寒。
咳痰特點的鑑別
1.咳而少痰者多屬燥熱、氣火、陰虛;
2.痰多者常屬痰溼、痰熱、虛寒;
3.痰白而稀薄者屬風、屬寒;
4.痰黃而稠者屬熱;
5.痰白質黏者屬陰虛、燥熱;
6.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樣者屬虛、屬寒;
7.咳血痰,多為肺熱或陰虛;
8.咳痰有熱腥味或腥臭味者為痰熱,味甜者屬痰溼,味鹹者屬腎虛。
風寒襲肺咳嗽
咳嗽聲重有力、氣急欠平、咳痰稀簿白色.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痛楚、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肺浮或緊。
食療方法為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常用食療物有生薑、蔥白、紫蘇葉、紅糖等。
風熱犯肺咳嗽
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咳時汗出、痰黏稠或黃,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食療方法為疏風清熱、宣肺止咳。常用食療物有無花果、金銀花、綠茶、冰糖等。
風燥傷肺咳嗽
乾咳喉癢、連聲作嗆、咽喉幹痛、口乾鼻燥、無痰或痰少而黏連成絲且不易咯出、苔薄而澀,舌紅少津、脈數細。
食療方法為疏風清肺、潤燥止咳。常用食療物有松子仁、核桃肉、梨、藕、蘆根、麥冬、荸薺等。
痰溼蘊肺咳嗽
咳嗽反覆發作、咳聲重濁、痰多、痰黏膩或稠厚成塊、痰色白或帶灰色,因痰而嗽、痰出咳平。每於早晨或食後痰多咳甚,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食療方法為燥溼化痰、理氣止咳。常用食療物有陳皮、甘草、蘿蔔子等。
痰熱鬱肺咳嗽
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黏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乾而黏、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食療方法為清熱肅肺、豁痰止咳。常用食療物有魚腥草、荸薺、羅漢果等。
肝火犯肺咳嗽
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乾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黏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引痛,症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邊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食療方法為清肺洩肝、順氣降火。常用食療物為青黛、柿子、杏仁、牡蠣等。
肺陰虧耗咳嗽
乾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或聲音逐漸嘶啞、口乾咽燥,或午後潮熱、顴紅、盜汗、口乾,日漸消瘦、神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食療方法為滋陰潤肺。常用食療物有麥冬、沙參、鴨肉等。
肺氣虛寒咳嗽
咳聲低微無力、氣短不足以息、咯痰清稀且色白量多、神疲懶言、食少面色咣自、畏風、自汗,易因外邪而咳嗽加重,舌苔淡白、脈細弱。
食療方法為補氣溫肺,止咳化痰。常用的食療物有生薑、人參、鹿角膠等。
治療咳嗽的注意事項
1.外感咳嗽(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燥傷肺)不可以用斂肺、收澀的鎮咳藥,如固本咳喘片等,容易導致肺氣鬱遏不得宣暢,使外感之邪不能排出,久咳而傷正。而必須用疏散邪氣宣肺的藥品。
2.內傷咳嗽(痰溼蘊肺、痰熱鬱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不可用宣肺散邪的藥,如通宣理肺丸、夏桑菊顆粒等,否則會耗損陰液,傷及肺氣,使正氣愈加虛弱。必須注意調護正氣。
咳嗽的主要病機為邪犯於肺,中醫認為肺為相府之官,貴為嬌髒,喜潤惡燥,不耐寒熱。對於來買咳嗽藥的顧客除推薦給對症的藥品之外還可以推薦一些對肺有益的中藥煎茶飲用如:銀耳、百合、玉竹、北沙參、西洋參、石斛、麥冬、川貝母、桑椹子、女貞子、肉蓯蓉、陳皮、羅漢果、菊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