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範阿姨自深受“肩周炎”困擾半年有餘,在嘗試了運動鍛鍊、熱敷、推拿等多種方法後,疼痛反而愈演愈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門診,經過一系列專業檢查後,醫生揭開了範阿姨“肩周炎謎團”。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運動醫學科主任陳疾忤4日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原來,範阿姨得的是肩袖損傷。其實,藏在肩痛背後的並非都是肩周炎。這位專家直言:“肩袖損傷看似‘小眾’,沒有肩周炎那般‘聲名在外’,實則有約六成肩痛,起因就是它!”
由於肩袖損傷和肩周炎均具有肩痛的症狀,常常會被患者自行誤判。事實上,二者在臨床表現、病情轉歸、治療方法上均有明顯區別。據陳疾忤介紹,“肩周炎”又被稱為“凍結肩”,好發於五十歲左右的人群,除肩痛外,主要表現為肩部僵硬、無法活動,一般在1年半左右可以自愈。由於“肩周炎”的自限性,可以透過拉伸、推拿、理療等緩解症狀,等待自愈。
據介紹,肩袖是一組肌腱,屬於人們通俗認知上的“筋。我們的肩膀能夠靈活地進行旋轉、抬高、放低等動作,其中都有肩袖的功勞。“肩袖損傷”多發於中老年人群,在六十歲以上者中更常見,且可能伴有外傷。據瞭解,肩袖損傷的疼痛主要發生在肩關節活動時,夜間疼痛較白天更明顯,還可能出現肩部無力的現象。陳疾忤直言,由於“肩袖損傷”中損傷的肩袖不能自行修復,不恰當的治療可能會導致損傷擴大,有的甚至嚴重影響肩關節的結構和功能,晚期甚至需要進行肩關節置換。
陳疾忤告訴記者,患者範阿姨就是典型的老年性慢性勞損。隨著年齡的增大,中老年人群的肌腱會逐漸出現退變和磨損,有時輕微的推拉會導致不可自愈的肩袖撕裂。他強調,“肩袖損傷”,千萬不能自行盲目拉伸,不合適的鍛鍊會造成損傷肩袖的撕裂口擴大。因此,一旦發現自己肩部疼痛明顯,且久久沒有好轉,應及時就診,切勿輕“舉”妄“動”,或自行康復鍛鍊。
如何區分肩袖損傷和肩周炎?陳疾忤告訴記者,如果自己或在別人幫助下,上臂都無法舉過頭頂,很可能就是肩周炎;大部分的肩袖損傷,在他人的協助下,抬肩不受影響。”目前肩袖損傷的治療方式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病程較短、症狀較輕微、因高齡等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可採取“康復訓練+物理治療+藥物”的保守治療。這位專家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保守治療只是一種緩解手段,並不能‘修復’撕裂肩袖。”他說,患者在保守治療3~6個月後,如若病情沒有明顯緩解,甚至有所加重,應及時就診,考慮行肩袖修復術。目前,絕大部分的醫生都會選擇使用關節鏡微創手段修復肩袖,療效好、創傷小、恢復快。(記者陳靜)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