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時候,偶爾會覺得自己容易累、有點泡沫尿,當時沒認為自己是病了,更沒想到後來竟然發展到了腎衰。”——50歲的張先生回憶道。
經常累、疲憊,竟然是腎衰!
2011年,40歲的張先生正值盛年,是單位的骨幹,更是家庭的頂樑柱。當時的他工作繁忙,雖然經常出現疲勞等身體不適,但也以為只是工作忙碌造成的。
後來,有那麼一陣子他總是感覺非常不舒服,便來到醫院做了個體檢,誰知肌酐明顯超標,隨後被診斷患有慢性腎病。
但因為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也不影響生活,張先生就沒有重視。
直到2019年12月,張先生再次出現嚴重的渾身發軟症狀,被家人緊急送到了醫院,竟被醫生告知疾病已經發展到了腎衰竭階段!
負責接診張先生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腎病內科副主任醫師朱吉莉教授表示:“病人就診時出現了腎衰,腎功能損害的進展比較快,並且出現了很多併發症。”
5步毀掉一顆好腎
一顆好的腎臟走向衰竭,一共會經歷5個階段:腎病——代謝出問題——腎功能不全——腎衰竭——尿毒症。
一般來說,當腎臟病發展至腎衰竭階段時,由於患者的腎臟排水、排毒功能嚴重下降,此時就已經需要靠透析機維持生命了。
如果此時仍未能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致使疾病發展成為尿毒症時,就可能需要考慮腎移植了。
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在腎功能受損的早期及時發現並積極治療,那麼大部分患者都不會發展到尿毒症,甚至有痊癒的可能性。
所以說,瞭解腎臟病的早期訊號非常重要——
01 沒勁兒
腎功能不好時,很多廢物難以從尿裡排洩出去,會出現精神不振、疲勞、乏力等沒勁兒的感覺。
02 食慾差
不想吃飯、厭食,甚至噁心、嘔吐,也是腎臟病的常見症狀。
但由於這些症狀易和消化系統疾病相混淆,因此很多患者會誤以為消化系統疾病而忽視。
03 貧血
貧血主要表現為乏力、易疲勞,眼瞼、面色及甲床蒼白。導致貧血的原因有很多,而腎性貧血是常見原因之一。
04 腰痠腰痛
腰痠腰痛也可能是腎臟病的早期症狀。當這些症狀出現時,需要及時就醫,並詳細描述腰痛部位、發生時間、疼痛性質等,以便醫生準確診斷。
05 水腫
飲水太多,或者是睡眠時間過長、過於肥胖等原因均可引起眼瞼、臉部、小腿等部位的輕微水腫或是一過性的水腫。但如果無上述誘因且經常水腫,就要懷疑是不是腎臟有了問題。
06 尿量減少,夜尿頻繁
一般來說,如果每天尿量少於平時的一半,可能是腎功能嚴重損傷;如果每天尿量少於平時的四分之一,則屬於少尿,需警惕腎衰竭的發生;如果夜尿經常超過2次,可能提示腎功能不全。
07 出現泡沫尿
當腎臟受損時,容易出現蛋白尿,即尿液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且久不消失。
08 出現血尿
如果腎臟內出現炎症、結石、腫瘤或血管破裂時,血紅細胞將會隨尿液排出,形成血尿。
不想腎臟受傷,避開傷腎陷阱
好的腎臟離不開日常養護。做好這些事,能在很大程度上預防腎病發生。
01 避免憋尿
尿液長時間滯留容易滋生細菌,引起尿路感染。而病原菌可能經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輸尿管、腎盂,誘發腎盂腎炎,若不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慢性腎病。
02 避免熬夜
中醫認為,熬夜傷肝,而肝腎同源,所以會影響腎的代謝。
也有很多研究表明,相比每晚睡7~8小時的人,睡眠時間不足5~6小時的人,蛋白尿的發生風險明顯增加,腎功能下降速度也更快。
03 避免長期高蛋白飲食
蛋白質代謝時會產生尿素、尿酸、肌酐等物質,必須經過腎臟排洩。
盲目過多攝入高蛋白飲食,就容易加重腎臟負擔,久而久之可導致腎功能下降。
04 避免水喝太少
飲水過少不利於體內有害物質排出,會加重腎臟負擔,所以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每天應至少喝8大杯白開水,以沖淡尿液,預防結石等腎臟疾病。
05 避免血糖過高
據不完全統計,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80種以上的併發症。
其中,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它在早中期時通常無特殊症狀,容易被大家忽視。
待到發現時,往往已經發展為尿毒症、腎衰竭,致死率極高。
06 避免血壓不穩
長期的高血壓會導致腎小動脈硬化,使腎臟缺血,引起腎細胞大量壞死。
高血壓腎病早期起病隱匿,一般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史5年以上,且大多因為血壓長期控制不穩定。
資料:健康時報、生命時報、我是大醫生官微、養生中國
編輯:葉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