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階段算是魚比較難釣的階段,雖然進入了春季,但是氣溫並沒有多少回升,關鍵是每當季節更替時,都是氣溫起起伏伏的階段,水溫的不穩定,是造成早春魚難釣的根本因素。不過過了雨水之後魚情會好很多,過了驚蟄之後就到了魚兒跳的階段了。所以說春季是釣魚的旺季,但是並不包括早春階段。早春釣魚,思路依然是寒冬階段的思路,畢竟此時還沒出數九。
一、先找魚窩
立春前後,氣溫依然比較低,溫度“繼承”了大寒之後的氣溫條件,所以早春階段時魚還是在深水,或者較遠的障礙物,並且依然不怎麼愛動。找魚窩,思路有2個。第一是找深淺水交界的地方,需要考慮深水的水溫較高而且穩定,還需要考慮鯽魚需要偶爾進食。所以通常是釣坡下,水下坎,水下溝等滿足深淺水的深水。第二是比較遠或者較深的障礙物,比如暗草、橋墩,較遠位置的水草邊緣等等。注意此時還是要在向陽、避風的區域找魚窩。
二、多窩走釣
窩料的建議要看釣點的選擇,如果釣坡、水下坎等深淺水的明水釣點,建議窩料多粉少顆粒,提升誘魚效果,稍稍有留底即可。如果釣障礙物區域,全粉窩料誘魚效果會更好一些,而且粉狀窩料進入障礙物區域之後並不容易被沖走,誘魚的永續性還是有保證的。打窩講究窩料要少,窩點要多,誰知道那塊雲彩會下雨呢?要採用廣撒網,重點培養的方式來打窩。因為就算是絕佳的釣位,從任何角度來看一定是魚窩,還需要考慮是否近期有人釣過,如果有人釣過,周圍魚會比較少。
三、學會養窩
養窩在冬釣中有重要的地位,其他季節甚至不太注重養窩。養窩的目的其實比較簡單,適當的養窩可以讓窩點中魚更多一些。因為鯽魚是群體進食的魚類,窩點中從開始發窩之後,最初之後少量的幾條魚,這幾條魚就是聚更多的魚關鍵,因為食物在這個階段誘魚能力較差,但是食物加正在進食的鯽魚,對其他鯽魚的吸引力會更強一些。而且冬季發窩慢,魚離窩也很慢,不用擔心沒快速把魚釣走,從而出現魚離窩的情況。養窩的關鍵就是不要把窩點中魚釣光,適當的補窩,讓魚和食物共同作用。
四、補窩要勤,量要更少
補窩是在什麼時候呢?一定不是沒口之後才補窩的,需要跟養窩結合起來使用。窩點發窩之後,適當的養窩,然後再開始垂釣,採用釣1、2條魚就少量補窩的方法,補窩之後更換下個窩點,給這個窩點有繼續養窩的機會。每個窩點都如此操作,這樣窩點中就能持續有魚進窩了。注意補窩的量要比打窩的量更少,補窩的位置一定要精準,牢記冬季窩點面積越小,垂釣效率會更高一些。還可以使用散炮、包食、蚯蚓蘸粉等用餌手法來補窩,效果會比使用打窩器更好,並且對窩點的影響也是最小的,因為這些打窩手法更加“潛移默化”。
到了早春,就可以開始等待春暖花開了,到了油菜花開始盛開的時候,各種魚也都會變得比較好釣了。當魚大量進食,長時間停留在食物豐富的淺水時,就到了仲春釣淺灘的階段了。所以說,寒冬階段魚在深水,在春季氣溫回升之前的早春階段,魚窩依然是在深水的。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