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山河、睥睨天下
無比風光、無比強悍的
叢林之王
是它
被人類信仰
被人類推崇
被人類頂禮膜拜的
神獸
是它
(虎噬人卣,商代,古人認為虎可以通神,攝影師@動脈影,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被人類仇視
被人類喊打的
害獸
以及如今又被人類著力保護的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也都是它
千百年來
虎
不曾改變
只是時光流轉換了人間
值此虎年到來
就讓我們重溫虎的過往
讓虎喚醒我們的記憶
看看虎的存在
如何使我們的文化更加豐富
如何使我們的山林更加完整
01
虎族誕生
距今880-200萬年前
大貓家族的一支
演化出了一個新的物種
虎
(關於虎的起源,仍有不同認知,分子生物學上可將虎的起源追溯至距今880萬年前,而目前已知最早的虎骨骼化石發現於中國黃河中游一帶,距今約200萬年,被命名為古中華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下圖為大貓家族演化示意,圖中還包括了雲豹屬的雲豹以及相關的滅絕物種,關於雪豹的歸屬問題尚存爭議,狹義的“大貓”即豹屬的物種。)
它的身體強壯有力
體長約2-3米
體重約100-300千克
是整個大貓家族最大的存在
(虎的平均體重超過獅子,肌肉量更大,但體長不一定,下圖為黑龍江省海林市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中的虎)
它的毛色
以橘黃為底色
並“鐫刻”黑色條紋
與周邊環境相對融合
以便在捕食時更好地隱蔽自己
虎大多為橘黃色底黑色條紋,另有因基因突變形成的白底黑色條紋的虎,攝影師@李理
額頭處的幾條黑色橫紋
勾勒出漢字“王”的筆畫
可謂自帶“王冠”
身形魁梧、顏值上乘
那麼它的實力
又如何呢?
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中
捕食能力
是衡量實力的重要標準
當虎在叢林中
發現一頭野豬時
它會躲藏在草叢中
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虎一般白天在草叢中休息,黃昏到日出期間活動頻繁,因為虎具有較強的夜視能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隨即
機會來了
它壓低身軀,匍匐前進
腳下柔軟的肉墊
削弱了走動時的聲響
虎像其他貓科動物一樣,屬於趾行動物,即踮著腳尖走路的動物,這能使它們的腳步更流暢且安靜,攝影師@李理
當它與野豬的距離小於25米時
便進入了它最佳的進攻範圍
說時遲,那時快
虎開始狂奔突襲
虎一般在小於25米的距離發起突襲,追逐獵物的距離一般不超過200米,超過該距離還未得手,就會錯失良機,便會放棄
200千克左右的體格
加上可達80km/h的速度
強大的衝擊力
讓虎瞬間撲倒野豬
鋒利的前爪
就像“老虎鉗”般控制獵物頭部
緊接著
虎張開大口
以高達350千克的咬合力
用刀劍般鋒利、長達5~8釐米
猶如成年人拇指般大小的犬齒
死死“扼住”野豬命運的喉嚨
一擊斃命
虎一般直接咬死獵物或咬著獵物的喉嚨持續幾分鐘令獵物窒息而死,其咬合力是人類的10倍左右,下圖僅作示意
不止野豬
馬鹿、梅花鹿、狍等
都是它的日常選單
即使是體型大它5-6倍的有蹄類動物
虎依然能出色地完成獵殺
有記錄表明從青蛙到幼象都是虎的獵物,但主要為大型有蹄類動物,虎擅長突襲進攻,一擊致命,若錯失良機獵獲動物的機率大大降低
一個完美的獵手
顏值高、實力強
叢林中幾乎找不到
能與之匹敵的對手
但上天是公平的
它給了虎睥睨叢林的本領
也把孤獨刻在了它的基因裡
虎是獨行獵手,雖然強大,但在1萬年前,未滅絕的劍齒虎等是虎的有力競爭者,下圖為黑龍江省海林市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內的東北虎
一隻成年虎
每年需要吃掉
40-80只野豬等有蹄類動物
這意味著
根據不同地區的獵物密度不同
一隻成年虎一般需要
成百上千平方千米的山林
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來源
在獵物種群密度高的尼泊爾地區,虎的領地僅有15平方千米,而在一些獵物種群稀少的西伯利亞地區可以達到1379平方千米,下圖為正在林間遊蕩的虎
而為了保證充足的生存資源
虎常常獨佔這一方天地
它們透過不斷巡視
並留下大小便等方式
來標記領地
或在地上留下足跡
在樹上留下抓痕
以宣示自己的主權
如果其他老虎進入該領地
常常會引發一場生死搏鬥
可謂
“一山不容二虎”
黑龍江省海林市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內正在打鬥的虎,僅作示意,攝影師@滕洪亮
但這句話還有個俚俗的後半句
“除非一公一母”
在發情期
雄虎會與雌虎短暫共處
以繁衍後代
雄虎與雌虎的領地會有重疊,下圖為兩隻行為親暱的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就這樣
虎族不斷壯大
不斷向外開拓新的領地
最西抵達裡海附近
最南抵達爪哇島、巴厘島一帶
最北到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帶
足跡遍佈亞洲大部分地區
並逐漸演化出
與當地環境相適應的9個亞種
包括東北虎、華南虎、裡海虎
印支虎、孟加拉虎、馬來亞虎
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巴釐虎
距今11萬年左右,由於冰期和間冰期頻繁更替,氣候劇烈變化,導致虎大量消失,隨著環境的改善,虎又重新向外擴張;關於虎亞種的劃分目前仍有爭議,有認為馬來亞虎屬於印支虎等不同觀點;此外,虎僅在亞洲分佈;下圖為近7萬年來,虎亞種演化遷移示意
而在虎登上叢林王位的同時
另一個物種
也在逐漸崛起
並開啟了與虎的漫長競爭
這個物種便是
人
02
以虎為神
早在矇昧時代
我們的祖先就目睹了
老虎驚心動魄的獵殺時刻
論個體實力
人類顯然不是虎的對手
因此對虎的力量十分恐懼
錯金銀銅虎噬鹿屏風座,僅作示意,攝影師@蘇李歡,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之後
文字出現
古人在造字時
將彪悍的虎和弱小的人
搭配在一起
則變成了
虐
甲骨文虐字,人在虎口下為虐,有殘害、禍害之意,也有學者認為該字同“牝”字,指雌虎,@龍雁翎
久而久之
懼怕催生了崇拜
古人希冀虎不要傷害人類
甚至保護人類
7000多年前
位於今天湖南洪江的高廟文化遺址內
古人以鋒利的獠牙為元素
進行祭祀、祈求保佑
而獠牙很可能來自虎的啟示
高廟文化獠牙神面,尖銳的獠牙是其顯著特徵,獠牙元素有可能來源於虎,也有可能來源於其他猛獸,之後青銅器上的饕餮[tāo tiè]紋很可能是以虎元素為原型演化而成,底圖來源@賀剛著《湘西史前遺址與中國古史傳說》,嶽麓書社,2013年
再後來
古人觀察到
夜空中一些星星連成的影象
與虎相似
於是
古人視虎為星宿的化身
虎正式飛昇上天
成為天上的神
在很早以前,古人就認為星星不是彼此孤立的,把成組的恆星視為一個星圖,根據其形狀賦予了動物、人物、器物等不同名稱,下圖為白虎星座畫像石,虎身下三星應為天狼、九遊、土司空三星,僅作示意
6500年前
位於今天河南濮陽的一場葬禮
正在舉行
古人腦洞大開
他們用蚌殼分別拼出龍形與虎形
代表星宿
置於墓主人的兩側
祈禱死者靈魂昇天
蚌塑龍虎墓,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其中龍和虎被視為與二十八宿對應的東宮七宿和西宮七宿,墓主腳端有腿骨和蚌殼組成的圖案,可能代表北斗星,整個佈局可能象徵墓主昇天的過程,圖片來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濮陽西水坡》,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
其中
虎張口露齒、尾巴下垂
四肢呈漫步狀態
宛如猛虎下山,氣勢騰騰
蚌殼堆塑的虎,底圖來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濮陽西水坡》,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
自此
龍、虎作為通天的得力搭檔
往往聯袂出道
在我們後世的成語中
也往往組合現身
如龍似虎、虎踞龍蟠、龍潭虎穴
藏龍臥虎、虎嘯龍吟、龍騰虎躍
龍精虎猛、虎略龍韜、雲龍風虎
龍行虎步、生龍活虎、龍爭虎鬥
……
到了商代
整個社會鬼神信仰濃厚
虎通天的本領也被強化
頻繁地出現在祭祀用品中
青銅器在祭祀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上的虎裝飾,或許助力巫師與神靈的溝通,新幹大洋洲遺址出土文物虎紋十分流行
著名的商代青銅器
虎噬人卣
想象力豐富、造型獨特
虎緊抱一人
人腳踏虎足之上
虎口大張,似要吞噬人頭
有學者認為這並不是食人
而是藉助虎的力量與上天溝通
這種令人稱奇的通天之術
被3000年前中華大地上的古人
廣泛接受
從中原的商王朝
後母戊鼎上的虎食人圖案,攝影師@馮思緒,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到西南地區神秘奇特的
三星堆文明
古人都在用這種看似“虎食人”的方式
溝通神靈
三星堆文化龍虎尊上的虎食人紋飾,攝影師@風沉鬱,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發展到周至漢代
虎不僅能通天
還被賦予了吞噬鬼魅的技能
東漢時期的
天馬虎食鬼魅畫像石中
一隻神虎一口咬住鬼魅的大腿
天馬虎食鬼魅畫像石,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全集·畫像石畫像磚》,黃山書社,2009年12月
甚至
神虎還被插上了翅膀
頻繁地出現在漢代的墓穴中
掃除昇天路途上的邪魔惡鬼
護送墓主人達到天堂
據研究虎新增翅膀的形象受西方有翼神獸的影響而成,下圖為雷公乘車畫像石,三隻翼虎正在騰飛,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全集·畫像石畫像磚》,黃山書社,2009年12月,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與此同時
龍、虎組合也迎來了新的成員
人們結合當時流行的
五行、方位、顏色等觀念
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四神
共同庇佑人間
關於四神的形成或可早至東周,下圖為漢代四神瓦當,攝影師@柳葉氘,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而在神界之外
虎還廣泛出現在軍事領域
成為勇猛和力量的象徵
正所謂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人們用虎裝飾兵器
虎紋青銅戈,該武器為戰國時期巴人所使用,巴人有虎崇拜的習俗,攝影師@柳葉氘,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用虎作為調兵遣將的憑證
即“虎符”
虎符,攝影師@王羊,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用虎讚揚勇士
包括虎將、虎士、虎臣、虎賁
一些部族甚至直接以虎為圖騰
將虎視為部族的守護神
虎父乙鼎,虎為氏族族徽,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虎是神、是勇士
溝通神靈、驍勇善戰
辟邪除惡、保護人間
然而
隨著人的力量愈發強大
人虎的關係開始逐漸逆轉
虎的危機
來了
03
虎落平陽
商周時期
王就以能捕獲虎
彰顯自己的威儀
商王在捕獲虎後
還曾取下虎的肱骨
刻上文字
並用珍貴的綠松石鑲嵌
虎骨刻辭,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商王在捕獲虎後,取下虎的肱骨,即前肢骨,寫上文字並用珍寶的綠松石鑲嵌,彰顯自己的英勇,如此大費周章,足以體現捕獲虎的不易,圖片來源@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
虎是他們野外路途中
最可怕的危險之一
相傳
戰國時期曾有一隻白虎
殘害了上千人
下句出自《太平廣記》,白虎為毛色變異所致,現今白虎大多為孟加拉虎的白變異個體,下圖為秦嶺野生動物園內的孟加拉白虎,攝影師@苟秉宸
秦昭襄王時,白虎為害。……虎歷四郡,害千二百人。
虎的聲名惡化
虎的地位也逐漸下降
戰國時期
人們便開始將夜壺
製作成虎的形狀
人稱“虎子”
虎子,相當於夜壺,戰國時期已經出現,這種形式顯示了對虎的貶低,也有說法認為其為水器,下圖為不同材質的虎子,攝影師@動脈影、朱金華、朱福升,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秦漢時期
原本平起平坐的龍虎組合
開始分化
由於帝王對龍的推崇
龍成為統治者的象徵
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存在
秦始皇被稱為“祖龍”,漢高祖劉邦被神化為其母與蛟龍結合所育,下圖為鎏金鐵芯銅龍,攝影師@李文博,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新傳入的佛教
讓中國並不存在的獅子
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並取代了虎的許多職能
故宮太和門前的銅獅,攝影師@君作刃
於是
虛無縹緲的龍
超越了現實存在的虎
“外來的和尚”又打敗了本土的虎
虎墜落民間
成為人們取樂、喊打的物件
人們馴虎
馴虎畫像石,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全集·畫像石畫像磚》,黃山書社,2009年12月,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戲虎
戲虎畫像石,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全集·畫像石畫像磚》,黃山書社,2009年12月,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打虎
獵虎畫像磚,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全集·畫像石畫像磚》,黃山書社,2009年12月,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虎的威嚴大受挑戰
虎的地位急劇下降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類不斷向山林挺進
人虎矛盾更加劇烈
文學作品中
頻繁出現打虎英雄
武松打虎
李逵殺虎救母
……
灑線繡武松打虎經皮面,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連帝王們的獵虎
也更加頻繁
遼金時期
帝王一般每到金秋時節
都會入山獵虎
傳說
遼景宗曾用帝王威儀
把老虎嚇得戰慄而逃
(出自《遼史·營衛志》)
虎伏草際,戰慄不敢仰視
據記載在一次打獵過程中,景宗偶遇老虎,老虎卻被嚇得趴在草叢中戰慄不敢抬頭,最終倉皇逃走,帝王威儀戰勝了百獸之王,下圖為根據這一傳說製作的景宗降虎玉擺件,構圖為景宗坐於洞石旁,身旁伏臥一隻溫順的老虎,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到了明清時期
康熙一生打虎百餘隻
乾隆則讓宮廷畫師
記錄下自己的打虎時刻
《乾隆皇帝刺虎圖》軸,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新中國成立後
隨著大規模開荒種田
人與虎的衝突達到頂峰
一方面
虎患出奇嚴重
1952年
僅湖南耒陽縣竟有120多人命喪虎口
另據報道,當時發生了一天內有20多人命喪虎口的情況,下圖為草叢中正張開大口的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
人們打虎也愈演愈烈
1959年
華南虎
被劃為有害動物
要“全力以赴地捕殺”
湖南的一位獵人
其孫子命喪虎口
遂成立打虎隊
7年間獵虎138只
成為當時赫赫有名的“打虎王”
該事件的相關報道,圖片來源@荊門日報傳媒集團數字報紙
不僅如此
打虎還要從娃娃抓起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沒打到,打到小松鼠”
的歌謠
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此外
虎被認為“渾身是寶”
虎皮彰顯尊貴威嚴
虎骨、虎膽、虎胃、虎血
則被視為靈丹妙藥
據統計
上世紀50-60年代
每年有約800只華南虎被捕殺
昔日的山林霸主
逐漸被人類打倒在腳下
數量急劇減少
分佈地急劇消失
中國虎分佈變遷示意,製圖@張威/星球研究所
而且
不止中國
大約一百年前
全球還曾分佈10萬隻虎
如今野生虎的數量
不超過3200只
曾經的9個虎亞種在野外僅剩5種
爪哇虎[滅絕]、巴釐虎[滅絕]、裡海虎[滅絕]、華南虎[僅存動物園]、東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馬來亞虎、蘇門答臘虎,隨著人類的開發,適合虎的棲息地環境越來越少,下圖為正在佈滿水藻的水域游泳的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面對曾經的叢林之王
人類似乎取得了絕對的“勝利”
但是伴隨而來的自然環境惡化
終將危及人類
改變
亟待發生
04
重嘯山林
作為頂級掠食者
虎的存在是森林生態系統有效運轉的
關鍵一環
山林中的有蹄類動物數量
被維持在一個恰當的水平
森林草木不會被過度啃食
豺狼豹等捕食者也能虎口分羹
但隨著虎數量的減少
野豬、野鹿等食草性動物
數量開始失控
其後果
不只是
植被被過度啃食
它們還會進入農田,毀壞莊稼
甚至危害人類
地球不只是人類的家園
還是萬物共生的故土
我們必須採取措施
重新期待王者歸來
1989年
虎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
對於絕跡山林的華南虎
人們小心呵護著動物園中僅存的個體
不惜重金把它們送去國外野化集訓
期盼著有朝一日它們能重歸山林
動物園除了觀賞教育意義外,很重要的功能是儲存珍稀物種,並開展相關研究,華南虎就是最好的例子,曾有華南虎被送到非洲的野外進行野化訓練;下圖為正在爬樹的東北虎,能爬約8米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於行蹤隱秘的孟加拉虎和印支虎
科學家在西南邊境跋山涉水
在林中安置成百上千的紅外觸發相機
只為能再睹王者威顏
對於中國境內唯一穩定活動的東北虎
2021年我們為其建立了
面積高達1.41萬平方公里的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還給虎一片江山
在這裡
它們重展雄風
在這裡
它們肆意奔跑
在這裡
它們盡情繁衍
如今
虎正在重新建立自己的王國
截至2021年
國內野生東北虎的數量已升至55只
不僅如此
虎既“守衛”了山林
也早已“紮根”在我們的文化中
虎頭帽、虎頭鞋、虎紋肚兜
寓意虎頭虎腦、身強體壯
虎紋飾、虎剪紙等
寓意驅邪除惡、安定祥和
如虎添翼、生龍活虎等成語
表達著中華兒女的矯健雄姿
來自東漢的虎年快樂,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全集·畫像石畫像磚》,黃山書社,2009年12月,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中國虎的故事
百萬年來
虎披荊斬棘,登上王座
1萬年來
虎羽化成神,庇佑蒼生
數千年來
虎步步退卻,風雨飄搖
如今,幸好
虎正在重嘯山林
值此虎年,願神虎再發神威,驅疫辟邪,守護人間,祝大家虎年快樂!!!攝影師@雷雨
來源:星球研究所 人民日報人民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