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獅子相比,老虎在自然界最受歡迎,它們因再餓也有3不吃而名聲大振。作為食物鏈頂級貓科動物的老虎,比起一些“大型靈長類動物”,甚至可以說是動物界的君子。
喜歡觀看動物專欄的朋友,會經常看到老虎悠閒在山林行走的畫面,有些時候,老虎也會兇猛地捕食獵物,一個躍起的動作,利用它們鋒利的爪子撲倒獵物,不給獵物掙扎的機會,一口咬住獵物的脖子。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老虎如此兇猛,被它看上的獵物,幾乎沒有逃脫的可能,老虎更不會有餓肚子的可能才是。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老虎再餓也有3不吃?老虎到底有多厲害?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君子風範:森林之王老虎
大多數來說,同一種動物會因不同文化持有的觀點也有差別,或仰或揚。然而,凡是與老虎分離出來的文化中,無一例外都是威武霸氣的褒義,老虎的兇猛不僅僅體現在體態雄偉的外貌特徵上,更體現在它們的生存策略上。
老虎與獅子都屬於大型貓科動物,親緣關係非常近。老虎屬於豹亞科中的虎亞屬,獅子則屬於豹亞科、豹屬中的獅亞屬,總的來說,老虎、獅子同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而作為獨行俠的老虎,兇猛不亞於獅子。
老虎體長約為170~370釐米,體重為91~168千克,一般雄性虎的體型要比雄性虎大。它們毛色綺麗,呈黃色到紅色漸變,有深色條紋,嘴邊白色毛髮間長有黑色的硬須,最長為15釐米左右。
與其它獵食者不同,老虎在捕獵時更為機警隱蔽,它們腳上長有很厚的肉墊,給粗壯的腿上按照了“消音裝備”,即便是在雪地上,後腳也能準確的踩在前腳的足跡上。
老虎四肢粗壯,後腿比前腿長,屬於“後輪驅動”,在跳躍時,後腿會產生爆發力,而前腿作為承重和撲倒獵物的作用,當捕食時就會異常兇猛、迅速和果斷,以消耗最小的能量來獲取儘可能大的收穫為策略。
老虎的叫聲剛勁、犀利,一聲虎嘯大約在110分貝上下。而在它們生活的高山密林中,聲音粗糙而有穿透力,一聲虎嘯傳播距離大約在3公里左右,可謂是:一聲虎嘯,百獸憂愁。
老虎作為大型捕獵者,喜歡的獵物除了野鹿、野羊、野牛、水鹿等有蹄類動物以外,偶爾為了腸胃消化考慮,它們也會啃食一些草類。
老虎上顎獠牙,牙根粗,暗白而形長,一隻成年虎有4顆獠牙,長度為6.4~7.6釐米,而我們現在所說的長了兩顆“虎牙”,通常也泛指人類的犬齒。
老虎不但有尖銳的獠牙,476公斤的咬合力也十分的驚人,能夠將動物的骨頭咬碎。而一隻成年虎,平均每天需要消耗體重的3%~5%的食物,在捕獵成功率僅5%左右的情況下,為了能量儘可能的消耗在了捕獵食物上,在我們的眼中老虎也就成了一個“懶散”的傢伙。
一隻老虎可以捕食很多大型哺乳動物,它的食譜非常寬泛,喜歡單打獨鬥的它,凡是有機會被撲倒的動物,都可以被裝進碗裡去,小到飛禽,大到落單的犀牛。在自然界,其它獵食者喜歡的獵物,老虎也都喜歡,大型獵物竟佔老虎選單40.7%的份額!
雖然在大自然中強者雲集,強悍的獅子為了生存,都必須要群居,但是生活在山林中的老虎,就像一個孤獨的俠客,獨來獨往的穿梭在山林之中,只有在交配期,雌雄虎才會生活在一起。
與獅子不同,當雌虎受孕之後,會選擇離開雄虎,直到幼崽長大,雌虎才會進入下一次交配期。而被雌虎嫌棄的雄虎,除了默默地守護領地,還會尋找另外一隻雌雄配偶。
一隻成年虎的活動範圍一般在方圓14公里左右,在這個範圍內,它必須儘可能多地去完成捕獵。
老虎為什麼再餓也有3不吃?
老虎憑藉個體的能力獲得了“森林之王”的稱號,能夠稱霸山林,憑藉的是它的兇猛和充滿智慧的捕食策略。在追逐獵物時,它的耐力很強,時速為22.6米/秒,一般來說,老虎在面對獵物時,老虎:我允許你先跑39米。
老虎,作為生物鏈的頂級存在,是自然界不可忽視的猛獸。關於老虎的傳說也是神乎其神,所謂三不吃,就是以下三種:
(1)老虎不吃自己的幼崽;
(2)老虎不吃懷著自己孩子的雌虎;
(3)老虎不會吃死手下敗將的其它老虎。
聽上去,老虎挺有君子風範,值得嘉獎,但是事實果真如此麼?
老虎不吃自己的幼崽?19世紀初,一個英國的上尉,在印度獵到四隻老虎,分別是一隻雌虎和三隻幼崽。
野生食肉動物在極端條件下食用幼崽,是一種飢餓的本能。所謂的“虎毒不食子”,也只不過是用在文學上面,實際上,這一說法對於老虎是不成立的。
老虎像絕大多數食肉動物一樣,遵循動物本能,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它們連腐肉都吃,更會有“食幼”的現象發生。當然大多數情況下,老虎在保障食物充足時,的確是不會吃掉自己的幼崽。
老虎不吃懷著自己孩子的雌虎?“一山不容二虎”,獨來獨往的老虎,捕食的成功率只在5%,這也就意味著獵物的珍貴。雄雌老虎只有在交配期吃會在一起,其餘時間,基本上沒有交集,反倒是雌虎為了避免雄虎傷害幼崽,會主動主動隱匿。
在野外,你不可能看到雄虎與幼崽在一起的畫面,至於雌虎受孕,會在雄虎領地附近,是為了保護幼崽不會被其它動物傷害,比如豹子、狼之類的動物。
由此可見,老虎不吃幼崽,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實際上,作為獨居的老虎來說,食物充足才不會獵殺幼虎。
老虎不會吃手下敗將的其它老虎?野生老虎一般會因為領地發生爭鬥,也會因為爭奪與雌虎的交配權爭鬥。兩隻重量級老虎在發生打鬥時,難免會出現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
所謂老虎不吃自己的手下敗將,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雙方旗鼓相當,鬥到最後為了避免被其它猛獸“漁翁得利”,老虎放棄打鬥;二是對方發現不敵,聰明地選擇腳底抹油跑了。
而至於老虎是不是真的不殺手下敗將的同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孟加拉虎查吉爾與巴爾卡的故事,兩隻老虎多年打鬥,最終敗落的巴爾卡被查吉爾咬死。由此可見,老虎對敗落的同類的“不殺之恩”,其實源於一種自保的本能。
總之,老虎再飢餓也有3不吃,其實是有條件因素的。那麼老虎到底有多厲害?
我們在文字中也有提到,老虎被譽為“百獸之王”,作為大自然裡面最大的貓科動物,並非浪得虛名。從古至今,老虎在動物界都佔有一席之地,連神話世界裡的四大神獸中也有它的身影。
至於說老虎有多厲害,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老虎是高效捕獵者
據科學家發現,老虎在叢林捕獵時,所消耗的能量僅是其它貓科食肉動物的76%左右。這樣來看,它們捕獵時,要比其它大型食肉動物更為“省力”,在弱肉強食的叢林之中,儲存體力對動物來說,好比給自己的生命加了砝碼。
老虎豎起的毛髮“如虎添翼”
當老虎決定要對小型獵物捕殺時,通常它會先製造“虎威”讓獵物產生畏懼。而這種虎威,其實就是它們先豎起毛髮,分泌出一種物質,混入空氣之中,被小型食草動物聞到,就會出現暫時麻痺的情況,這也就是老虎躬身豎起毛髮,動物瑟瑟發抖的原因。
老虎在自己領地“圈養”附庸獵物
與老虎來說,能夠透過耳朵氣流運動時細微摩擦聲,來觀察氣流的變動。而它最強的殺傷力,是對附庸在它領地上動物的“仁慈”,它不會在領地上對動物趕盡殺絕,反倒是偶爾還會投餵一些“喜歡”的動物。
對於老虎觀察細微的科學家,曾經就觀察到老虎將果實從樹上弄下來,然後迅速地離開,沒過多久,一些喜愛吃果實的動物就會過來啃食“得來容易”的果實。對於老虎的這種照顧,更像是一種對獵物的催肥。
老虎的一聲虎嘯,彰顯虎虎生威,而它在捕捉獵物時的一躍、一撲、一咬,更是強大實力的展現。作為頂級貓科動物,它的戰鬥力是強悍的,不愧為森林之王,可以說老虎厲害到周邊沒有狼群的程度。
結尾
老虎再餓也有3不吃的君子風範,其實是一種自保的本能。被稱為百獸之王的“一把手”,如果無其它強勁大型食肉動物,老虎算得上最頂級獵食者。
事實上,老虎所謂的3不吃,在說法上有一些偏差,並不是老虎不吃,而是為了避免受傷,選擇放棄獵物。
總的來說,老虎3不吃的君子之風,給人類留有美好的一面。而老虎有著像其它獵食者一般的存在,棲息地的的動物因為它們的存在始終保持著危機感,那些老弱病殘被淘汰,促進了整個動物種群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