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使惡性腫瘤的5年治癒率已大幅提高,成為可控的“慢性病”。腫瘤專家強調,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堅持體檢,及時處理好癌前病變,很多惡性腫瘤是可防可控的。
腫瘤是怎麼產生的?
腫瘤是自身細胞不受控制,發生異常的分化增殖產生的疾病。人體正常的細胞有自控特性,有規律的經歷新生、成長、衰老和死亡,進行新陳代謝,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比如面板被劃開了傷口,接下來傷口周邊破損的細胞死亡,新生的細胞開始增生修補,當傷口癒合後,這種增生就自動停止。而腫瘤細胞不受這種調控和約束, 表現出異常分化和永不停歇的過度增殖,從而形成了新生的細胞團塊也就是腫瘤。腫瘤還分良性和惡性,良性腫瘤只是膨脹性生長,不具有惡性腫瘤的侵襲和轉移的特性。
至於產生腫瘤的原因呢,目前認為是多因素共同參與的結果。 不僅與遺傳、自身免疫功能及精神狀態等內因相關,同樣與環境汙染、不合理飲食結構以及吸菸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有關係。內外環境、內外因素互相作用導致腫瘤的發生。
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可防可控
WHO指出:
1/3的癌症可預防;
1/3的癌症可透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
1/3的癌症可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
(1)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戒菸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
(2)及時接種疫苗,避免相關病毒感染。
如接種乙肝病毒疫苗,可大大減少乙肝的發生。沒有乙肝抗體者,需接種乙肝疫苗;已接種乙肝疫苗但乙肝病毒表面抗體<10U/L者,需加強接種乙肝疫苗。
99.7%的宮頸癌患者可檢測出HPV感染,接種HPV疫苗,最高可預防90%以上HPV感染導致的宮頸癌。
(3)對於已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者,進行根除細菌或抗病毒治療。
如:新藥“丙通沙”的出現使治癒丙肝成為可能。
慢性乙肝患者及時規範的抗病毒治療,能一定程度上減緩發展成為肝硬化,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
根除幽門螺桿菌(HP)可有效預防胃癌,使胃癌發病率降低39%。常用根除HP的方法有以質子泵抑制劑或者鉍劑為基礎聯合兩種抗生素的三聯或四聯療法,口服用藥2周。停藥後1月複查13C呼氣試驗觀察HP是否被根除。
防癌抗癌,早期發現是關鍵
癌症的療效和生存期與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癌症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90%以上的惡性腫瘤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出現症狀時,多為中晚期,這也是我國癌症死亡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7%的重要原因之一。
肺部結節發展為肺癌大約需要8-10年,腸息肉發展為腸癌大約需要15年,女性從感染HPV病毒到發展為宮頸癌通常需要5-10年。目前的技術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常見癌症,選擇三級綜合專業機構進行規範的防癌體檢可早期診斷。
遺憾的是,很多民眾對癌症早期篩查認知不足,以及心存僥倖而疏於檢查,導致確診時為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腫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那對於腫瘤患者,目前的治療的方法主要包括: 手術、放療、介入治療、傳統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
現在提倡的是基於循證醫學依據基礎上的個體化精準治療,即根據患者的病理分類、基因分型、病情分期、耐受情況及經濟狀況等等量身定製最佳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癌症規範化治療,一體化 精準消瘤
腫瘤治療微創化 治療康復一體化
腫瘤介入科目前是醫院重點學科,科室不斷健全完善各種腫瘤治療及康復的檢查、診斷、護理及防治方法,尤其以腫瘤微創介入治療為特色,已經熟練開展多種實體腫瘤血管介入治療、粒子植入治療、冷凍消融技術、射頻消融技術、微波消融治療、腫瘤熱療、中醫中藥治療、癌痛規範化治療、支援治療等腫瘤綜合治療,是目前湖南省內開展微創治療技術較為齊全的科室,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營養、心理等康復治療,形成腫瘤微創治療、營養、康復一體化。
1、腫瘤微創介入:如介入栓塞、介入灌注、微波消融術、射頻消融術、放射性粒子植入、冷凍消融術等進行區域性治療,甚至起到等同於手術的效果,達到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2、腫瘤熱療:中國腫瘤熱療臨床應用指南(2017.V1.1):腫瘤熱療已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和免疫療法之後的第五大療法。
3、中醫調養:應用複方中藥辯證論治有效減輕中、晚期癌症患者放、化療毒副反應,改善臨床狀況,使患者獲得較好的生存質量。
4、各期癌痛控制:疼痛常會引起患者的心理問題,影響睡眠,降低生活質量。早期規範、聯合用藥,可有效緩解各種程度的疼痛。
5、營養支援:腫瘤患者因為能量消耗過大或者營養吸收問題,導致體重過快下降或上漲,營養支援是透過腸內、外途徑補充或提供維持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6、腫瘤症狀及併發症康復:設有腫瘤術後康復、中醫理療、營養支援、心理康復、護理陪護、社會康復等康復專業,對放化療所致的呃逆、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化療所致的四肢麻木、疼痛等神經毒性症狀,以及癌性潰瘍、癌性發熱、癌性出血和癌性疼痛等多種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