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程如煙|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

程如煙|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
程如煙|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美國不斷加強對我國的打壓和遏制;與此同時,我國確立了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我國要想在長期發展中不受他國掣肘,要實現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就必須培養一支強有力的科技人才隊伍。研究表明,不同人員對科技的貢獻差異很大,少數人的科研產出佔了全部產出的一大部分,如10%的作者生產了50%的論文。而且,在當今這個自動化、數字化、智慧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以往很多有用的能力如今卻無用武之地。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我國與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人員交流與合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合作培養人才的渠道受到一定的擠壓。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政策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程如煙認為,在此背景下,一個國家的發展和競爭力並非取決於該國擁有的科技人員數量,而是取決於該國擁有的高素質科技人員數量。為此,我國亟需加強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我國應從國家戰略高度對STEM教育進行頂層設計;塑造良好的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員進入科研領域並能夠潛心開展研究;完善對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和使用。

科技發展新形勢對人才技能提出新的需求:

第一,科技發展和應用的速度日益加快,要求人們不斷更新科學知識,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第二,自動化、智慧化社會快速發展,要求人們具備創新和創造等機器所不能替代的能力。

第三,科研正規化發生重大轉變,要求人們加強對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掌握。

第四,重大挑戰需要跨學科的知識來解決,要求人們具備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第五,科技發展給社會帶來了倫理、隱私等多方面的挑戰,要求人們具備負責任的科學研究的意識。

當前,針對我國的科技人才培養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全方位培養人才,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此,我們亟需加強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自主培養的具體建議包括:

一是從國家戰略高度對STEM教育進行頂層設計。建議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牽頭,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發改委等相關部委聯合研究制定STEM教育戰略,加大資源投入,加強對創新精神、批判精神等的培養;要設計完整系統的培養方案;要制定STEM教師發展指南;要讓“負責任的科學研究”理念植根於學生內心;創新培養方式,鼓勵高校與科研機構或企業聯合培養學生。

二是塑造良好的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員進入科研領域並能夠潛心開展研究。增加科研經費中對人的資助比例,合理合法地增加科研人員的收入;適當拉長科研專案的資助時限和週期,探索對優秀專案的連續資助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評價指標,落實代表作評議,探索國際同行評議,鼓勵科研人員把重點放在開展高質量原創研究上;完善和落實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最佳化科研管理流程,簡化程式。

三是完善對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和使用。針對青年科研人員職業生涯不同階段出臺相應資助計劃;增加對青年科研人員的資金支援,提高其申報專案的成功率,並加大對青年人才的持續性經費支援;改變對青年科研人員的短期考核和評價機制,給予其較為穩定的科研環境;要高度重視頂尖科學家在培養青年科研人員中的作用。

更多精彩觀點

程如煙|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


01 科技發展新形勢對人才技能提出新的需求

第一,科技發展和應用的速度日益加快,要求人們不斷更新科學知識,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實踐表明,全球科技發展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產出快速增加:2010年至2020年,SCI資料庫的論文數量從142萬篇增加至233萬篇,專利申請從200萬件增至350萬件左右。同時,科技應用的時間越來越短,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從科學的發明、發現到實際應用,所經歷的時間在20世紀初為35年,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為18年,二戰後則縮短為9年。隨著科技發展和應用速度的不斷加快,知識更新速度也在不斷加快:18世紀知識更新的週期為80〜90年,19世紀到20世紀初為30年,20世紀60〜90年代縮短為5年,當今甚至縮短到2〜3年。科研人員要想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就需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瞭解最前沿的工具和方法。

第二,自動化、智慧化社會快速發展,要求人們具備創新和創造等機器所不能替代的能力。當今社會已經進入數字化、自動化和智慧化時代,網際網路和自動化生產滲透到各行各業,越來越多的工作都在為機器所取代。而且,這一情形並不限於一些簡單的工作,一些專業性的工作也正為機器所取代,如機器翻譯越來越精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輔助甚至代替人工翻譯;人工智慧可以蒐羅海量醫學資料(包括醫學影象),把病人的病例資料與資料庫中的病例進行對比,從而輔助甚至替代醫生看病;機器學習演算法能夠快速自動生成關於地震、兇殺和體育競賽等的新聞短評;人工智慧還能在律師事務所幫助進行法律研究,幫助教師批改試卷,承擔工程師和科學家的一些技術性工作。總體來說,人工智慧、自動化等的快速發展導致中等技能人員和高度程式化職業人員面臨失業風險,也使得一些知識性、熟練性的技能可能成為無用的技能。在此背景下,科技人員的價值將體現在其擁有機器所不能替代的能力,如提出問題的能力、質疑能力、批判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等等。

第三,科研正規化發生重大轉變,要求人們加強對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掌握。當前,科研正規化正從以往的實驗科學、理論科學、計算科學、資料驅動科學向“加速發現”的正規化轉變。在深度搜索、人工智慧和量子強化的模擬、生成模型等方法的幫助下,科學發現正在成為閉環,成為一個自我推進的、持續的、永無止境的過程,從而進入“加速發現”正規化(參見圖1)。深度搜索正在加速科學文獻的讀取和知識的提取,速度比人類快1000倍;人工智慧能夠自動選擇和最佳化執行模擬方案、模擬順序、模擬方法,量子模擬能讓總體模擬速度提高2〜40倍;生成模型能夠幫助生成新的候選材料,使化學發現提速10倍;基於雲的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實驗室能夠快速合成和驗證最適合的候選材料,速度比傳統方法快100倍。新的科學正規化能夠有效提升科學發現的速度,其所需的人工智慧、量子資訊以及雲計算等都屬於新一代資訊科技。因此,一個國家要想在新的科學發現正規化下佔領先機,就需要加快培養一大批掌握新一代資訊科技的人才。

程如煙|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


圖1 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的“加速發現”正規化

第四,重大挑戰需要跨學科的知識來解決,要求人們具備跨學科研究的能力。未來社會將面臨很多重大挑戰,如氣候變化、人類疾病、能源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和惡化等。這些挑戰非常複雜,單一學科的理念、知識、方法、工具無法應對,必須利用多個學科的知識和多個部門的合作才能找到解決方案。同時,跨學科研究已成為大勢所趨,處於世界最前沿且最有望產生重大突破的研究很多都是跨學科研究。21世紀以來,諾貝爾獎中具有跨學科研究特徵的比例增至40%以上,特別是諾貝爾化學獎,約2/3具有跨學科特徵。因此,無論是為了更快地產生科技突破還是為了更好地應對重大挑戰,科研人員都需要在精通一個學科的同時瞭解其他學科的發展,掌握跨學科研究的思維、方法和能力。

第五,科技發展給社會帶來了倫理、隱私等多方面的挑戰,要求人們具備負責任的科學研究的意識。科技進步在給經濟社會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還帶來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風險。例如,海量資料欺詐或者資料盜竊事件以及日益嚴重的網路攻擊,使得信任與隱私問題變得愈加嚴峻;3D列印如果用於武器生產,將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威脅;基因編輯技術所導致的基因選擇將引發深刻的倫理問題,對該技術的濫用將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鑑於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科研人員在開展科學研究時,必須具有負責任的意識。如果科研人員肆意開展科學研究,則有可能給社會倫理、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帶來巨大的風險,甚至帶來毀滅性打擊。

02 發達國家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的經驗

當前,美國等發達國家均高度重視高素質科技人才的培養,針對學生、剛進入科研生涯的年輕人員、優秀青年人員、資深人員、高階人員等不同階段的人員,制定了科學、系統的培養措施。

第一,加強STEM教育,尤其是計算機技能的教育,為培養高質量科技人員提供後備軍。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STEM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關於科學、數學和技術的本質認識和素養,對於培育未來的科技人才至關重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指出:“美國的未來領導地位取決於今天我們如何教育我們的學生——特別是在STEM領域。”當前,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STEM教育並採取多種措施加以推進。

科技管理部門深度參與STEM教育。STEM教育既涉及科技也涉及教育,因此,不僅教育管理部門參與STEM教育,科技管理部門也深度參與其中,如美國STEM教育的參與部門包括教育部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航空航天局、國防部、能源部、衛生部等眾多科技相關部門,英國的STEM教育由商業、創新與技術部和教育部共同管理,澳大利亞的STEM教育由政府首席科學家辦公室和教育委員會共同負責等。這是因為科技管理部門在長期的科技工作中,更加了解科技人才具備何種能力、素養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滿足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甚至建立了由國家科技統籌機構來牽頭協調STEM教育的體制。美國科技統籌機構——國家科技委員會下設了STEM教育分委會,負責制定國家STEM戰略,並協調、監督和評估各部門的STEM教育計劃。

出臺國家層面的STEM戰略。當前,一些國家從國家戰略高度對STEM進行了頂層設計,如美國出臺了《STEM教育戰略》,澳大利亞出臺了《STEM學校教育國家戰略2016-2026》,英國的蘇格蘭出臺了《STEM教育和培訓戰略》、北愛爾蘭出臺了《STEM戰略:透過STEM獲得成功》。以美國為例,繼2013年釋出五年期的《STEM教育戰略》之後,STEM教育分委會於2018年釋出了新一期戰略,對未來五年的重點進行了規劃:

一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此,政府要支援教育者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教育,要資助開展科技節、網路安全競賽、機器人挑戰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全方位地應對真實世界的挑戰,並應用所學知識開展創新;

二是提升學生的數字化和計算技能,為此,政府要支援更便捷的資料獲取,並將其應用到STEM課程中,要提升數字素養,開展網路安全教育,中小學要面向學生開設計算思維培養的相關課程;

三是提升學生的跨學科研究能力,鼓勵他們參與解決國家、國際社會面臨的問題,應對現實世界的挑戰,利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不斷提升綜合素養。

強調對數字技能的培養。鑑於數字技術在國家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極端重要性,各國高度重視對數字技能的培養。除了在STEM教育中強調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之外,很多國家或組織還出臺了專門計劃。例如,歐盟近年來發布了《歐盟數字技能宣言》、《歐洲新技能議程》和《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多個檔案,要求各成員國制定國家數字技能戰略,2021年又提出要將6億歐元專門用於數字技能的發展,確保到2025年有70%的成年人擁有基本的數字技能;義大利的《數字技能國家戰略》提出,要使擁有先進數字技術的義大利公民比例翻一番,將資訊與通訊技術專業(ICT)的畢業生人數增加三倍等;英國政府的《提高成人基本數字技能》《提高成人數字技能計劃》則提出了成人數字技能資格標準,以推進英國數字技能教育改革。

第二,完善對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

青年是科技創新隊伍中的生力軍,25〜45歲的科學家最富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當前,很多國家都設立了多項支援青年科研人員的計劃,在研究實踐中對其加強培養。

對於剛進入職業生涯的科研人員,各國設立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計劃,促使其儘快具備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為例,NIH設立了十多個針對剛進入科研生涯科研人員的計劃:指導研究科學家職業發展計劃(Mentored Research Scientist CareerDevelopment Award)的資助物件是博士後或處於科研生涯早期的科研人員,他們將在一位經驗豐富導師的指導下,開展3〜5年的研究工作,從而為獨立開展研究做好準備;職業生涯過渡計劃(Career Transition Award)的目標是促進處於科研生涯早期的科研人員向能夠獨立開展研究的階段過渡,該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指導研究階段,第二階段是獨立研究階段;獨立之路計劃(Pathway to Independence Award)旨在透過向優秀博士後或受指導的臨床醫生提供支援,幫助他們過渡到獨立的研究職位;等等。

針對優秀的青年科研人員,很多國家或組織都設立專項資助計劃,鼓勵其挑戰新的領域以取得獨創性成果。日本2016年撥款10億日元實施卓越研究員計劃,在研究機構為40歲以下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臨床醫學領域43歲以下)配備穩定職位,引導青年人才挑戰新領域研究,取得獨創性研究成果。歐洲研究理事會於2013年設立了鞏固基金(Consolidator Grants),資助物件是博士畢業並有7〜12年研究經歷的科研人員,旨在資助優秀的年輕科研人員鞏固和完善自己的研究團隊和研究計劃,資助金額一般最多不超過200萬歐元,執行期限最多不超過5年。英國於2018年6月啟動了“未來領袖學者計劃”(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uture Leaders Fellowships, FLF),針對處於職業生涯早期且非常傑出的研究與創新人員,為其持續提供資金和資源,以便促使其未來成為高階科研人員或領袖學者。該計劃資助金額一般不超過120萬英鎊/人,資助青年科研人員和創新創業人員探索新的研究領域和創新路徑,鼓勵跨學科、跨部門的科學發現。

第三,注重頂尖科學家對年輕人員的引領作用。

頂尖科學家擁有淵博的學識,精通學科前沿,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他們在培養傑出青年科研人員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縱觀諾貝爾獎100多年的歷史,可以發現,有師徒關係的獲獎者比例高達40%以上,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盧瑟福更是培養了高達14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日本進入21世紀後諾獎的井噴也得益於優秀的師承關係。

很多國家或組織出臺高階科技人員資助計劃,以期在產出世界一流成果的同時,培養後備卓越人才,如日本的“最尖端研發支援計劃”、歐洲研究理事會的“高階科研人員資助計劃”、澳大利亞的“桂冠科學家計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高階科學家研究和職業輔導計劃”、南非的“首席科學家計劃”等。這些計劃明確要求專案負責人把一定的時間用於人才培訓,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高階科學家研究和職業輔導計劃”明確要求,專案負責人要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人才培養;澳大利亞“桂冠科學家計劃”把研究人才培養和研究團隊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進行評估。

與此同時,很多國家還透過多種方式讓頂尖科學家為青年科技人員提供指導。德國最大的聯邦研究資助機構——德國研究聯合會啟動了後備人才科學院計劃,支援青年學者在資深科學家帶領下獨立開展科學研究、自主管理專案,有效提升了研究能力。英國皇家工程院啟動了新興技術講席計劃,支援工程生物學、機器學習、神經網路、量子技術、再生醫學、機器人等新興技術領域的優秀科研人員開展研究。對於獲得資助的科研人員,英國皇家工程院將為其指派一名院士作為導師,在其受資助期間提供獨立的專家建議和指導。這樣有助於科研人員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更快地進入高階科研人員的行列。

第四,塑造良好的科研環境,讓科研人員能夠潛心開展研究。

各國政府都在不斷完善相關制度,確保長期穩定的科研資助,簡化和最佳化科研管理程式,塑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讓科研人員沒有後顧之憂地潛心開展研究工作。

一是提高科研專案資助率。針對很多優秀科研人員因科技計劃資金有限而不能獲得資助的情況,一些國家的科研資助機構提出要提高專案資助率,如法國科研署提出要將專案資助率提高到30%左右,儘可能讓所有優秀科研人員都能夠得到資助。

二是延長專案的期限,為科研人員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援。當前,很多國家延長了科研專案的期限(有些長達7~10年),採用“M+N”的靈活資助方式,在M年對科研專案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好的將繼續給與其N年的資助。

三是延長科研機構科研人員的定期聘任合同。針對青年科研人員因“非升即走”機制而把精力聚焦在短平快研究而非高質量研究這一問題,一些國家正在採取措施延長科研人員的聘任期限。如德國《科技人員定期聘任合同法》規定,公立科研機構科研人員的定期聘任合同的最長期限放寬至12〜15年,讓科研人員減少後顧之憂;2016年,德國推出了青年科學家晉升計劃,額外資助1000名終身教授職位,在大學中形成傳統教授職位晉升道路之外的職業發展路徑,改善德國青年科學家的職業機遇。



03 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我國科技人才隊伍量質齊升,人才競爭力不斷提高。按照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最新發布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我國2021年全球人才競爭力的排名已經上升至第37位,較2013年的47位提升了10位。然而,與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相比,我國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科技領域本科生數量是美國的兩倍,博士生數量略低於美國。科技領域本科生的數量代表著科技人才池的大小,博士生則代表著人才池的水平。自1999年實施大學擴招政策以來,我國培養的大學生數量開始快速增長。2003年,我國每年培養的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本科生(這裡是指第一學位為科學工程領域)超過美國,之後保持年均10%的快速增長速度(參見圖2)。根據最新可獲得的資料,我國每年授予170萬個S&E大學學位,歐盟為100萬左右,美國為80萬左右。

程如煙|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


圖2 主要國家2000~2016年授予的S&E大學學位的數量

儘管我國每年培養的本科生數量遠高於美國,但培養的博士生數量卻比美國少。根據最新資料,美國2016年授予的S&E博士學位數約為4萬人,我國約為3.4萬人(參見圖3)。

程如煙|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


圖3 主要國家2000~2016年授予的S&E博士學位數量

科研人員數量比美國多三分之一,但高階人才數量較美國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國擁有數量最多的科研人員(參見表1),2019年科研人員(全時當量)約為211萬人年,比美國多三分之一左右(2018年約為155萬人年),更是遠超過日本(約68萬人年)和德國(約45萬人年)。儘管我國科研人員數量眾多,但高階人才的數量卻相對較少。在科睿唯安2021年釋出的“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中,我國大陸有935人次入選,僅為美國(2622人次)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國擁有的世界頂尖科學家數量更是少之又少。在科睿唯安2020年和2021年釋出的“引文桂冠獎”榜單中,美國獲獎人數為26人,我國無一人獲獎,而這些獲獎者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和潛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程如煙|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


表1 主要國家科研人員全時當量(單位:人年)

在人工智慧等一些新興技術領域,我國人才問題更加突出,存在人才總量不足、高階人員短缺、頂尖人員極度缺乏的現象。當前,我國人工智慧科研人員數量佔全球的11%,而美國佔48%;美國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根據H指數排名統計的國際前10%人工智慧科研人員中,我國有977名,而美國有5158名;馬可波羅智庫的研究顯示,2018年參加NeurIPS大會的前1%人工智慧人才中,有60%在美國機構工作,在我國機構工作的只有1%。

原因分析。我國科技人才隊伍之所以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主要是教育機制、科研資助和科研環境等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從教育方式來看,STEM教育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基礎,而我國對STEM教育的重視程度還很不夠。我國STEM教育的主管部門是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其他部門的參與程度很低,沒有出臺國家層面的STEM戰略,對STEM教育缺乏頂層設計和規劃,這導致我國在推進STEM教育時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方式單一,以被動學習為主,不僅使學生興趣索然,也不利於培養其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老套,教學知識陳舊,不利於學生了解最新的資訊科技、人工智慧等前沿知識;考試和日常評價中過於注重對知識的熟練掌握而不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的考察,不利於學生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標準過於注重規範表達和標準答案,不利於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其次,從科技計劃管理機制來看,當前,我國科技計劃專案經費大約佔政府科技資金投入的一半左右,成為我國科研人員的主要資助渠道。然而,我國科技計劃管理機制更注重科研成果的產出,而不是人才的培養:一是科技計劃中缺少人才培養計劃,除了博士後基金外,我國缺乏由資深科研人員對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指導的人才計劃;二是專案資助比率持續降低,以自然科學基金為例,2014〜2019年間,面上專案獲得資助率從25.4%降至19%,青年專案更是從25.3%降至17.9%,資助率的走低使得青年科研人員必須不斷從不同渠道申請專案;三是研究專案結題的考核重點往往放在是否產生了預期的研究成果,對於人才培養的考核較少,這導致專案負責人在研究過程中一般也把重點放在出研究成果上面,對於人才培養的考慮較少。

再次,從科研環境來看,還存在一些對科技人才發展和培養不友好的地方。

一是科研人員收入較低,這導致我國最優秀的應屆生大多進入了金融行業、投資領域而不是科技領域。在高考志願填報中,最受高考狀元們歡迎的專業包括計算機、經管和金融;畢業後選擇就業職位時,即使清華大學理工科畢業生的首選也是金融投資,而不是科學研究;二是我國科研經費使用中重物不重人現象嚴重,資金可以大量用於科研裝置、資料等的購買上,但是不能大量用於人員身上。根據經合組織的統計資料,我國研發經費中用於人員的經費所佔比例僅為28%,不僅遠低於美國(66%)、法國(61%)、德國(60%)、日本(38%)、韓國(43%)等發達國家,也遠低於俄羅斯(55%)和南非(57%)等發展中國家;三是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對人員的評價週期相對較短且重視量化指標,絕大多數的考核週期是一年一次,考核最看重的指標仍是論文發表的期刊類別、數量以及科研專案級別和經費數量,這導致多數科研人員傾向於選擇容易出成果、發論文的跟蹤性、重複性、修補性的研究,而不是潛心專注於某個問題長期持續開展研究;四是科研管理程式複雜,導致科研人員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瑣碎的專案管理上,而真正用於研究的時間大大縮短。

04 對策建議

當前,針對我國的科技人才培養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全方位培養人才,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此,我們亟需加強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值得注意的是,人才自主培養並非封閉環境下的自主培養,而是開放環境下的自主培養,是根據國際科技發展形勢需要、圍繞我國發展需求而進行的科技人才培養,是立足於國內資源並儘可能利用國際科技資源而開展的人才培養。對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自主培養的具體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國家戰略高度對STEM教育進行頂層設計。

要改變我國當前僅把STEM作為教育體系內部一種理念的現狀,從國家戰略高度對其進行頂層設計。建議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牽頭,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發改委等相關部委聯合研究制定STEM教育戰略,加大資源投入,加強對創新精神、批判精神等的培養,減少對知識、數字熟練程度等機器更具優勢的能力的培養;要設計完整系統的培養方案,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設計適當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保證人才培養的連續性;針對科學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要制定STEM教師發展指南,增加合格STEM教師的數量;向學生傳輸科學研究要有益於人類社會的觀念,要讓“負責任的科學研究”理念植根於學生內心;創新培養方式,鼓勵高校與科研機構或企業聯合培養學生,將工作領域需要的知識與技能融入學校課程之中,讓學生從單純的知識學習者轉變為問題解決者。

二是塑造良好的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員進入科研領域並能夠潛心開展研究。

改變科研經費中重物不重人的現象,增加科研經費中對人的資助比例,合理合法地增加科研人員的收入,讓科研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行業,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科研領域;適當拉長科研專案的資助時限和週期,探索對優秀專案的連續資助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評價指標,落實代表作評議,探索國際同行評議,鼓勵科研人員把重點放在開展高質量原創研究上;完善和落實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最佳化科研管理流程,簡化程式,最大限度降低對科研活動的干擾,讓科研人員把寶貴的時間用於科研活動本身。

三是完善對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和使用。

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的支援力度,探索靈活、多樣的培養和使用模式,加快將其培養成為卓越的科技人才。第一,針對青年科研人員職業生涯不同階段出臺相應資助計劃,包括從導師指導下的計劃到職業生涯過渡計劃再到獨立開展研究的計劃;第二,增加對青年科研人員的資金支援,提高其申報專案的成功率,並加大對青年人才的持續性經費支援,從而避免其因缺少科研經費而淪為其他科研人員附庸的情況發生;第三,改變對青年科研人員的短期考核和評價機制,建議將考核和評價週期延長至5年,給予其較為穩定的科研環境,讓其在最富創造力的階段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原創性、高回報的研究上。此外,要高度重視頂尖科學家在培養青年科研人員中的作用,要透過設立專案、實驗室、研究小組等方式,讓頂尖科學家對優秀青年科研人員給予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指導,讓優秀青年人才儘快成長為卓越科技人才。

(本文系科技部創新戰略研究專項專案“主要國家科技發展動向”的階段性成果,專案編號:ZLY202005)

程如煙|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


文章來源:《學術前沿》雜誌2021年12月下《新形勢下我國高素質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問題研究》(微信有刪節)

作者: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政策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程如煙

原文責編:馬冰瑩

新媒體責編:賈曉芬

視覺:王洋

(圖片來自網路)

分類: 數碼
時間: 2022-02-07

相關文章

沒想到我竟然愛上了在小紅書圍觀男明星

沒想到我竟然愛上了在小紅書圍觀男明星
最近刷小紅書發現,"另外的價錢"白敬亭竟然入駐了!而且正式釋出的第一篇筆記還整挺好,能看出來走足了心.場景穿搭vlog完全顛覆了大家日常認知中穿搭分享的形式,把靜態的照片動態化,再 ...

詩麗吉的穿搭都挺奢華的,沒想到看到莫扎後,才知道啥叫真壕氣

詩麗吉的穿搭都挺奢華的,沒想到看到莫扎後,才知道啥叫真壕氣
泰國王室的詩麗吉王后這輩子嫁給普密蓬國王可是真值了,被寵了一輩子.普密蓬不僅為她廢除一百多年的一夫多妻制,還封她為"攝政王后",與他共享天下,甚至連她婚內出軌都能得到原諒.嫁夫如此 ...

以為只是簡單裝修的家,沒想到成了鄰居眼中的樣板房,紛紛來效仿

以為只是簡單裝修的家,沒想到成了鄰居眼中的樣板房,紛紛來效仿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套建築面積86平米,實際使用面積68平米的小戶型裝修案例,屋主用了9個月的時間才裝修完成,主要是期間遇上疫情,所以耽擱了很長一段時間,以省錢為前提,房子是自己設計,然後找工人施工的,前 ...

當年張學友拒絕《中國好聲音》的一番玩笑話,沒想到被他們當真了

當年張學友拒絕《中國好聲音》的一番玩笑話,沒想到被他們當真了
當年<中國好聲音>大火的時候,節目組曾經邀請張學友擔任導師,結果被後者果斷拒絕. 在被媒體問到原因的時候,張學友曾說過自己能力不行.大概的意思就是說自己沒資格給別人當導師,等自己有資格指導 ...

新房裝修堅持做“減法”,沒想到不僅省了錢,效果反而更好

新房裝修堅持做“減法”,沒想到不僅省了錢,效果反而更好
暢談關於裝修的那些事,分享裝修的各種經驗和知識.大家好,我是暢談裝修,關注我即可瞭解更多關於裝修的那些事! 新房裝修並不是做的東西越多,就越好看! 很多時候,堅持"減法"裝修理念, ...

冰雪運動,你知道多少?丨思客調查

冰雪運動,你知道多少?丨思客調查
冰雪世界 魅力無限 隨著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 國人對冰雪運動的熱情也日益高漲 走進雪場.走上冰道 為日常生活增添別樣的色彩 點選下方圖片或掃描二維碼 快來參與調查吧! ↓↓↓

荷葉又被稱“芙蓉”,沒想到營養價值這麼高,3種美味吃法超實用

荷葉又被稱“芙蓉”,沒想到營養價值這麼高,3種美味吃法超實用
(本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文原創,搬運轉載必究) 荷葉又被稱"芙蓉",沒想到營養價值這麼高,3種美味吃法超實用. 荷葉在古代又被稱為"芙蓉&qu ...

以為魔術只是富爾茨的開始,沒想到魔術成了富爾茨的墳墓

以為魔術只是富爾茨的開始,沒想到魔術成了富爾茨的墳墓
富爾茨進入NBA之後沒有打幾場比賽就遭遇賽季報銷,其實那時候並沒有在意,畢竟76人的新秀首個賽季都是要報銷的,像恩比德與西蒙斯都有如此遭遇. 富爾茨第二個賽季情況也並不是很好,傷病問題不斷,之後76人 ...

冰箱裡的蔬菜快吃完了,做了一桌晚餐,沒想到它成了最受歡迎的菜

冰箱裡的蔬菜快吃完了,做了一桌晚餐,沒想到它成了最受歡迎的菜
冰箱裡的蔬菜快吃完了,翻遍了冰箱,把僅有一些蔬菜湊出來做了一桌晚飯,順手又加了一個自熱小火鍋,沒想到它成了最受歡迎的了,是因為我做的菜太清淡了嗎? 前些日子媽媽來我家小住了幾日,每天白天我們一起帶著孩 ...

預算100萬買輛奧迪R8,沒想到開始得很美麗,結束得卻很可惜

預算100萬買輛奧迪R8,沒想到開始得很美麗,結束得卻很可惜
哈嘍,大家好,檢車家老司機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檢車家鐵頭,因為當年修車在舉升機下總被磕頭,時間久了大家就都叫我鐵頭.經過各種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名專業的二手車檢測師.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二手車檢測趣事. ...

小白菜和豆腐,簡單一做,沒想到這麼好吃,上桌連湯都不剩

小白菜和豆腐,簡單一做,沒想到這麼好吃,上桌連湯都不剩
莫愁廚路無知己,誰人不識小面姨.大家好,我是小面姨.今天小面姨給大家分享一道"小白菜燒豆腐"的美食做法.作為一個普通家庭,每天給家人做一日三餐時,不僅要考慮食材的營養價值,更重要的 ...

70歲的賀子珍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激動地說:沒想到組織上還記得我

70歲的賀子珍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激動地說:沒想到組織上還記得我
前言 1979年6月11日,各大報紙的頭條上都刊登著一張照片,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端坐在輪椅上,低頭和一個小女孩看畫報,和藹親切. 這位老人是賀子珍,小女孩是她的外孫女孔東梅.在照片上方所登" ...

從醫56年,外科專家患癌臨終前坦言:沒想到手術會如此痛苦

從醫56年,外科專家患癌臨終前坦言:沒想到手術會如此痛苦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管是科技.醫療還是我們的生活水平都是日新月異.我們享受著時代進步所帶來的成果,但是也同樣會受到影響, 身體處於亞健康的人群也來越多,患有疾病的人群也逐步增加.而一說到患病,幾乎所有人 ...

軍首長急尋特等功臣,清潔工身份被曝光,毛主席:沒想到你還活著

軍首長急尋特等功臣,清潔工身份被曝光,毛主席:沒想到你還活著
1956年,開國少將,時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的李耀文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回顧志願軍的光輝事蹟.提到爆破班大破美軍坦克一事時,李耀文腦海中浮現出一個人,他就是隻身炸燬美軍11輛坦克,後跳崖"犧牲 ...

張家齊首談全運會表現:之前年少不知事說要蟬聯,沒想到會那麼難

張家齊首談全運會表現:之前年少不知事說要蟬聯,沒想到會那麼難
北京時間的9月18日,基本上所有參加全運會的跳水運動員都離開了陝西.在全運會開幕式之前,跳水比賽就已經完成了收官,而在多場比賽中,觀眾們都可以欣賞到神仙打架的畫面.張家齊首談全運會表現:之前年少不知事 ...

患乳腺癌的英國博主巴瑞特吃驚了:沒想到那麼多人關心我

患乳腺癌的英國博主巴瑞特吃驚了:沒想到那麼多人關心我
來自英國的李·約翰·巴瑞特,<Barrett看中國>的博主,因為身患男人很罕見的乳腺癌,在深圳治療,需要10萬至15萬人民幣.本可以回英國享受免費治療的他,卻決定留在中國治療,一是對中國的 ...

七旬腫瘤專家患癌,每月化療8次,臨終前遺言:沒想到癌症這麼痛

七旬腫瘤專家患癌,每月化療8次,臨終前遺言:沒想到癌症這麼痛
2006年8月12日,被稱為"華一刀"的華益慰主任與世長辭,他56年的醫生生涯劃上了句號. 華益慰是國內著名腫瘤外科醫生,常年實施腫瘤切除手術,即便年過古稀,工作也從未出過差錯. ...

蔡蔡快SHAN|沒想到這篇稿子破10萬+,全運會你關注什麼?

蔡蔡快SHAN|沒想到這篇稿子破10萬+,全運會你關注什麼?
蔡矜宜 沒有體育明星.沒有帥哥靚女.全文僅200字--沒想到這篇看似不起眼的簡訊竟然異軍突起,成為我這次全運會報道第一篇點選率突破"10萬+"的稿子. "全運快訊丨群眾專 ...

我在麻將館一時貪圖快樂,沒想到給自己惹了大麻煩

我在麻將館一時貪圖快樂,沒想到給自己惹了大麻煩
我叫王守康,是一個家庭幸福的41歲的男人.平時閒暇之餘,我喜歡去打打麻將,沒想到惹出禍端,家庭差點破裂.老婆念在我們夫妻恩愛多年,孩子漸漸長大的份上,原諒了我.我現在再也不去打麻將了. 我是一家企業的 ...

民間故事:縣令為官清廉,沒想到,坐轎出門時,竟被百姓叫貪官

民間故事:縣令為官清廉,沒想到,坐轎出門時,竟被百姓叫貪官
有個呂縣令,為官清廉,從不貪贓枉法.可沒想到,他坐著官轎出門,路上卻被百姓扔臭雞蛋,還罵他是貪官.他覺得很是冤枉,但左思右想都不知原因.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人從自家後院進出,才發現了緣由. 山東有個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