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咸寧日報
春節長假結束,和家人朋友分別,回到工作崗位,有些人卻感覺身體無法迴歸了。不少人感覺,長假過後彷彿得了怪病,出現各種生理或心理不適,這就是所謂的“節後綜合徵”。如何避免“節後綜合徵”、減少由“節後綜合徵”帶來的影響?下面我們來看看“節後綜合徵”都有哪些不良症狀。
症 狀 一
腸胃不適 容易積食
春節期間走親串友避免不了頻繁的聚餐飲酒。大吃大喝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腸道無法徹底分解大量攝入的脂肪等物質,腸胃就會出現問題,導致消化吸收功能受損,進而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很多維生素是預防慢性病發生的重要因素,比如維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患癌症、心臟病等疾病風險。此外,進食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導致胃腸道的負擔較重。
因此,專家建議以下幾點:
每日晨起空腹喝一杯溫開水,促進新陳代謝,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減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可以加少量蜂蜜、食鹽,根據個人喜好而定。
節日裡油脂攝入太多,再加上堅果類零食的攝入大增,如果消化不良,就會使毒素停留在腸道被重新吸收,給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在節後選擇一些養胃促消化,能促進腸道迅速排出毒素的食物,如山楂、魔芋、黑木耳、海帶、豬血、山藥、蘋果、草莓、蜂蜜、糙米等。
堅持“少鹽、少油”原則,以蒸、煮、燉等烹調方法,少量多餐,食物細軟易消化為宜。對於受傷的胃黏膜,可用抗潰瘍藥類,如胃達喜、胃舒平等藥物。少喝咖啡、烈酒、濃茶等刺激性飲品。每天下午三點左右為自己補充一杯酸奶,幫助胃腸道恢復腸胃菌群平衡。
症 狀 二
睡眠紊亂 精神萎靡
春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時間安排太滿,不是走訪親友就是出門遊玩,回家還要上網衝浪,甚至通宵玩耍,不給自己留一點休息時間。這種生活方式極易打亂個體正常生物鐘,造成神經系統紊亂,最終導致睡眠紊亂,睡眠不足。節後出現反覆失眠、早醒,同時又有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等症狀。
專家建議,要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緩解睡眠紊亂和疲勞。
在窗簾上加個遮光層,關掉所有帶亮光的電器,讓臥室徹底黑暗,能有效促進入睡並提高睡眠質量。睡前不要做任何動腦的活動,不要談論讓人興奮的事情。可以適當做點輕柔活動,比如瑜伽動作,或床上體操,讓大腦放鬆下來。白天儘量不喝咖啡和茶,不喝可樂和可可巧克力等含刺激興奮的食物,如果實在想喝,避免下午5點以後喝。儘量早休息,在固定的時間躺到床上。睡前半小時不吃東西,不喝大量水,睡前去衛生間,避免起夜的干擾。提前1至2小時喝一小杯牛奶或紅酒,都有助於睡眠和養顏。睡前洗個熱水澡,或者用熱水泡腳,放上精油,可以讓身體和大腦放鬆。
症 狀 三
腰痠背痛 渾身不適
春節過後,開始了規律的上班工作,稍微坐久一點,就腰痠背痛,脖子僵硬,腿腳發酸。工作後回到家,覺得渾身不適,跟平時運動過後的疲勞感覺還不太一樣,休息一晚上,第二天恢復得也不是很好。
專家建議,儘快按照原來正常的上班節奏來安排作息。如晚上11點到凌晨3點要保證充分的休息;按時進食三餐;每天規律清理腸胃等。總之就是建議按照身體時間節律來安排作息,讓各系統能夠恢復正常執行的節奏,腰痠背痛、渾身不適等症狀就能夠儘快緩解。
隨著氣溫回升,不妨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不僅可以加快血液迴圈,還有利於肝臟氣血執行。不過由於立春後天氣乍暖還寒,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游泳、瑜伽、跳操,老年人可以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踢毽子等。每天1次,每次持續20至30分鐘,以運動後疲勞感在10至20分鐘內消失為宜。
規律作息和健康飲食,相信會很快恢復到理想狀態。
(本報綜合)
責編:張敏
本文來自【咸寧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