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又開始跑步了。最近一月來,每天一早6點起床,6:30準時開跑,每天半個小時,一身大汗,一個熱水澡,暖暖和和的吃頓早飯,乾乾淨淨地開車上班,感覺舒服至極。
再次跑起來,是因為健康的需要。過去的這一年來,身上小毛病一直沒消停過。年初肩周炎,手都不能抬。接著是胃病,折磨了大半年。沒多久又痛風,打了好長時間的吊水,還時不時的又犯。然後還時不時的來陣眩暈,那種什麼都不能幹的暈。至於像偏頭疼、嘴潰瘍等小毛病更是家常便飯,終日不斷。體檢後一看報告,幾乎到處都是紅燈,幾乎每一條指導建議都是要適量運動,我於是知道再照這樣下去身體鐵定會完蛋。那就跑吧,還有啥好說的。
小時候因為身體弱,老爸就天天讓我們起床跑步。他更是覺得早起是一種有出息的表現,覺得“聞雞起舞”是有志氣的象徵。於是我姐、我和小妹,要想在我爸的眼皮子底下睡個懶覺,那可真叫“難於上青天”。於是村子裡慢慢便出現了一個人們熟悉的場景,每天天漸漸亮時,村前的水渠上便能看見,有三個小黑點正排成一線,勻速地遊動在薄霧濛濛的晨曦之間。我爸最開始帶著我們跑,但農村的家事很多,慢慢地就剩下我們三個了,到最後也就是我堅持的時間最長,且基本上已成為習慣。
村裡的大人一罵自家孩子時,就會拿我們做比較:
“你看小陽子家姊妹三個,每天天麻糊亮就起來跑步、唸書,你看看你,日你媽不吆喚你都不知能睡到幾點……”然後噼噼啪啪的那家孩子就遭了殃……
我爸很快就博得了“教子有方”的美名,每次談起自己的三個孩子時,總是眉飛色舞,神采飛揚。
有的孩子就埋怨我,“你天天非要跑步弄啥……”甚至有的還因此不理我了……
真實的原因是,我不是不喜歡睡懶覺,而是我爸門後的那捆荊條太有震懾力了。平時是他編筐的原材料,怒時就是打我的好“工具”,“唰”的一聲,身上就多條血道道,絕對能讓人瞬間清醒……
我更怕他那沒完沒了的嘮叨,只要我敢有半點“不爭氣”的表現,他便在那“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到最後弄得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手不能扶,肩不能挑,粗狗不能吃屎,細狗不能逮兔子……”
“你功不練,你書不念,你歌不唱,等明個到底想弄啥,咹!短棺材缺的死孩子……”
相聲貫口似的一連串,但相聲貫口是讓人笑的,我爸貫口的最後,就是氣急敗壞地去拽荊條……
於是我很快就學會了“不用揚鞭自奮蹄”……
成人後人們看電影《大話西遊》,都笑裡面的“唐僧”囉嗦。我一點也不覺得可笑,因為我覺得“唐僧”和我爸比起來,都還有一定的差距,我早已習慣了……
但正是這根荊條,把我姊妹三個都趕出了心勁,趕出了那片莊稼地,趕出了村民眼中的一片天。
在我故鄉,我爸在十鄉八里還是有點名氣的。當然,這不僅限於人們覺得他中年喪妻後還能把孩子教育的好。年青時當過夜校老師、做生產隊會計時種種盡職能幹的傳說、被鄉政府抽去協助搞人口普查、為整個行政村的土地權益拍過區委書記的辦公桌等等,應該都是一些原因吧……
我走進城市上學的三年時間裡,幾乎沒睡過一個懶覺,是老師、同學眼中名符其實的好學生。參加工作以來,很多在童年時養成的好習慣也一直都在保持著。回想大約二十年前,每天清晨花40-50分鐘跑一萬米,然後作為專業舞蹈演員每天上午還要練一個半小時的功。運動量不能算小,但感覺輕輕鬆鬆,那是我有史以來體能最好的時刻。多年後自我總結,我真心認為這是那根荊條的“功勞”。
而人生彷彿就是一條跑道,在一往無前的過程中,身上承擔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生活的干擾和誘惑也越來越強、越來越大。一天不跑就敢兩天歇著,半年不起也不會臉紅心跳。慢慢地終於有一天,把最不該佔的時間全部佔完,像放鬆了戰備意識計程車兵一樣,我也心安理得地睡起了懶覺,嘴上還能振振有詞地為自己做著辯解,直到終於把身體辯出了一堆麻煩……
好在為時未晚!
關於跑步的時間,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習慣,但我覺得一天之中,早上跑步最好。
一是能提高自我肯定感。感覺自己正在遵循“聞雞起舞”、“黎明即起”、“早起耐煩有恆”等古訓,聽古人言、學聖人行,自我認同感更高。
二覺得早上跑步的精神更好。有人說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時間段裡跑步鍛鍊更好,這個我不敢苟同。我始終覺得下午的那個時間段,有點烏煙瘴氣,車來車往,人喊馬叫的,處處透露著一種俗世的喧囂,跑不了幾圈便被激得心浮氣躁。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早上的安靜,喜歡空氣中飄浮的那份淡然和清爽,喜歡陽光透過樹木間的光線,喜歡花草的清香,和鳥兒的歡唱。
三認為這個時間段更合適。平時白天要上班,誰還能別的不幹就專門跑步去?!村上春樹那樣的人畢竟不多。午飯後也試過,但還是覺得能補個睡眠是最好的安排。晚上到家,家務要做,孩子要帶,成年人的生活有成年人的責任,什麼不管也不現實。有人說晚上七點到九點跑步時間好,我也試過,但感覺不好。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大部分都體現在下班到睡覺的這段時間內,不可能把它全用來跑步。再說晚上跑步容易興奮,回來後也不可能馬上就睡,很容易就會影響到第二天的一系列時間。
早起是需要勇氣的。尤其是冬日的凌晨,起床時不能有半點討價還價的思維,稍一猶豫便會把勇氣喪失在熱被窩中,再也鑽不出來。走到樓下,天還一片漆黑,三九天的冷風凍得人直打抖,隨時都會讓人產生一種逃回去的衝動。這時候拼得就是一個心勁,邁出第一步,一個早晨也就邁出去了。
一個人跑步是孤獨的。所以要經常換一換路線,為的是讓心理減少一份焦慮,製造一些新鮮感。現在的每天早上,我都會按照自己提前的規劃,今天跑東線,明天跑西線,後天跑左圈,大後天跑右圈,逢到下雨跑內線,週末“拉練”跑遠線,儘量每天不重樣,這樣會減輕很多的枯燥感。
聽音樂也是一個很好的幫助。能有效分散注意力,激發內心的情感。最難熬的時間段裡,音樂促生的精神力量,作用非凡。
迎著昏黃的路燈,踏著軍歌的節拍,彷彿一身戎裝走在鋼鐵長城的佇列中,英姿煥發。
聽著“王進打高俅”的旋律,想著武二郎醉打蔣門神、林教頭槍挑節度使的畫面,腳下的沉重彷彿都多了幾分鏗鏘。
伴著“瑪尼情歌”,心好似飛到高原,時而冰峰採蓮,時而縱馬天邊……
沒人會笑話自己的胡思亂想,也沒人會在意身邊跑過去了誰,於是就可以怎麼興奮怎麼想、怎麼高興怎麼來,不知不覺地,也就堅持到了終點。
還有個竅門就是拍照發朋友圈。記錄下自己每日的動態,回看時自己會很有感觸,備受激勵。在滿足顯擺心理的同時,也給自己營造了一個公眾在監督的假象,就像那根存在的“荊條”一樣,讓自己不敢偷懶。
再次跑起來的收穫是體能見長。從一圈不到400米的小區都跑不動,到最遠能再次慢跑10公里,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吃飯也比往日香了,此前的早上,有時候竟然連一個雞蛋都不想吃,現在又恢復了飢餓感。
精神也好了很多,每天一身大汗後,再洗個熱水澡,吃個早飯。一天下來神清氣爽,精神百倍,再也不像耗光了電似的話都不想多說。
心勁也足了,每天應付一大堆工作中的雞毛蒜皮,也能做到不急不躁,且質量高效,氣定神閒。
最可喜的是,每到冬天就因支氣管炎造成的咳嗽竟不藥而癒,讓我倍感欣慰,愈發覺得跑步跑對了。於是,身在黑夜的此刻,竟急切地盼望著即將到來的明天。
跑步讓我身心健康,跑步讓我鬥志昂揚。人生的跑道上拼得是個心勁,只有跑起來才能看到風光,只有跑起來才能追上夢想,只有跑起來才會不辜負那根“荊條”的期望。
合肥 2022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