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七月,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之後開始封賞文武大臣。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被封為五虎大將。
五人中,關羽、張飛、趙雲是劉備早期創業的核心團隊成員;黃忠也從209年就開始為劉備效力,為蜀漢開疆拓土;獨有馬超,215年才投靠劉備,短短4年時間,他到底做了什麼,能迅速成為與關、張、趙、黃並列級別的將領,甚至還排在黃忠之前。
- 超強戰力
馬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縣)人氏,出身於當地著名馬氏家族。其祖上乃東漢名將馬援,跟著光武帝劉秀東征西討,官拜伏波將軍。其父馬騰則被封為徵西將軍,在西涼一帶算得上一方諸侯。家族光環,使得馬超從起點上就要高出關羽、張飛等人許多。
作為將門之後,馬超在小說中的第一次亮相,就十分驚豔。《三國演義》第十回,馬騰、韓遂等率軍討伐李傕、郭汜,兩軍對陣之際,“只見一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如流星,虎體熊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此人正是馬騰之子、時年才十七歲的馬超。結果馬超不出數個回合,將對手王方刺於馬下,接著又生擒另一戰將李蒙。
之後,根據小說情節,馬騰反曹被殺,株連三族,馬超為父報仇,起兵反曹。儘管真實的歷史是馬超因曹操攻打漢中而疑心對自己不利,率先舉兵反曹,導致在京師的馬騰父子被殺,但不管怎樣,馬超舉起的反曹大旗再無放下可能,他與曹操之間死結已經形成,無法解開。在這個過程中,馬超的戰鬥力給曹操留下深刻印象。
第五十八回,曹操與馬超戰於潼關城下。曹操第一次見到馬超是這樣的:“面如敷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曹操的反應是“暗暗稱奇”。結果,曹操手下的于禁、張郃雙雙敗走,另一將領李通被刺於馬下。這一回裡,曹軍被殺得丟盔棄甲,曹操靠割須棄袍,才勉強逃脫,十分狼狽。
第五十九回,馬超再戰曹操,與其手下大將許褚打得難分難解。書中寫道:“許褚拍馬舞刀而出。馬超挺槍接戰。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馬匹睏乏,各回軍中,換了馬匹,又出陣前。又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兩軍大駭。兩個又鬥到三十餘合,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往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褚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桿,各拿半節在馬上亂打。”最後,兩軍廝殺,許褚臂中兩箭,曹軍再次大敗。
看得出,曹操與馬超的正面交鋒,基本都沒佔到便宜。但曹操的戰爭潛力要比馬超深厚得多。幾次失敗,並沒有動搖曹操的根基,他聽取手下謀士的建議,用計讓馬超自亂陣腳,最後兵敗而投奔另一軍閥張魯。儘管愛才的曹丞相有將馬超收入麾下的想法,但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以馬超西北漢子的血性,不可能向他低頭,如此便便宜了劉皇叔。
第六十五回,馬超受張魯派遣,率軍前來援救處於劉備包圍中的劉璋,與劉備軍戰於葭萌關。書中寫道:“門旗影裡,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技術非凡,二者人才出眾。”
劉備當場讚歎道:“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他主張“避其銳氣”,制止了想馬上出戰的張飛,待“馬超陣上人馬皆倦”時,劉備才派張飛率人出城迎戰。即便如此,兩人先後打了兩百多回合,天黑之後又挑燈夜戰,依舊不分勝負。當天,馬超從天明即在城下叫陣,幾乎一整天都處於戰鬥狀態,即便如此,蜀中出名猛將張飛依然佔不到便宜,足見馬超戰鬥力之強悍。
按小說中的情節,此時,諸葛亮急急趕來,向劉備獻計收降馬超。劉皇叔同樣愛惜馬超之英勇。在諸葛亮的一番操作之下,張魯對馬超起了疑心,在馬超進退兩難之際,劉備派李恢來當說客。劉備的皇家背景,加上共同的敵人曹操,馬超轉而投奔西蜀,對著劉備頓首謝曰:“今遇明主,如撥雲霧而見青天!”馬超加入劉備陣營的第一功,就是助其拿下益州。
2.攻取益州
馬超在歡迎自己的宴會上,當面向劉備表態:“不須主公軍馬廝殺,超自喚出劉璋來降。如不肯降,超自與弟馬岱取成都,雙手奉獻。”隨後,他帶著馬岱到益州城下來見劉璋。
劉璋本以為救兵來了,沒想到接下來馬超的一番話讓他如墮冰窖,“吾本領張魯兵來救益州,誰想張魯聽信楊松讒言,反欲害我。今已歸降劉皇叔。公可納士拜降,免致生靈受苦。如或執迷,吾先攻城矣!”
劉璋聽完“驚得面如土色,氣倒於城上”,當即開城歸降。《三國志·馬超傳》對此事這樣記載:“超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無論如何,益州是在馬超的加入之後迅速拿下的。
在此之前,劉備在西蜀的進攻打得很艱苦。從公元211年10月率兵入蜀,直到公元213年5月,他在西蜀境內進展緩慢,光攻打劉璋之子劉循鎮守的雒城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手下大將龐統也在此地中箭身亡,無奈之下,他抽調荊州的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兵入蜀增援。益州作為劉璋集團最後的根據地,有三萬精兵和一年存糧,如果劉璋堅持固守,劉備不可能如此迅速拿下,即使拿下可能要付出比攻打雒城還要高的代價。在曹操、孫權等勢力虎視眈眈的情況下,長久屯兵堅城之下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是劉備集團所無法承受的。
而益州之於劉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諸葛亮《隆中對》中兩隻臂膀的其中一隻,在劉備的戰略規劃中舉足輕重。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在馬超加入劉備集團後迅速拿下益州這件事的敘述上基本一致,不同的只是時間上的一點差別。前者是一兩天,後者則是一旬。據正史中記載,劉備在得知馬超來降時,喜不自禁地說:“我得到益州了!”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馬超的功勞有多大。
劉備何以如此自信?為什麼馬超的加入能讓劉璋心理崩潰,從而讓劉備兵不血刃地迅速拿下益州?馬超的世家名聲以及自身強大的戰鬥力是其中原因,但其背後強悍的西涼兵團才是劉璋“震怖”的主要原因。馬家祖孫都在涼州當兵,與邊境的羌族、氐族雜居,受地理氣候與生活方式影響,不光其軍隊帶有強烈的“胡化”色彩,其中本就夾雜大批羌、氐族士兵,民風剽悍,悍不畏死,具有強悍的攻擊力,連內心強大的曹操都感慨說“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何況本就懦弱膽小的劉璋。所以,馬超之所以能被封為“五虎大將”,除了奪取益州的成績、關羽所說的“孟起世代名家”這兩點外,馬超所代表的馬家人在西涼一帶的影響力也是劉備在封賞時重要的考量。
3.黯淡結局
劉備奪取益州後,在他的集團內部,形成幾大派系:以關羽、張飛、趙雲為核心的北方故舊陣營;以諸葛亮、黃忠等為代表的中期加入的荊襄集團;以法正、李恢等為代表的巴蜀元老派。馬超的加入與前面不同,他一個人基本代表著一個集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封馬超為五虎大將,並不為過。
馬超所代表的集團不光是西涼兵團,也包括該地區廣大的氐、羌族人在內。馬超的祖父曾做過涼州與關中交界之地天水的基層軍官,後留在隴西,與羌人雜居,娶的也是羌女,有了這層關係,馬家在羌、氐族人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馬超當年起兵反曹時,氐族人就響應馬超之舉發動叛亂;馬超準備投蜀時,為防止張魯部下追殺,又是繞道氐族人居住地區。217年,劉備準備進攻漢中,派張飛、馬超等屯兵下辨,封鎖進入漢中的沮道,因馬超緣故,當地氐族雷定七個部落萬餘人響應支援蜀軍。
所以,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就讓馬超領涼州牧,鎮守陽平關。陽平關為漢中咽喉,北拒秦隴,南控巴蜀,是蜀、魏漢中之爭的核心所在,處於蜀魏相爭的第一線。劉備此舉,一來利用馬超當年對陣曹軍時屢戰屢勝的“戰神”形象,對其構成強大威懾力;二來也是藉助他與氐、羌等少數民族中的良好關係,保證巴蜀政權邊疆的穩定。與此同時,有了馬超這一極,劉備也可在平衡其他幾大派系權力上擁有更多的選擇。
另一方面,一個鮮明的對比是,與其他五虎將繼續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相比,降蜀之後的馬超,不復往日威風,在戰場上鮮有之前的亮眼表現。進攻漢中的戰役中,他與張飛一起,雖然有氐族萬餘人響應支援的成績,但他們這一路最後竟被曹魏方面的曹洪、曹休這樣名氣不是很大的將領擊退。蜀軍最後取得漢中,完全是靠時間,把後勤補給困難的曹魏軍隊給生生耗走的,與馬超基本沒有關係。看得出來,劉備對馬超屬於政治上利用,軍事上戒備,並沒有完全信任。他讓馬超守陽平關,卻派級別低於馬超的魏延守地理位置更為重要的漢中,在蜀國之後的多次戰爭中,昔日“戰神”馬超被放在後方,做些防禦性工作。這樣的安排,對於馬超來說,“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公元222年,馬超在陽平關鬱鬱而終,年僅46歲。
馬超進入西蜀後,高開低走,這裡有劉備的刻意安排,從馬超自身來講,他半生蹉跎,加入蜀漢陣營後,年近不惑,大仇長期難報所造成的心理壓力讓他在蜀漢內謹小慎微,很難再有昔日意氣風發之舉。不過,馬超在當打之年去世,對人力資源本就不充沛的蜀漢來說,是個意外打擊,也是個重大損失。
馬超死後,西蜀政權繼續厚待其弟馬岱及其後人,後又重用西涼人士姜維,目的就是為保證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穩定。此舉也頗為奏效,整個三國期間,羌、氐族總體上與蜀漢合作為主,倒是經常叛亂襲擾曹魏,並在之後數百年時間裡,持續不斷地影響著中原政權的西北地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