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在這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他們往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世方式。
面對掌聲和鮮花,一種態度是以此為動力繼續攀登。而另外一種則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面對打擊和挫折時,一種態度是臥薪嚐膽意圖東山再起,另一種則是心如死灰,停滯不前。面對壓力,一種態度是如履薄冰,小心謹慎。另外一種則是見利忘義,得意忘形。為什麼區別會那麼大呢,關鍵在於是否擁有一顆平常心。
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獲得國家獎金十八次,頭頂一百一十七個名譽頭銜,在尖端科學領域,很少有人能與之比肩。
面對這些榮譽,居里夫人的態度是以此為動力,繼續攀登,從來都不會因為得到榮譽就自滿不前。
回望生命中曾有過的巨大艱辛和榮譽,居里夫人常常對別人說:“我經歷過悽風苦雨的日子,那些時光的確是我生命中最難捱的日子,但是每當回想起這些,我都感到很欣慰,因為我沒有被打倒,而是堅強勇敢地走出來了。”
愛因斯坦曾經讚譽她說:“在這麼多著名的人物當中,唯一不為榮譽所迷惑的就是居里夫人。”
還有一件事讓居里夫人覺得自豪:“我的孩子沒有繼承萬貫家產,但都擁有著健康的身體。”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一個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一個著有《居里夫人傳》,都對社會作出了貢獻。
憑藉著對科學的堅持和對事業的執著,居里夫人將科學上和生活上一個又一個難題攻克,作為一個科學家,她為人類科學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作為一個偉大的女性,她是人們學習的楷模。
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不易的,只有在經歷磨難,挫折後,人才會在心靈上有所感悟,在精神上有所昇華。
世間萬物不停變化,人的內心難免不受其影響,范仲淹的處世準則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留無意,寵辱不驚,能達到這種人生境界實在是很了不起。
平常心的關鍵在於平常,平靜無波,生死無畏。只要我們願意成為這樣的人,在面對紛雜的世事和短暫的人生時,我們是能夠有顆平常心的,至少在跨越人生障礙時能有一顆平常心。
擁有一顆平常心,並不意味著不思進取,不渴望成功,而是讓平和的心境,使我們進取的心變得更加穩重,讓成功之路變得更加簡單。
能擁有一顆平常心,就是在外在世界和內心世界找到一個平衡點,這種平衡點能讓悲歡離合,世事無常都變得含蓄內斂,焦慮和浮躁會漸漸遠去,淡然和恬靜向我們走來,心變得像一泓泉水,清澈澄明。
這一顆平常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從容和灑脫,灑脫的生活又使事業得到更好的前進。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多麼的複雜和多元,面對困境與問題,我們的大腦切不可被偏執和古板的思維束縛了,繼而束縛住自己的手腳。
因此修煉胸襟,首先要打通自己頭腦中的各條神經,讓我們的思維愈發靈活,以使我們能辯證地看待世事。
世間萬事萬物都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看到了事物光明的一面時,也不要忽略它背後的陰暗面,當然,也不能放大事物的消極面而無視事物的積極面。
“當一根刺扎入你的手上,那你應該慶幸,幸虧刺扎進了手上而不是眼睛裡。”這句話出自契訶夫之口。
我們應該把這種精神融入為人處世的態度當中,嘗試從多元思維的角度考慮,這樣你也許會發現驚喜。
當你看待事物總是用一種挑剔的眼光時,那麼你會收穫更多的不滿和批評,反之,你看待事物習慣用一種欣賞的目光,那麼你會收穫更多的欣慰和幸福。
同一個世界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每個人看待的角度不同,一成不變不是一種好的習慣,嘗試換一種角度看問題,你會發現陰暗的地獄中也有美好的天堂。
生活常常也需要有點變化,當我們長時間看不到事物的積極面時,也許只需要換一種方式,換一個角度就會看到希望,快樂在轉念中亦能獲得。
人生百年,豈能盡如人意,但是請不要垂頭喪氣,要做的只是轉換看待問題的角度,你將會看到生活很有趣味的一面。有的人在被別人批評了之後,在沮喪之餘會換個角度考慮,被批評時同時也意味著被關注,因此也應感謝那些批評與指責自己的人。
如果別人誤解自己,生悶氣無濟於事,而若解釋清楚,兩人將冰釋前嫌,還可以讓他人看到自己寬厚的人格魅力,別人也會更加尊重你。
想要修煉自己的包容力,運用多元思維看待並解決問題是關鍵,寬廣的胸懷能產生多元的思維,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不可能有多元思維,只能讓思路越變越窄,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圖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路,如若不妥,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