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正月初九,民間有著“出門三六九”的說法,初九是順日,百無禁忌,適合出門遠行。老話說:“沒過十五都算年”,古時過年的傳統年俗從初一到十五,除了吃喝,每天都有豐富多彩的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禳災、祈求豐年等為主題的風俗活動,讓年味濃郁而神秘。正月初九,在我國的閩南地區,以及臺灣、馬來西亞等地區,人們對於這一天的重要程度堪比除夕,全家人忙忙碌碌一整天。這天是什麼日子呢?
一、天公生
正月初九,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們便將這一天稱為“天公生”。玉皇大帝統領三界(天上、地下、空間) ,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溼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代表至高無上的天。
習俗中,在臘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王爺上天后,灶王爺將面向玉帝人間百姓在這一年的貧窮和清苦及所有事宜;為了親自見證灶王爺的所述,玉帝在臘月二十五這天下凡到百姓家裡,併到廚房裡視察,看看百姓的生活是否與灶王爺所說的一致,並以此來判定明年人間的安排。為了迎接玉帝,讓他看到人間生活的清貧與艱難場景,人們謹言慎行,在“臘月二十五,吃豆渣清苦迎玉帝”,來表明自己生活的清苦和節儉;同時,人們還要祭拜玉帝,祈求來年能給人間少一些災禍、多賜福,恩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年景。
到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這天,人們早早地起來,打掃庭院、淨水潑地,然後準備豐盛的宴席(一些準備工作在初八就要就緒),燃香跪拜,隆重慶祝玉帝生日吉祥如意,也祈求王皇大帝賜予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家人安康、諸事順利。祭拜儀式後,全家人吃一頓豐富的年餐,以示團圓、吉祥。
有哪些祭品?
- 三果(香蕉、橙子、菠蘿),福建方言諧音“招吉旺”;或者五果(香蕉、菠蘿、柑、橘、梨子),福建方言諧音“招旺甘吉來”。
- 六齋(香菇、花生、腐竹、白果、木耳、紅棗、冬粉、髮菜、紫菜、金針菜等) 任選6種
- 五牲(公雞、鴨、魚、豬肉或豬肚、豬肝)
- 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寓意長壽
- 甜料(發糕、米糕、紅雞蛋、蜜餞等),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這正是“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穀放桌邊。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豐收財運添。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團圓不分開。真心許願嘴要甜,響炮共慶天公生。”
二、拜天公
每逢正月初九,在漳州玉尊宮門前,都會舉行幾乎號稱“全福建最壯觀”的拜天公儀式。在2018年的正月初九,近600張桌椅被整齊地擺成方陣,桌上擺滿了各種貢品和香料等物。每一桌都放了一顆大菠蘿(寓意好彩頭)。在前排主供桌上,擺著60多隻全豬和全羊祭品,它們嘴裡都含著一顆柑橘(寓意如意吉祥)。數千名信眾們從傍晚開始接踵而至,一直到晚上11點左右,進行向“天公”行祭拜禮、上香膜拜、奠燭、敬供品、獻鮮花等9個禮俗,共同祈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三、上九辦事一大堆
聽老人講,以前人們會將一些難辦的事情放到正月初九這天來辦。因為在這天,各界的神靈都會向玉皇大帝道賀,玉皇大帝會一直開心,人們也會得到玉帝的福庇,再難的事情也會辦成並且很順利。這也是俗話說的“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一大堆”。(“七不出”指的是出門前要把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事、也就是家裡的事安頓好,否則不能出門。“八不歸”是指出門在外,如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件事沒做好、對不起家人,就不要回家。)
除了祭拜天公,人們還會拜太歲,以避免流年不利、生活不順、健康有恙。其實,人們主要是透過這種形式來得到一種心靈寄託和心理慰藉;畢竟求神求人不如求己,在面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艱難和困惑,還是要靠自己的信心、恆心、毅力和智慧等來一點點克服和化解。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龜編輯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