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又該釣淺灘了,可是釣淺灘就會遇到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即跑魚炸窩。所謂炸窩,說白了就是魚受到驚嚇一鬨而散,這種情況無論是野釣黑坑都會發生,不管是深水淺水都能遇到,只不過作釣淺水時發生的機率更大一點。
既然難以避免,那就要正視它,想一想萬一自己遇上了該如何補救。文章開始前要說明一下,網上有些水下影片顯示魚在受到驚嚇後跑開,但沒一會兒就又回來了,於是很多人看了影片後就認為“原來炸窩的影響也沒那麼大”。對此我只能說,魚情不同、魚種不同、個體不同,所以魚的反應也不一樣,咱們不能以偏概全,輕易下定論。
淺灘釣魚怕炸窩,那就要事先預防
我在去年這個時候就發過文章講過釣魚炸窩的問題,如果你很怕炸窩、也經常體驗炸窩帶來的苦惱,那麼預防要比彌補更加重要。
預防起來也很簡單,最靠譜的就是打兩個或多個窩,比如人家玩傳統釣的就相對不怎麼頭疼這種問題,因為一打就是三五個窩子,哪怕其中一個跑魚了導致窩子徹底毀了,也沒什麼大關係,因為還有幾個窩子可釣。
咱們玩臺釣的不適合打很多個窩子,但是二個還是可以兼顧的,要是釣魚人太多你怕在其他地方打窩被別人佔了,那就在主窩附近比如左前方或右前方打一個。這樣還有一個好處,比如你的主窩沒有跑魚炸窩,而是根本一條魚都釣不到,那你就可以試試另外那個窩子,沒準那個窩子有魚呢。
除了打兩個窩子之前,另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放口、儘量抓有把握的動作。多放口的缺點是有可能把正兒八經能上魚的口也一併放過了,但其實這沒有關係,因為你只要不鉤到魚,它一般都會待在窩子裡,總有機會釣起來的。我的釣魚理念就是釣不上來沒關係,但不能因為脫鉤跑魚而釣不上來。
若還要說些靠譜的預防措施,那就是魚竿硬一點、魚鉤大一點、釣得鈍一點。
不小心跑魚了,我們該如何補救,這裡有兩種情況要明確
要想方法有效,那必須有針對性才行,隨便舉個例子,魚起浮很多人都想到釣浮,但現實中釣浮往往見不到效果,原因就是你沒弄清楚魚起浮的原因,比如魚是因為生病、缺氧而起浮,此時身體狀況不好,根本無心吃食,別說釣浮了就算把食物放嘴邊都未必會吃。
咱們討論跑魚炸窩這個事也一樣,比如說很多人在跑魚以後的補救措施是打窩,立馬丟兩團窩料下去希望把魚快速誘回來。如果窩子裡魚很多,那你補窩確實有效,其實就算不補窩,等一會兒魚自己也能回來。你們看到的一些水下影片就是這樣,魚受驚嚇後跑開了,過一會兒又回來了,其實就是魚比較多,或者魚非常飢餓。
也就是說,如果你正在連桿上魚,釣著釣著突然脫鉤了一條,這個時候問題是不大的,魚多的時候大多數是搶食狀態,跑個一二條不算什麼。咱們再拋一杆,要是餌料到底照樣很快給口,完全不需要採取措施,連補窩都省了。
要是魚數量不多,本就是“慢蹦”,即過幾分鐘才釣一個,當跑魚後發現魚口明顯變慢,這時咱們可以搓幾顆大餌下去,然後釣得也慢一些,看到小口就放,別再次造成跑魚。如果你是傳統釣,那很好解決,換個窩子釣就行。
第二種情況,垂釣大魚或者在魚口本就很慢的情況下造成跑魚
大魚一是比較謹慎,二是不會成群結隊進窩,也就是說垂釣大魚時口也肯定不會快,這種情況要是跑魚就糟了,我建議不要補很多窩料下去,也是以搓大餌補窩的方式好一點,搓個七八竿以後就守著,不要再頻繁起竿了,如果不行也沒辦法。
要是釣鯽魚,但是窩子裡鯽魚不多、口很慢,上魚沒有規律本來就是大半天來一口,這種情況下要是跑魚了,首先不要補窩。因為魚少,對窩料的消耗速度就慢,你要是在跑魚後又補窩料下去,就算後面再有魚進窩恐怕也是不好釣!
我已經試過好幾次了,無論是傳統釣還是臺釣都一樣,而且不只是跑魚,比如你這個窩子釣幾條魚以後沒口了,也是不建議亂補窩。寧可停一停、等一等再釣,如果補窩下去我遇到過很多次再也沒上魚的情況。
如果你起初就打了兩個或多個窩子,那麼跑魚以後發現沒口了就應該換一個窩作釣,等個二三十分鐘再回去試,如果還是沒口就再等!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未必是跑魚形成了炸窩,可能是窩子裡本身就沒什麼魚,你前面釣的只是過路魚而已!
最後說說黑坑作釣時對於跑魚炸窩的處理方式
其實是差不多的,在正釣時上魚非常快的情況下,跑幾條魚沒有什麼,只要抽竿頻率別慢下來就行,其次就是要長點心別下一杆又跑魚了。
如果窩子裡魚並不是特別多,上魚速度不快,那這種情況下正常作釣的抽竿頻率也不會很快,我一般採取的措施是鉛皮或子線上捏散炮,帶個二三團下去,或者不補窩而是用搓餌釣一段時間。
最難弄的就是“偷驢”,因為我去偷驢的地方經常是那種收費低的地方,這些地方不是魚少就是魚不健康,總之是難釣。別說跑魚了,就算不跑魚也是半天來一口。在這樣的地方作釣,窩子切記不能太多,哪怕跑魚也不能亂補窩,最多就是跑魚之後在窩邊釣一釣,前後左右大概五十公分內都是可以下鉤的,有時候釣窩邊逗一逗,沒準能糗到幾條魚。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