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貌特徵
馬雞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在頭部的白色羽毛簇,褐馬雞與藍馬雞的羽簇,從下頦到耳部,像角或耳一樣地突出於頭頂之上,因而又獲得“角雞”或“耳雞”的稱號。而藏馬雞和白馬雞的羽簇,從下頦、兩耳到“後腦勺”(枕部),在其頭部長了一圈,形成白色的“羽環”,在耳部形成的短“角”也不太明顯。馬雞公母的樣子差別不大,從羽色上看,公母完全相同,區別僅在於同種的公馬雞比母馬雞體型稍大,公馬雞在後趾上部的跗蹄上長著一個硬“刺”叫距,這是在爭鬥中的重要武器,而母馬雞一般沒有。 4種馬雞中,白馬雞體型最大,體長在120釐米左右,褐馬雞和藍馬雞居中,體長約100釐米,藏馬雞體型最小,體長70-80釐米。
2.生物學特性
每年春季,馬雞進入繁殖季節。此時公馬雞開始劃分自己的地盤,並以響亮的叫聲吸引母馬雞。馬雞一般在巖洞裡或樹叢下刨一個坑,墊上些枯枝、枯草、樹葉等修築起簡單的巢,開始繁殖任務。一般每窩產卵幾枚到 十幾枚,卵淡褐、青綠以至土黃色。在人工養殖時,馬雞於3-7月份產蛋,年產20-30枚,高的達50枚。育雛,經過母馬雞26-27天的孵化,小馬雞就出殼了。馬雞覓食時用它那彎曲而強勁的喙啄食植物的種子、嫩芽,或刨食植物根莖,有時也吃一些小昆蟲。一般昆蟲在它們的食物中佔1/5-1/10,但在雛馬雞生長過程中,卻是以各種昆蟲的成蟲和幼蟲為主要食物。
3.藏馬雞吃什麼
藏馬雞大都棲息於丘陵和高山,善奔走,常成群活動。飛行速度慢,通常不遠飛。受驚時常往山上狂奔,至嶺脊處才振翅飛起,滑翔至山谷間。藏馬雞不像藍馬雞、褐馬雞那樣怯懦,有時接近村落也不畏懼。叫聲洪亮,在嗚叫時,昂首引頸,嘴幾乎直向上方,尾也往上翹,姿態雄俊。馬雞用嘴挖土覓食,以塊莖、細根、種子等為主,也兼吃昆蟲。 深秋季節,為了尋覓食物,度過嚴冬,它們便成群結隊地遷徙到有水的山谷或開闊灌叢草原地帶,往來於樹林、灌叢和草地上,掘土覓食。它們邊走邊叫,互相應和,此起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