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長建議收藏起來以防划走,各位小夥伴來都來了順便點個贊,評論交流一下再走唄)
言歸正傳,先說下春季找魚。繁殖是大自然賦予每種生物的神聖使命。隨著春季來臨,意味著鱖魚的繁殖期臨近,它們的繁殖期在陽曆的4-5月,在這個時間段之前,鱖魚會逆流而上,來到上游淺灘處。在一條江河裡,魚能到達的最上游往往是一個電站或者一座大壩。在湖南的沅江、湘江、資江,江西的贛江等這種長江支流,大壩和電站每隔幾十公里就有一個,這些大壩幾乎都沒有魚道,所以這些長江支流及更小的江河裡的鱖魚,往往會在大壩下面集中起來,等待繁殖。大壩下面有洶湧的水流,能刺激鱖魚的性腺發育,促進排卵。大壩下的淺灘,亂石堆上覆滿了青苔水草蚌殼等,這個時間段,鱖魚對水溫特別敏感。淺水區水溫上升快,有利於魚卵的孵化。
所以,春季標點應該首選江河裡的電站和大壩,水庫上游的進水口。怎樣這樣的大標點裡精確找點,同一個電站,不同的位置收穫往往截然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去觀察,來到熟悉的釣點,我們往往知道出魚的標點位置。來到一個新釣場,我們要快速找到結構所在地。透過水紋、波浪、岸邊結構來分析水底的結構。通常,藏魚的地方都是有高低落差的地方,水底有碎石、水草如果水底沒有坡度起伏其實並不藏魚,鱖魚不會在那逗留太久。水底如果有結構上的變化,會表現在水面的水紋上,一個地方水流忽然變急,那肯定是兩邊有突出的障礙物阻擋了下面的水流。一個地方水上湧,那在上游不遠處肯定會有突出的岩石在水底,岩石的背後,肯定是一個低窪的小坑,這就是結構所在。兩處急流相互交匯,往往會形成一個緩流區域,緩流區下面往往就是黃金標點,即藏魚也方便我們控餌,在標點附近做更多的逗留。這需要大家長期積累經驗,去分析判斷,然後拋竿驗證,我認為這就是戶外運動的樂趣所在。
關於水底結構,個人認為,岸邊延伸下去的結構 是最好的,青石結構好於黃石結構。有水草的地方在春天是會藏鱖魚的,尤其是出太陽的中午時分。水底有大塊石頭堆積起來(高度40cm以上)也是好標點,但是石頭必須投下去半年以上,如果是石頭上面沒有青苔或者蚌殼的新石頭,下面是不會藏鱖魚的。如果石頭是平鋪開的,水底沒有高低落差,比如長江裡拐彎處的鎮江石,這樣的標點並不理想。岸邊有倒樹,也是好標點,但是很考驗拋投技巧,建議用打水漂或者壓竿彈射,打到樹尖位置就好,餌下沉的過程中裡面的鱖魚會出來的。
關於放流,玩路亞的年輕人大多不是為了吃魚去路亞,少數人不放流也沒必要去鄙視他們。
個人倡導放流,春季擼鱖放流還是很有必要的,最好是原地放流。因為魚卵已經基本成熟,原地放流基本上可以保證鱖魚的正常排卵,江河裡的鱖魚最好不要放生在池塘或者水庫裡面。在水流湍急的大壩下面,鱖魚可以藉助急流躲避電工和網工,對它們也是一種保護。作為一個路亞人,要懂得保護環境,不要覺得別人不放流,我也不放流。我個人一般春季擼到鱖魚大部分原地放流,夏季和秋季擼到的會放在城區的江裡或者朋友家的一個山體水庫。碰到電工,積極舉報,對於這種斷子絕孫的做法,沒必要容忍,打12345市長熱線,或者110,不管有沒有用,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打了總歸會好一點。
以上是一點個人心得,下面來淺析下常用的釣組操控心得及適用場所。
卡羅萊納釣組
這是我入門時候最常用的釣組,這種釣組的好處就是餌的狀態非常自然,在草區和倒樹標點防掛,缺點是反應不靈敏,急流裡面基本上感覺不到頓口,而且逆流拋投的時候,餌走在墜的前面,而不是跟在墜的後面,導致會錯失很多口,也經常深喉。
這種釣組一般用於小河道里面落差很小的水壩下面,這種地方水流不急,由於水淺,水底佈滿水草,當鉛墜搭在水草或者樹枝上的時候,餌還有一個自然擺落的過程,收停就好。
當你的標點水流緩慢,有很多水草或者樹枝,有滑口魚或魚不太活躍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不過綁起來比較繁瑣。
德州釣組
這是一種經典釣組,但是它不適合水底硬質結構且非常複雜的作釣環境。很多時候,我們掛底是因為鉛墜卡在石頭縫,德州釣組也一樣會卡。德州釣組同樣用在水底有水草的緩流區域,當水流過急的時候,餌墜分離其實並不好判斷餌的位置,有可能墜子卡在石縫裡面,但是水流卻把餌推向下游,導致你形成錯誤的判斷。
我覺得德州釣組比較適合城區的大橋橋墩下面的深水區域,和水庫庫尾被春雨淹沒的草區作釣。
收停是德州最基礎的手法,對魚口的感應比卡羅萊納釣組更加清晰,但是餌的自然下落沒有卡羅萊納那麼自然。
倒釣釣組
這是我入門時候非常痴迷的釣組,我對倒掉釣組做過很多種變化嘗試。倒掉釣組的優勢,能讓餌停留在標點附近很久,並且能一直做出挑逗動作,當你看到一條鱖魚在岸邊不遠標點裡死活不出來,你用其他的釣組只能牽引著從它面前經過,無法長時間停留,但是倒釣可以讓你一直在它面前跳舞,就算它沒有胃口都會把它激怒,來驅逐這個煩人的入侵者。
倒釣釣組可以用普通的倒釣鉤,在水底有地形結構(類似於岸上的梯田)並沒有水草或者亂石的地方,當水底有水草,碎石的時候,可以裝上曲柄鉤。操作手法可以是緩慢勻收,原地抖竿尖(只要抖動虛線餌在水底就會跳舞),儘量不要拉動鉛墜。
倒釣釣組的改裝,你可以嘗試把倒釣鉤換成小型亮片,小旋轉亮片(賊好用)小型米諾,瀕死魚等硬餌,改裝後最好把三本鉤換成單鉤。三本鉤經常會纏繞主線,單鉤一般不會,在單鉤上面加一個心形噪音片會大大降低纏線機率(一定要噪音片在上,鉤在下,同樣適用於其他釣組改裝)#(滑稽)
倒釣釣組適用於緩流(流水不足以沖走吊墜),靜水等作釣環境,在激流裡面,它的表現其實並不好,餌容易被流水沖刷纏繞主線,當它在水底走停不可控的時候,它也就失去了意義。我經常用作巡岸(在河岸邊散步,拖著它搜邊),用小亮片改裝效果其實比軟餌要好,逆流而上比順路而下效果要好很多。
鉛頭鉤
鉛頭鉤加軟餌是日常運用最廣泛的,類似於硬餌裡的亮片,萬金油的存在。
鉛頭鉤優缺點分析,優點:便宜,組裝簡單迅速,直接綁在線上(不要加連線環)對魚口的感觸最靈敏,刺魚方便,跑魚率低,是一款非常實惠的全泳層餌。
缺點:鉤尖外露容易掛草,掛樹枝,所以防掛效能比較差,鉛頭容易卡石縫,鉛製品汙染環境,遠投效能一般。
鉛頭鉤適用於非草區結構,外露的鉤尖容易掛草和樹枝,所以在水草多的地方,一般用德州來替代它。在沒有水草的硬底結構裡面,尤其是在急流裡面,它是無可代替的。
關於鉛頭鉤的選擇,靜水裡,儘可能小,水深加重,水淺減輕。鉛頭鉤有很多種,有圓頭的,魚頭的,塗色的,原色的,還有各種形狀的。
首先那些所謂的不倒翁都是浮雲,對魚口的防掛沒有任何意義,鉛頭塗色和不塗色對魚口有輕微影響,但是不大,如果塗色鉛頭鉤和原色鉛頭鉤價錢差別太大,那就選擇原色的。
其次魚型鉛頭鉤和圓頭鉛頭鉤,我一般用魚形,尤其那種三角頭的是最常用的,三角頭在水底水阻會稍小一些,在激流裡面操控性比圓頭的稍微好一點。魚頭加上軟餌看起來更像一隻魚,不過這完全可能是心裡作用,也沒辦法驗證。
鉛頭鉤的操控手法,在緩流裡勻收,跳底,都是常規操作,關於在鉛頭鉤下面加裝噪音片或者改裝三本鉤,其實我是不太建議這樣做。鉛頭鉤乾的都是有去無回的活#(黑線) 它的存在就是去探索最複雜的水底結構,掛底就跟物理裡的誤差一樣,只能減少不能避免的。
長舌板米諾
比如水肺,清道夫這種6cm,6g的規格,潛深一般在2-3米,這種餌也是擼鱖的一大殺器。這類餌適用於緩流或者靜水區域,尤其是懸崖峭壁下面非常好用。
不過這種餌不適合草區和激流,在草區米諾容易掛草,如果在激流餌容易產生死亡翻滾,不可控。
這種餌的操作很簡單,勻收或者抽停,舌板長不適合收太快,收太快會鑽泥,這種米諾的防掛效能其實非常好,不是非常複雜的石區其實很難掛底。在城區的鎮江石石堆兩邊也是非常好用的。
第一步選位置,電站攔河壩。
同一個電站不同位置上魚量天壤之別。首先要學會觀察水流大小和水面起伏情況。圖中A,B兩個位置是樓主經常選的。一個有洄水灣,一個有大結構。洄水灣不要很大,10平米就足夠。深度在一米以上就可以,只要你看不到底,下面就有鱖魚,而且很多。一般水越深,結構越複雜的洄水灣越藏魚。大結構當然藏魚,它一般在水流起伏的位置的上游1-3米。水撞擊結構,當然向上翻滾,形成區域性回水,下面有魚,就很穩。
第二部,拋投。正對水面往上游拋,水越急拋投距離離岸越近,甚至可以拋到岸上抖下來(別往樹上拋,同時注意路人)。
拋投距離和離岸距離的控制——隨著水流速度收線,餌在你正前方之前到底都可以。
第三部,常規標點的判斷。圖中有緩流洄水灣,有中間的小島(暗島最好),有懸崖。
字母標出來的位置就是常規的標點所在地。這需要大家用鉛頭鉤去探,每個水域情況不同,有的只有一個緩流洄水灣,有的只有一個小暗島,有的電站下來就緊挨懸崖。
第四步,線餌在水底的狀態和操作手法(重點)
很多時候路亞不上魚就是一個原因,多餘動作太多。網上看職業釣手影片,他們操作很規範,基本上沒有多餘動作,就像打籃球一樣,所有的動作都很簡單高效,技術動作交代很明白。原因就是他們知道餌在水底是個什麼狀態。在什麼區域,附近有沒有藏魚,該怎麼挑逗心裡有底。
圖A是餌在你上游的時候你的線餌狀態,千萬別相信線是直的,餌一定比線走得慢,所以你的線是弧形的。
圖B線餌在你的下游,你想讓它再次沉底,除了放線沒有別的辦法,一般也不建議放線二次沉底,壓低竿尖勻收回來(一秒一圈)或者一路小抽回來。
第五步,操作精髓
勻收和小跳都能上魚,勻收更簡單,小跳更高效。
同樣的道理,不要有多餘動作。什麼時候該跳?餌觸碰結構的瞬間。怎麼跳?輕抖竿尖,抽動虛線。不要用力,直接把餌抽飛,跳一米高只會把魚嚇跑。
第六步,常規中魚點。
你在一個地方玩久了,你會發現中魚基本在同樣的位置,你要做的就是讓餌保持你上次中魚的運動路線,這很難很難。
但是練好了,中魚率會高很多很多。
鱖魚只會躲在石頭背後或者懸崖邊,沒有障礙就算它從你餌邊經過也基本不會咬餌。不信的釣友可以在魚缸試試,一個空蕩蕩的魚缸,放一條野生鱖魚,放泥鰍它也不吃。加個石頭或者沉木之類的障礙,它馬上就恢復了殺手本色。
這只是想告訴大家,障礙對於路鱖的重要性。
第七步 中魚和刺魚
保持線對餌的控制,才能在第一時間感覺到口。小跳不要太頻繁,收線也不要太快。
中魚瞬間會用巨大的拉力傳來,1秒以後揚竿刺魚。一般刺一次就夠了,鉤子質量好一竿能打穿,勻收回來,即將出水的時候注意壓竿,讓魚在水下待著,再選擇用控魚器、抄網或者飛上來。飛魚動作參考職業釣手的動作,千萬別握著竿柄飛魚,用另一隻手托住竿的中部,利用竿的腰部彈力,直接飛上岸,最好是飛到草地上。上來以後,第一時間用控魚器抓住魚嘴,或者溼毛巾包住魚。
連續多次刺魚,跑魚率很高,有時候把魚口拉豁了,在出水洗鰓的瞬間跑了。有時候不是正口,打在側嘴唇,直接把嘴唇拉裂了。如果你刺一竿再勻收,保持線是緊繃的,一般不會跑魚。一斤以下的鱖魚可以直飛,一斤以上的建議在水裡用控魚器。
第八步,防掛
玩鱖魚肯定會掛,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不掛的地方又沒有魚,這個就看大家自己的取捨。
防掛也是一門學問,首先選位很重要,站在相隔兩米的地方,拋同一個位置,掛底機率都是不同的。掛分為兩種,一種是掛死,一種是不掛死。我們只談掛死的地方。
掛死的地方水底要麼是亂石堆,餌卡石縫,要麼是破漁網或者密集的水草樹枝。長時間被水流沖刷的石頭,大部分表面都是蚌殼和青苔,是掛不死的。如果你的上游有一個地方秒掛,兩種方法可以避免。第一,在經過它之前連續小跳。把餌拉向半水層,這需要你對餌的操控有一定的經驗。第二,往上游走1-2米或者直接站在那個障礙區的正前方。這樣做更換了你控線的角度,有時候餌在某個角度漂下來會掛死,換個角度控線,餌漂流的角度也會發生變化。當你站在障礙區的正前方或者上游,只要你的線一直帶著餌,很少有直接掛死的情況出現。
出現掛底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用操作來規避掉的,我們的操作目的是讓餌在障礙區發生停頓,去碰撞它或者在障礙區做動作來吸引魚。
路鱖魚不掛是不存在的,掛多掛少一半運氣一半操作。這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累積來把損失降到最低。(小鉤細線防掛效能相對要好很多)樓主一般用8LB的前導和5-10克鉛頭鉤。水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鉤越小越好。
最後一步,提高中魚率。
鱖魚入門很簡單,要想高效需要不斷總結練習。同一個釣點,如果你不是釣得最多的那個,不要一味地說別人運氣好,路鱖的細節很多,也不是一兩篇攻略貼能講明白的。
1、去掉多餘動作,不要那麼騷。我看到很多人餌落水就開始跳,這樣餌永遠不會到底,在碰撞障礙瞬間跳,一定是抽動虛線,這樣餌會跳5-10公分。
同樣的位置拋同樣的距離如果你每竿能多碰一兩次障礙,一天下來至少多5條魚。
2、不要忽略近岸,鱖魚離岸也就1-5米,腳下上魚很正常。
當你在抱怨餌到不了底,試著把餌拋向岸邊。
3、敢於接觸障礙,如果一個障礙掛了你的鉤,只要下面是硬底,不是漁網或者能拉動的沉積物。
下一竿換個角度還是往那打。
4、提高拋投準確率和操作效率。這是基本功,操作效率就是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的地方,當你一竿沒拋好,餌明顯到不了底,快速收回。
或者餌到你下游了,那邊沒有標點,不要試圖在沒有障礙的地方上魚,有口也是極少的。
5、在一條河岸線上確定5-6個標點,來回拋,不要死守一個標點。
通常一個標點上兩三條就要等一段時間,換個地方接著幹。
6、記住你中魚的感覺,包括拋的位置,收的速度,做了哪些動作。
當你複製你上一竿的操作時,餌基本上都是在相同的位置停留,做動作,中魚率會高很多。臺釣講究拋投的準確性,路亞也是一樣的。不僅有拋投還有微操作。
以上都是一些平時不太注意的細節,如果有人釣得比你多,要虛心請教,注意觀察別人的手法。釣無定律,多實踐,多做總結才是王道,結合當地情況和當地釣友的手法諸位一定能爆扣爆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