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對秦國形成了“合縱抗秦”的局面。
一日,秦惠王召來相國張儀,商議破敵之計。
張儀說:“大王欲為群王之首,統領齊楚等六國,可用遠交而近攻之策。”
秦惠王大喜,說:“那朕就命你使用此計將合縱抗秦之勢瓦解。”
公元前328年,張儀與齊、楚兩國的相國進行了會見。會見時,張儀向兩國的相國贈送了大量的金銀美女,還大談秦國、與齊、楚二國結交的好處。至使齊、楚二國脫離了六國合縱的盟約,與秦國和好,孤立了韓、魏。
幾年後,魏、韓、趙、燕四國聯合齊、楚,討伐秦國,而實際上參戰的只有燕、韓、趙、魏。四國軍隊在秦國的函谷關遭到秦軍的猛烈反擊,大敗而退。
第二年,秦惠王召集將領,共商討伐韓國之事,秦惠王說:“我們剛剛將六國縱軍打敗,可趁韓國未興之時,起兵伐之。”
隨即,秦國興兵伐韓,並將韓軍大敗於修魚。戰後,秦國將俘虜的8萬韓軍士兵全部殺死,使各國為之震驚。
這時,張儀來到魏國,朝見魏襄王並勸魏國向秦國屈服。他對魏襄王說:“魏國的土地不足千里,地勢平坦,又無名山大川等天險可以依靠。魏軍不過30萬人,還分別在與楚、齊、韓、趙接處守衛,用來對抗秦國的兵力不過10萬人。再者說了,雖然六國達成合縱之盟,但親兄弟同父母之間還因財產爭奪而互相殘殺,六國怎麼能因蘇秦幾句話就聯合起來呢,大王還是為自己想想,如果貴國不向秦國靠攏的話,秦國軍隊一旦出兵黃河,魏國就危險了,大王還是三思為好。”
魏襄王聽後恐慌,急問:“依張相之言,敝國如何是好?”
張儀機說:“只有一個辦法,與秦修好。”
魏襄王在聯軍慘敗、韓軍覆沒之後,經不住這種恐嚇之言,遂放棄合縱盟約向秦請和。
張儀回秦後,建議秦惠王再次伐韓,在岸門大敗韓軍,迫使韓宣王到秦國求和。
韓、魏二國屈服後,張儀又去拜訪楚懷王,楚懷王設款待張儀。張儀對楚懷王說:“大王,如果貴國斷絕與齊國的聯盟,我將向秦王請求把商於之地六百里劃給楚國,秦楚兩國從此結為兄弟國家。”
楚懷王聽後,十分高興,立即答應。
大夫陳軫說:“大王不要高興得太早了。依臣看來,商於之地不可能得到,而楚齊聯盟卻可能因此轉變為秦齊聯盟。秦國之所以看重楚國,是因為楚國和齊國聯合。今楚國與齊國絕交,等於自我孤立,秦國哪裡還怕已經孤立了的楚國。張儀回秦後必然譭棄諾言。最終我們會腹背受敵。”
楚懷王聞言大怒:“朕意已決,決心絕約於齊,爾等不得再來胡言。”隨即派人隨張儀去秦國接受商於之地。
張儀回秦後,裝作從車上墜下來受傷,3個月沒有露面。楚懷王見派去的人沒有得到土地,以為秦國認為楚國與齊國斷絕關係的態度不夠誠懇,遂又派人到齊國邊境去痛罵齊王。齊湣王十分氣惱,當即與楚國絕交。
這時,張儀才對楚國來要地的使者說:“你們怎麼不來接受那六里土地?”
楚國人說:“我受大王之命前來接受六百里土地,怎是六里?”
於是回國覆命,楚懷王大怒,立即宣佈與秦國絕交,並派大軍攻打秦國。在丹陽,秦國打敗了楚軍,殲滅8萬人,俘虜了楚軍70多名將領,佔領了漢中地區。楚懷王被迫割漢中郡向秦求和。
張儀又來到齊國,對齊湣王說:“那些勸說大王合縱好,無非是說齊國有韓、魏、趙三國作為屏障,並且地廣民眾,兵強士勇,即使有一百個秦國,也無奈齊國。可大王沒有看到,實際上如今秦、楚兩國互相嫁女娶歸,結為兄弟;韓國則獻宜陽結秦;魏國在黃河以外為秦國效命;趙王親自去朝見秦王,並且割河間的土地給秦國。大王如果要與秦國對抗的話,那就壞了。”
齊湣王講:“那將會怎麼樣呢?”
張儀說:“那樣的話,秦國就會讓韓、魏兩國從南面進攻齊國,命令趙國渡過清河攻擊齊國,那時臨淄和即墨就不屬於大王您的了。如齊國一旦被攻,再想向秦屈服可就為時晚了。”齊湣王無法,只好答應與秦國和好。
在趙國,張儀對趙武靈王說:“趙國的情況不太妙啊!趙國當年派蘇秦合縱六國,至使秦軍有15年不敢東出函谷關。這筆帳,秦國是不會忘記的。如今楚國與秦國結為兄弟之國,韓國和魏國在東面向秦稱臣,齊國也主動向秦國獻漁鹽之地,這不就等於斷了趙國的右肩。右肩斷了還與人搏鬥,這不是很危險嗎?”
趙武靈王聽了輕輕點頭。
張儀又接著說:如果秦國會合上述各國軍隊發起總攻,必然會瓜分趙國的土地。我現在為大王考慮,不如早與秦國結好,也成為兄弟之國。”
趙武靈王迫於當時的形勢,又加上張儀如此勸說,只得與秦國結為兄弟。
張儀最後來到燕國,對燕昭王說:“大王知道,如今趙王已經去朝見秦王,並且割河間的土地討好於秦。大王如果不服從秦國,秦一旦出兵並且驅趙國攻燕,那麼易水和長城就不是大王的了。”
張儀看了看低頭沉思的燕昭王,又說:“像齊、趙這樣的大國對於秦國來說,也只不過像是一個郡縣,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大王肯和秦國友好相處,我肯定秦王會高看一等,不會讓燕國像齊、趙國那樣屈辱。”
張儀說得燕昭王心動,遂將恆山之尾的五個城市割讓給秦國,以求與秦結好。
張儀終於成功的離間了六國,威逼六國爭相割地賄秦,使秦國兵不血刃便取得了六國的土地,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