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美蘇冷戰仍在繼續,中美關係依然緊張,中蘇關係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惡化,地區形勢非常嚴峻。
而就在1963年5月1日的下午,新中國第一艘國產萬噸級遠洋貨輪躍進號在東海海域突然沉沒,引發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
躍進號是按照蘇聯提供的圖紙建造的,而此次遠航的目的地是日本,事發時又有船員看到美國潛艇在附近活動,事發的第二天日本媒體直接高調報道,並一口咬定躍進號是被魚雷擊中的。
面對諸多的“巧合”,相關各國紛紛發表宣告稱他們和躍進號沉沒一事沒有任何關聯,而來自社會各界的猜測也莫衷一是,一些原本對我國造船技術就存在質疑的國家對此更是冷嘲熱諷。
周恩來總理考慮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在收到躍進號沉沒的訊息後,就立即要求各相關單位對事故原因進行嚴查,並指示“調查一定要實事求是,一定要維護好我國的國際形象!”
為了找到躍進號具體的沉沒地點和事故產生的原因,調查組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以後,一支由軍艦和相關船隻組成的規模頗大的海上編隊浩浩蕩蕩地駛向了事發海域……
那麼,躍進號到底是如何沉沒的呢?是不是真如日媒所言,是被魚雷擊沉的呢?為了調查的順利進行,我方人員又做了哪些具體的準備工作呢?調查期間又經歷了哪些曲折?
關於躍進號沉沒原因的探究,還要從其首航開始講起。
首次出國遠航,即遭厄運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改變我國落後的海運面貌,政府決定加大力度發展造船工業,並以建造萬噸級遠洋巨輪為首要目標,而這一任務交給了大連造船廠執行。
之所以選擇大連造船廠除了這裡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起始於1890年清政府所建的旅順船廠)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其地理位置的優越。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工業發展一窮二白,而當時東北便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選在這裡可以充分利用附近其他工廠進行零部件的生產和製造。
時任大連造船廠廠長的原憲千接到命令後立即開始了相關的準備工作,期間他還曾親自帶隊前往蘇聯的船廠進行考察,學習相關的技術,而造船廠的職工們也熱情高漲。
1958年11月27日,新中國首艘萬噸貨輪躍進號正式下水試驗,該船是按照蘇聯提供的圖紙,由我國技術人員和船工自行建造而成。
躍進號排水量為22170噸,船長169.90米,載重量為15930噸,船速每小時19節,各項指標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造船工業的一次飛躍。
而躍進號從建造開始到下水試驗總共也就用了短短58天的時間,創造了當時同噸位造船速度的世界紀錄,作為我國第一首萬噸級的巨輪,其首航必然舉世矚目。
此時,中日尚未建交,兩國政府一直處於敵對的狀態,但民間交流卻不斷髮展,到了60年代初期,隨著《中日綜合貿易備忘錄》的簽署,兩國的民間經濟往來更加頻繁。
然而當時的中日兩國之間還沒有正式的遠航貿易通道,這讓貿易的規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於是,時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的廖承志應日本方面的邀請,決定讓躍進號遠航日本,開闢貿易通道。
1963年4月30日15時58分,躍進號裝好貨物後從青島港拔錨起航,此行的終點是日本的門司港和名古屋港,這是躍進號的首次遠航,然而它一開始並沒有向東行駛,轉而不斷向南駛去。
原來,當時我國和美、蘇、日、韓四國的關係十分複雜,再加上遠在臺灣的蔣偽政權也經常派遣軍艦干擾大陸漁民的正常活動,為了安全起見,有關部門經過協商制定了一條迷惑敵人的航線。
首先,躍進號先由青島港出發一路向南抵達上海港,然後再從這裡出發向東轉舵直駛日本關門海峽,預計在5月2日抵達門市港,為了慶祝開航,郵電部還為此引發了紀念郵票。
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這天下午二時,首都市民吃過飯後正在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著慶祝活動,然而此時的中南海西花廳內氣氛卻十分凝重,只見周總理來回地在屋裡踱步,神情十分焦急。
原來就在幾分鐘前,行駛在我國東海海域的躍進號突然向交通部發來了求救密電,上面寫到:“我船在東海海區的蘇岩礁附近海域遭到猛烈衝擊,受損嚴重,請求支援!請求支援!”
交通部部長王首道收到訊息後立即打電話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周總理,而就在訊息傳來十五分鐘後,周總理再一次收到了躍進號的求救訊號。
而此次躍進號竟然使用了SOS(國際求救訊號)進行呼救,周總理的心裡更加著急,他當即指示王首道一定要把後續收到的訊息彙報上來。
此後,躍進號再也沒有傳來求救的訊號,這天晚上,一個更壞的訊息傳來了,經過多方訊息確認,躍進號沉沒了,得知訊息後的周總理非常難過。
但周總理一向是個非常沉穩的人,他當即指示海軍派遣軍艦前去營救,於是,距離事發地點最近的東海艦隊立刻派出了四艘軍艦星夜向東駛去。
就在第二天一早,日本“全亞細亞廣播電臺”向全世界發出了訊息:“中國遠洋巨輪躍進號在赴日本途中被魚雷擊中,不幸沉沒,全體船員已被日本漁船救起”,報道一出便立即轟動了世界。
周總理自然也得知了這一訊息,一夜未眠的他趕緊向海軍方面打了電話,讓他們先把船員們接回來,一定要保證他們的安全,船員成功返回後,周總理親自在北京接見了他們,對他們表示了親切地慰問和關懷。
而此時美、蘇、日、韓等國紛紛透過媒體宣告他們與這起事件沒有關係,就連遠在臺灣的蔣介石也說自己並不知道這件事,一些對新中國敵對的國家甚至開始藉此嘲諷我國的造船能力,破壞我國的政治聲譽。
因此,對躍進號沉沒真相的調查迫在眉睫。
周總理:“一定要實事求是”
周總理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因為事發地點與公海接近,為了確保調查人員的安全,當即指示海軍方面配合交通部展開行動。
根據周總理的指示,東海艦隊與交通部門協商後,於5月4日立即組成了一支專門為調查服務的海上編隊,該編隊由多艘海軍艦艇和工作船隻組成。
編隊由東海艦隊常務副司令員周仁杰、第二政治委員段德彰擔任指揮,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傅繼澤和上海海運局局長韓克辛任副指揮,編隊建好以後,各單位開始了緊張有序的準備工作。
而周總理因為擔心會出現差錯,便在杭州和毛主席彙報完情況以後,於5月12日乘坐飛機飛往了上海進行現場指導。
這天早上,上海地區下起了大霧,能見度非常低,在機場等候的各級領導都以為周總理不會來了,可就在他們準備返回的時候,卻聽到了飛機降落的聲音,周總理從飛機上走了下來。
當眾人詢問周總理為何不改天再來時,此時已經一夜未眠的周總理急切地說道:“出了這麼大事,我怎麼能不趕快來呢?”眾人聽後都很感動。
會議選在錦江飯店進行,當週總理到達這裡的時候,已經是10點多鐘了,但周總理還是沒有顧得上吃飯,直接和有關部門召開了工作報告會。
而在會上,細心的周總理聽完海軍副參謀長傅繼澤所作的與會人員介紹後發現東海艦隊的一把手竟然沒有來,他當即嚴肅地問道:“東海艦隊今天怎麼來的都是副司令員、副政委,司令員和政委都去哪了?”
緊接著,周總理又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可不行啊,毛主席對這件事十分地關心,這已經成為了一起國際事件,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形象和聲譽,千萬不能懈怠!”
隨後,周總理又說道:“這次我都親自來了,對於重大問題,我們的主要領導幹部一定要親自出馬,這要成為一條規矩。”會後不久,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就親自趕來進行了指揮。
當時,經過分析和討論,周總理比較贊同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躍進號沉沒的原因極有可能是觸礁所致,但他也沒有因此排除躍進號遭受魚雷攻擊的可能性,而是指示調查人員在進行調查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片面的講求政治。
5月12日中午,周總理簡單地吃了一頓午飯,沒有來得及休息,就立即前往了海軍編隊艦艇看望即將出發的海軍戰士和工作人員,力求保證不出現一絲一毫的疏漏。
在接下來的一天,周總理對整個環節都進行了充分的瞭解,無論是護衛艦還是打撈船,每一艘船上都有周總理的足跡,無論是組織指揮還是後勤保障,每一個過程周總理都進行了細緻地瞭解。
一次,周總理來到了水中探測儀室,當他看到一臺新式的收發報機後,溫和地向一旁的報務員班的戰士們問道:“這個能不能及時地和北京聯絡上?”
“能!”戰士們堅定地回答道。
周總理又問:“那如果軍艦萬一遭遇了攻擊,導致電源受損,沒有電,你們還能用它發報嗎?”
戰士們頓時愣住了,互相用眼神詢問著彼此,因為此前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這種情況,沒過多久,班長如實地回答道:“報告總理,恐怕不能。”
周總理聽後沒有任何的不悅,他耐心地向戰士們講起了一件往事,那是在戰爭年代,部隊因為需要經常轉移,發電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當時的戰士們就是用手搖發電機進行發電才確保了資訊的通暢。
報務班的戰士聽後煥然大悟,在周總理離開後,立即向上級部門要了一臺手搖發電機,並且利用接下來幾天的時間熟練掌握了相關操作,大家都對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嚴謹周到的態度十分敬佩。
又有一次,周總理來到了海軍醫學研究所內的一處加壓艙室,準備檢視潛水員的下潛訓練,因為他知道當時我國潛水員的下潛深度只有四十米左右,而事發海域最深處有60餘米。
要知道,潛水員每多下潛一米就會面臨巨大的壓力,一旦超過極限輕則癱瘓,嚴重的可能會因此失去生命,而一個合格的潛水員在當時來說彌足珍貴。
周總理來到這裡以後,就看見一名潛水員正在進行潛水訓練,當壓力加到6個大氣壓(每下潛10米約為一個大氣壓)的時候,周總理非常急切地用專業的通話裝置向正在進行訓練的潛水員問道:“怎麼樣?還能不能抗住?注意安全!”
潛水員堅定地回答說:“可以!”為了讓周總理放心,他還在水中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周總理看後十分高興。
原來就在周總理指示有關部門立即準備救援力量的時候,相關專家考慮到了下潛深度的問題,經過技術人員對裝置的改善和潛水員的不斷嘗試,最終下潛深度已經突破了60米的大關。
隨後,周總理又認真地聽技術員講解了40分鐘的高壓裝置和加壓減壓情況,期間陪同的領導多次想要打斷,都被周總理給制止了。
5月13日下午,周總理即將返回北京,可在臨走之前,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人命關天的大事,便立即向有關部門的領導問道:“我聽說躍進號遠航時,艙內裝了3600多噸的玉米,船沉沒之時,袋子很有可能破裂,如果這樣就極有可能吸引鯊魚前來,而這會對潛水員造成很大的生命威脅,你們做好保護他們的預案了沒有?”
幾個領導都回答說:“沒有考慮到”。他們感到十分羞愧,便表示馬上準備預案。
周總理最後又說道:“我們共產黨人一定要實事求是,各項救援工作一定要準備充分,所有環節都要做好兩個以上的預案,做事不能講‘可能’、‘大概’,一定要調查清楚。”
為了貫徹周總理的指示,各部門又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針對訓練,查缺補漏,力求做到萬無一失,16日下午,一切準備就緒,陶勇當即向周總理發出了前去救援的請求,並得到了周總理的同意。
5月17日晚,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了經周總理修改之後的關於躍進號沉沒一事的中國政府宣告,在宣告中提到:“躍進號沉沒原因至今尚未有定論,我方決定於次日派遣相關人員前往事發海域進行調查,望各國不要加以阻攔,另向參與營救、護送中國船員的日本漁船表示深切地感謝。”
5月18日9時,海上調查編隊在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的指揮下,從上海的吳淞碼頭出發,駛向了事發海域……
精心調查發現真相
編隊出發的當天,海上恰好也下起了大霧,但命令已經下達,政府宣告也已經告知了世界各國,為了按時抵達預定海域,也為了儘快找出原因,陶勇命令編隊繼續前進,並於19日中午抵達了事發區域。
調查隨即展開,第一步便是要找到躍進號具體的沉沒位置,海軍運用了最新的聲吶裝置進行探測,潛水員也不斷地進行水下活動,打撈船也開始了工作,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捷報的傳來。
可由於附近海域水深浪急,再加上此次調查還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對遠航沉沒的船隻進行搜尋,經驗缺乏,直到22號下午,才發現了躍進號的確切位置:“蘇岩礁方位148度,距離1.2海里,即北緯32度06分,東經125度11分42秒。”
當天下午,潛水員就再次下潛,可由於海水流速過大,船隻一時無法固定,一連兩次都沒有摸到躍進號的船體,所有人都很著急。
5月23日,陶勇立即召集所有的潛水作業人員和有關技術專家對附近的海水流向、速度和潮汐變化情況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並且制定了固定船位的措施和潛水員下淺的方法。
經過兩天的精心準備,果然潛水員在25號下潛時經過一番努力最終成功找到了躍進號,並從船體上摸到了“躍進”二字,所有人都十分興奮。
在接下來一週的時間裡,經過72人次的水下作業,潛水員對躍進號進行了全面的檢測,大家終於得知了躍進號沉沒的真相。
原來,躍進號的沉沒確係因船首撞到蘇岩礁所致,至於日本媒體所說的是被魚雷擊中,經過調查得知,所謂被魚雷擊中的部分不過是由於撞擊產生的凹洞。
除了撞擊導致的損害以外,船體其他部分均完好無損,證明造船工藝及質量沒有任何的問題,至於美軍潛艇出現在附近海域不過是本著看熱鬧的心態罷了。
陶勇當即把事件調查結果向周總理做出了詳細的彙報,周總理得知真相後對參與此次行動的所有人員表示了祝賀,並通知新華社向國民和其他各國進行了播報,至此關於躍進號沉沒的種種猜疑終於不攻自破。
但周總理並沒有因此感到開心,雖然躍進號沉沒的原因找到了,可對於躍進號為何會平白無故地撞上礁石一事,他又產生了很大的憂慮,並指示有關部門對此事進行了充分地調查。
結果發現,這起事故並非意外天災所致,而是很明顯的人禍,因為當時躍進號首航的目的地是日本,處於政治方面的考慮,有關部門在躍進號準備遠航之前,對船上的所有船員進行了身份調查。
結果,在全部的59個船員裡,有58個存在所謂的“政治問題”,於是,這58個有著豐富經驗的船員隨即被換成了58個新手,就連船長也不例外,而這些新來的船員有些甚至連船上的儀器都沒有認全。
而當時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躍進號使用的航海圖對蘇岩礁的位置標註也產生了偏差,再加上當時海流和風向的影響,不懂操作的船員在航向上也出現了偏移,最終導致了災難的發生。
躍進號的沉沒給新中國的遠航事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周總理對此也很是難過。
當時,曾有人向政府建議對躍進號進行打撈,不過受到當時技術水平條件的限制,打撈的難度和成本極大,而且鑑於該船已經購買了某國際保險公司的保險,而該保險公司也承諾付出等同躍進號價值雙倍的保金,打撈建議最終被放棄。
至此,躍訊號沉沒一事畫上了句號,而躍進號則永遠長眠在了蘇岩礁附近海域,守衛著我國的海域,也無聲地告訴後人一定要引以為戒,避免災禍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