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文瑜 每經編輯:賀娟娟
轉型這個詞,榆林已經說了好多年。
作為資源型城市,榆林因煤而富,依靠豐富的能源儲量,榆林取得了經濟上的騰飛。拉長時間線來看,2001年至今,榆林的經濟總量增長了40多倍;從經濟總量3000億邁入5000億的大關,榆林也只用了四年。可以說,榆林這些年跑得非常快。
但與此同時,產業單一、煤炭週期性過強也讓榆林這座“資源型”城市明白:產業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數年過去,喊了多年口號的榆林轉型表現如何?
根據最新公佈的2021年經濟總量,2021年榆林GDP達5435.18億元,比上年增長7.9%,整體成績還是比較不錯的。然而粉巷財經(ID:nbdfxcj)梳理發現,榆林此次經濟總量大增依舊和煤炭脫不開關係。
GDP突破5000億
長期以來,榆林經濟總量的增長與煤炭價格都是密切相關的。2020年、2015年,榆林分別出現過兩次負增長;2013年,煤炭的黃金十年落幕,榆林GDP為2846.75億元,但增速由此前多年的兩位數降至個位,同比增長8.8%;2013年至2020年,榆林增速均未超過10%。
進入2022年,多省份相繼公佈2021年經濟基本情況,主要城市的GDP總量也同步出爐。2021年,陝西省地區GDP為29800.98億元,同比增長6.5%;增量為3619.08億元。
其中,西安GDP佔陝西全省GDP的近四成,整體依舊是穩定發揮的水平;榆林以5435.18億元位居第二梯隊,增量佔據全省總增量的37%;第三梯隊的咸陽、寶雞、渭南、延安均在2000至3000億元之間,呈現斷檔狀態。
分割槽域看,2021年榆林地區GDP首次突破5000億元,創歷史新高,穩居全省第二。與上年相比,2021年榆林GDP淨增1345.52億元,增長率為7.9%,高於全省1.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2%,兩年平均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0、1.9個百分點。
此外,榆林GDP首進全國前50,並與重慶、成都、西安、昆明組成西部經濟五強城市。同樣,榆林最強縣級市神木全年GDP為1848.18億元,佔榆林市總量的34%,佔陝西省總量的6.2%。
從增速來看,榆林交出的2021年成績單非常不錯,可以說,榆林是2021年陝西省經濟增長的第一功臣。但榆林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和產業轉型的關係並不大,細究增長原因,榆林再次和能源綁在了一起。
目前,榆林市已經發現8大類48種礦產,不但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還有中國內陸最大的整裝氣田和國內最大的岩鹽礦床,所擁有的礦藏資源潛在價值高達46萬億元。
受能源儲量的影響,榆林採礦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81.4%,而國際能源市場去年價格大幅上漲,原油煤炭價格均創新高,促使榆林取得了經濟層面的飛躍。
背後依舊因煤而富
從產業上來看,2021年榆林第一產業增加值290.25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3704.64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440.29億元,增長9.2%。第二產業佔比68%,工業依舊是榆林經濟增長的大頭。
轉向工業總產值及增速,2021年榆林全市規上工業產值首次突破700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55.9%,與GDP增長趨勢保持一致。其中,能源工業產值增長61.4%;化工行業產值增長54.3%。
和此前多年類似的是,榆林整體經濟的發展依舊是靠重工業、原材料工業、能源礦產推動的。由於2021年正處於傳統行業的利好週期,特別是能源領域獨領風騷,導致對國內產煤大市的需求量大增,價格上漲帶動經濟的同時,也帶動了榆林相關的工業企業數量的增高。
2021年,榆林規上工業1019戶,為歷年來最高水平,穩居全省第二。其中,能源企業590戶,化工企業58戶;產值十億元以上的企業共129戶,產值五十億元以上的企業24戶,產值百億元以上的企業10戶。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3%,位居全省第三,兩年平均增長7.6%,兩年平均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5、0.3個百分點。
從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9.2%,製造業增加值下降0.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24.7%。從能源和非能源看,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9.7%,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5.4%。
同時,企業效益也在昇華。1-11月,榆林直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480.6億元,同比增長70.4%,兩年平均增長30.0%;利潤總額1856.5億元,增長163.0%,兩年平均增長65.9%;虧損企業戶數較去年同期減少48戶。1-11月,規上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50.44億元,同比增長36.5%,兩年平均增長19.0%。
轉型才能穿越週期
長期以來,“煤價一高就忽視抓經濟,形勢一好就放鬆調結構”是榆林的現狀。但轉型的口號喊了許多年,能夠帶動經濟的依舊是煤炭,某種程度上講,豐富的煤炭資源也將成為遏制區域發展的“資源陷阱”。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2021年煤價上漲,榆林的非能源工業佔比和非能源工業的增速卻在不斷下跌。資料顯示,1-11月,榆林全市非能源工業佔規上工業增加值佔比為8.1%,較1-2月的11.2%收窄了3.1個百分點,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6.3%,較1-2月的26.3%下滑20%,佔比和增速的“雙收縮”導致非能源工業對全市規上工業的拉動作用較1-2月減弱2.2%。
二是2021年榆林在工業及技改投資持續負增長。今年以來,受“雙碳”目標下能耗“雙控”工作升級、專案儲備不足、要素保障困難等因素影響,榆林在工業及技改投資方面持續負增長,1-11月,全市工業投資同比下降11.3%,較去年同期下降17.0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同比下降34.0%,佔工業投資比重11.3%,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38.3%。
就在這兩方面不斷減弱的同時,榆林的能化產品產量卻在不斷突破。2021年榆林原煤產量5.52億噸,比上年增長6.2%,產量達到歷史新高;原油1094.66萬噸,增長4.4%;天然氣214.15億立方米,增長1.9%;發電量1448.14億千瓦時,增長15.2%;聚乙烯142.47萬噸,增長23.0%;聚丙烯170.70萬噸,增長29.7%。
也就是說,從企業層面來看,如果煤炭能夠持續獲得暴利,那麼主動從事週期長、回收慢、風險高的煤化工企業和投資將會大大減少。一旦煤炭形勢週期下行,未能持續轉型的榆林或將再次面臨2015年負增長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雙碳”新目標下,困境和挑戰正在倒逼能源行業、企業轉型升級。能源工業作為榆林的支柱產業,已經走到了必須遏制“兩高”專案,轉向低碳轉型的十字路口;在“十四五”規劃中,榆林已壓減45個總投資7000多億元的“兩高一資”專案。
對於榆林來講,再按過去的“老路子”很難生存下去,但資源型城市轉型不亞於“刮骨療毒”,這也是榆林多年轉型艱難的原因。一旦大刀闊斧,榆林也將遭遇轉型週期長、人才儲備不完善、競爭巨大等“新陣痛”。
但顯然,留給榆林的時間不多了。
粉巷財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