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凌煙閣二十功臣排名第二的河間郡王李孝恭,顯然不像其他功臣一樣,那樣出名。但李孝恭在沒有參與玄武門事變的前提下,還是能夠排名到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二位,僅次於長孫無忌。更為奇怪的是李世民玄武門事變,登基稱帝之時,李孝恭從此卻沒有了更多的表現。作為功臣第二,除了立下功勞,還與他宗室將領的原因有關,而他晚年的沉湎酒色,英雄無用武之地也跟他的特殊身份脫不了關係。
出身宗室,初戰巴蜀
李孝恭與李世民是堂兄弟,同為北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後代。李孝恭的祖父李蔚是唐國公李虎的第七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的第三子。兩人關係很近,李孝恭與李道宗都是唐朝貞觀年間為數不多的宗室將領。
李淵太原起兵,攻佔太原之後。武德元年,李淵稱帝。詔令李孝恭為山南招尉大使,負責平定巴蜀。李孝恭平定巴蜀三十多個州,並且活捉了朱璨。部下勸李孝恭殺掉朱璨,李孝恭沒有同意。因為李孝恭覺得殺掉朱璨,肯定會斷了投降者的路,這樣攻取巴蜀就很難了。李孝恭能平定巴蜀三十多個州,不殺俘虜是很關鍵的一步。連朱璨這樣的人,李孝恭都不會殺,其他人也就自然歸順了李孝恭。
進擊硃粲,破之, 俘其眾,諸將曰:“粲徒食人,摯賊也,請坑之。”孝恭曰:“不然,今列城皆吾 寇,若獲之則殺,後渠有降者乎?”悉縱之。繇是騰檄所至輒下。——《新唐書》
平定巴蜀只是李孝恭許多功勞中的一件,而他一統江南,才是真正為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聯合李靖,一統江南
如果說李世民虎牢關,一戰擒兩萬,百騎破萬人,是李唐立國的決定性戰役,那麼李孝恭一統江南,就是李唐統一天下的關鍵戰役。
當然,實話實說。在李唐統一江南的過程中,李孝恭是唐軍最高軍事統帥。而前敵總指揮是李靖。這場戰役是兩人共同完成的。《新唐書》關於兩人功勞的記載有衝突,在《新唐書·列傳第十八中》中記載李靖獻十策平蕭銑。
靖遂陳圖銑十策。有詔拜靖行軍總管,兼攝孝恭行軍長史,軍政一委焉。——《新唐書·列傳第十八》
而在《新唐書·河間郡王李孝恭傳》則記載李孝恭獻策平定蕭銑。
當是時,蕭銑據江陵,孝恭數進策圖銑,帝 嘉納。進王趙郡,以信州為夔州。乃大治舟艦,肄水戰。會李靖使江南,孝恭倚其 謀。——《新唐書·河間郡王李孝恭傳》
在關於李孝恭的歷史記載裡面,李孝身為主帥,李靖為其參謀。實際上是李靖行使全軍統帥的權力,李孝恭是名義上的統帥。但同樣抹殺不了李孝恭的功績。因為本身有識人之明,心胸寬廣。把全軍的實際指揮權給李靖,本身就很了不起。
況且李孝恭在謀不在勇。當唐軍與蕭銑的艦隊在江中交戰,大破蕭銑部隊之後,唐軍得了許多戰船。但李孝恭並沒有直接把這些戰船收歸唐軍所用,而是把這些船棄於江中,順流而下。眾將不解,好好的戰船,留給自家用不好嗎?讓這些船順流而下,豈不是資敵。孝恭答曰:“銑之境,南際嶺,左薄洞庭,地險士眾,若城未拔而 援至,我且有內外憂,舟雖多,何所用之?今銑瀕江鎮戍,見艫舠蔽江下,必謂銑 已敗,不即進兵,覘候往返,以引救期,則吾既拔江陵矣。”
果然,當蕭銑的援兵看到江上飄著戰船,卻不見唐軍救援。而處於下游的人看到,江上飄來空船,以為大敗,在心理上打擊了蕭銑。蕭銑投降。
武德六年,輔公佑反叛,李孝恭再次出兵討伐輔公佑。節制麾下李靖、李勣、 黃君漢、張鎮州、盧祖尚等將領。就在誓師討伐輔公佑之時,卻發生了一件壞事,而這件怪事同樣體現出了李孝恭的大將之風。
軍隊剛要出發之時,李孝恭與諸軍飲壯行酒的時候,突然,杯中酒出現了血色,在座的人都面驚失色。大戰在即,最忌諱見血,這是非常不吉利的。可李孝恭神色自若對諸將說道:“我們仰仗神威去討伐輔公佑,杯中的血,正是我們斬殺輔公佑的吉兆”。
輔公佑派遣大將馮惠亮出兵挑戰李孝恭,李孝恭堅守不出。派遣奇兵斷了敵軍糧道。又故意派老弱病殘挑釁馮惠亮,命盧祖尚派精銳騎兵埋伏。馮惠亮中計,大敗退守梁山。李孝恭率主力趁機攻取輔公佑的地盤。輔公佑逃跑,被李孝恭生擒。
自此,江南再無戰事。李孝恭一統江南。李孝恭因功被封為揚州大都督。從此以後,李孝恭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晚年靠酒色自保
李孝恭平定江南以後,任揚州大都督,實際上已經是整個江南權力最大的人,而且手上又握有兵權,不久就有人誣陷他謀反,調離江南,歷任涼州都督,晉州刺史。
玄武門事變之時,李孝恭也沒有站隊支援任何一方。事後反而因為自己出身宗室的身份,開始害怕起來,晚年開始沉迷美酒歌舞。
李孝恭生活奢靡,可李世民卻更加親近他。貞觀元年封他為河間郡王。但此後唐朝每次大的軍事行動都很難看到他的身影了。
貞觀元年,李孝恭也才不過三十六歲而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何沒有得到重用?又為何開始沉迷於美酒姬妾?可能也與李世民的玄武門事變有關。自己出身宗室,又立下大功。在軍中很有威望,就連“軍神”李靖都曾經是他的副手。他不可能沒有顧及,倒不如就安心做個太平王爺。貞觀十四年,李孝恭暴斃,年五十。李世民對於這位堂哥的逝世很傷心。贈司空、揚州都督及諡,陪葬獻陵。
與同為宗室將領的李道宗對比,更能看出李孝恭的高明
同樣出身宗室將領的李道宗,就沒有李孝恭的下場好了。
李道宗同樣是宗室名將。十七歲,就跟隨堂哥李世民征戰四方。20歲時鎮守靈州,梁師都派遣其弟梁洛仁率突厥兵包圍靈州,李道宗堅守,伺機大敗突厥,戰後被唐高祖李淵封為任城王。此後數次擊敗梁師都與突厥所部,拓土千里。32歲隨李靖大破吐谷渾,42歲時,隨李世民親征高句麗。44歲時又隨軍討伐薛延陀,追擊兩百里,斬首千級。滅掉薛延陀。
作為宗室將領,李道宗也難為被猜忌。被排擠。公元653年,長孫無忌借房遺愛一案,誣陷李道宗謀反,最終在流放象州途中病逝。誣陷李道宗的長孫無忌又被許敬宗所誣陷,被逼自殺。
相對於李道宗,長孫無忌等貞觀名臣,似乎李孝恭的英雄無用武之地,反而也沒有那麼壞。晚年吃喝玩樂,死後又極盡哀榮,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不得不感慨歷史的奇妙。
而《舊唐書》的一段評價,恰如其分。
“河間節貫神明,志匡宗社,故妖不勝德明矣。道宗軍謀武勇,好學下賢,於群從之中,稱一時之傑。無忌、遂良銜不協之素,致千載之冤。永徽中,無忌、遂良忠而獲罪,人皆哀之。殊不知誣陷劉洎、吳王恪於前,枉害道宗於後,天網不漏,不得其死也宜哉!”——《舊唐書》
有時候英雄無用武之地,未免是一件壞事。也很有可能是因禍得福。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參考資料:《新唐書 · 卷七十八 · 列傳第三 · 宗室》
《舊唐書 · 卷六十 · 列傳第十 · 宗室》
《舊唐書》卷67《李靖傳》
《新唐書》卷93《李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