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不管工作有多忙,也無論身在何方,人們都希望能在這一天闔家團圓、共度佳節。可是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很多時候只能遙隔山水,默默祝福。
此時,明月就好像是一個媒介,串起了親人們的思念之情。而詩人們多愁善感,也會仰望玉盤,抒寫鄉情。月是故鄉圓,情是酒後濃,詩貴有真情,新奇更朦朧。每到中秋佳節,都要品讀好詩,而珍品卻百讀不厭。下面分享宋代的一首《中秋》,氣勢宏偉,想象豐富,盡顯立意深遠。
中秋
宋代: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 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李樸生活於宋仁宗年間,32歲登進士第,曾任國子監教授,此後受奸人排擠、宦途沉浮,卻不願隨波逐流。雖然詩人職位不高,但因其高尚的氣節而受天下人敬仰。
詩人學識淵博,又經歷豐富,在很多地方擔任過教授,即使不能說弟子滿天下,也是聞名遐邇。一年中秋,詩人望月懷遠,抒寫心中的感受,也為後世留下了一首名篇。
起首兩句就顯氣勢宏偉,一輪明月緩緩升起,如同明鏡懸掛天空。四周萬籟無聲,空中淡雲漂浮,天上的樂工好像都已陶醉於美麗的月色中,卻忘記了演奏樂曲。
詩人以“皓魄”二字,展現出廣闊背景下月色的秀美;又用“寶鏡”,形容月光皎潔。一個“升”字,充滿動態感覺,令人身臨其境,又心情愉悅。
頷聯是千古名句,“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這兩句展現了月出後的美麗圖景,一輪滿月平分秋色,她高懸雲層之中,照亮了萬水千山。
此時此刻,明月彷彿是萬物的主宰,銀色的光輝傾灑大地,而且也將雲彩的去路都照耀得非常清楚。這一瞬間,空間也好像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人們也被吸引到神奇的月光下,駐足欣賞光耀千里的壯美畫面。
詩人思緒馳騁,詩魂也似乎來到了廣寒宮,“狡兔空從弦外落,妖 蟆休向眼前生。”詩人希望不再看見月宮裡有狡兔、妖蟆出沒,這樣才能顯出月亮的無暇和純淨。
向來人們在傳說中理解的玉兔、蟾蜍都是吉祥物,令人感到非常可愛。可是詩人卻不拘一格地用“狡、妖”二字形容,並以“空從、休向”進一步表達自己的厭惡之情,似乎它們的存在完全是對明月的一種褻瀆。不過經此對比,也彰顯出作者浪漫不羈的創作風格。
最後詩人依然繼續想象,等到銀河徹底澄清之後,他要邀約明月一起,乘坐前往銀河的木筏,共同遨遊太空。靈槎,引自《博物志》裡張華的典故,表達人們對仙境的一種希望。
讀到這兩句,大家也會想起蘇軾的名句,乘槎遠引神仙客、萬里清風上海濤。古代社會雖然科技不發達,沒有飛船、衛星以及天文望遠鏡,但人們對星空的想象卻從未停止。詩人們更虛構出一種可以在星際間飛行的交通工具,也令人大開眼界。
李樸的這首七律構思新巧,立意深遠。作者先在開篇營造了一個氣勢磅礴的背景,然後精細地描繪了明月的璀璨絢麗,不僅普照大地,而且光耀雲層。
頸聯不僅構思奇特,而且寓意深遠,詩人好像是盼望月宮沒有狡兔妖蟆,到處都澄清一片;實際上卻委婉地抒寫了對朝堂裡宵小之輩的不滿和無奈。詩人借物抒情,語新意 曲,令人讚賞不已,也對純淨明淨的中秋之夜充滿了遐想。最後祝大家節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