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腹瀉?
如何治療腹瀉?
今天由
來賓市中醫院內二科主任蔣欽雲醫師
向大家介紹
什麼是腹瀉?
腹瀉俗稱拉肚子,中醫稱為洩瀉,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溏,甚至如水樣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中醫是採用辨證論治的方法治療洩瀉
首先我們把洩瀉證型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為急性洩瀉
第二類為慢性洩瀉
什麼是急性洩瀉?
急性洩瀉常見的有3個證型。
第一,寒溼洩瀉:常因飲食生冷而發作,表現為大便糞質清稀,甚則如水樣、伴有腹痛、腹脹、腸鳴、食少、苔白膩、若兼外感風寒,還可以有怕冷、發熱、頭痛症狀,常用方為藿香正氣散。常用中成藥劑型有藿香正氣水和藿香正氣口服液。藿香正氣水含有酒精,口感較差,老人、孕婦、嬰幼兒最好不要直接喝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口服液不含酒精,口感相對較好一些。
第二,溼熱洩瀉:常因喜食辛辣油膩食物或者飲酒,導至溼熱內蘊所致。這類腹瀉的主要特點是大便粘膩、熱臭明顯、排便具有肛門灼熱感、小便味道臊重、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常用方為葛根黃芩黃連湯。
第三,傷食洩瀉:常因進食過多,不能消化所致。表現為腹瀉、大便有酸臭味、可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腹脹、腹痛腸鳴、不思飲食、苔濁膩、脈滑。常用方為保和丸。
什麼是慢性洩瀉?
慢性洩瀉常見的也有3個證型。
第一,脾虛洩瀉:表現為稍進油膩食物或飲食稍多,或者勞累後出現腹瀉,大便伴有不消化食物,飲食減少,進食後易出現上腹部脹滿不適、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常用方為參苓白朮散。常用的中成藥有參苓白朮顆粒。
第二,腎虛洩瀉:表現為黎明之前腹痛即瀉,瀉後即安,常伴有小腹冷痛、手足冷、腰膝痠軟、舌淡苔白、脈細弱。常用方為四神丸。
第三,肝鬱洩瀉:這類洩瀉常與情緒有關,常在生氣或者情緒緊張之時發作,表現為腹痛即瀉、瀉後痛減、腹中雷鳴、胸脅脹悶、噯氣食少、舌淡、脈弦。常用方為痛瀉要方。
以上是洩瀉病常見的6個證型
以及常用的方藥和中成藥
其中脾虛洩瀉和腎虛洩瀉
可以結合
艾灸神闕、關元、足三里等穴位
效果良好
這些穴位都在哪?
肚臍眼就是神闕穴,臍旁兩側的話就是天樞穴,足三里穴的話我們往往就是說按住脛骨前面往上推,補血的地方我們開一寸,一個穴位的話大概灸15-20分鐘,這些穴位的話都是有保健脾胃的功能,大家在家裡面的話都可以自己操作。
神闕穴
天樞穴
足三里穴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
臨床上對於腹瀉的中醫辨證
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來進行
可以避免誤診漏診
且治療的效果也會更好
中醫採用辯證論治的方法治療腹瀉
對各個年齡段的患者都是適合的
而且採用以上的方法治療
可以改善患者的脾胃運化功能
患者腹痛、腹瀉等症狀
也會很快緩解
療效是非常顯著的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