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都能看到失去了生命的窯洞,在它的附近或者下面就有房子相伴,看來人們離開窯洞的時間不長,不過那些窯洞保留到若干年後可就成了古蹟,因為再沒看到有人住窯洞。
越往西去,房屋、山上的草木逐漸稀少,到甘肅以後,更加明顯,房屋是用泥土築成,房頂成一邊斜,規模也小,與大地的顏色相似,周圍配上三五株不大的樹,遠遠望去,似一幅素描。
眾所周知,甘肅是缺水極其嚴重的省份之一,除了低處的地可種外,其餘的地方都是黃土。海大的小兵發來簡訊問我看到那裡的情況是否有生存艱難的感覺,我心裡是很壓抑的。很多年前也曾經聽說那裡的人們趁下雨的時候接上水放在那裡吃一年,我們聽起來覺得是天方夜談。
水,究竟是怎樣的情況?我要尋找機會住進老鄉家裡問問。
5月27日下午6時,走到甘肅定西境內的青嵐鄉付家村郭溝川,那裡有一處公路工程處,工程處的老闆執意請我吃飯,他們與相鄰的老鄉蔡榮關係非常融洽,於是又安排我到蔡老鄉家住宿。
蔡老鄉五十多歲,當過兵,為唐山大地震作過貢獻,在外工作二十多年,後因身體原因回家。是一個很勤勞、忠厚、明事理、見過世面的人。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妻和大孫在家,房屋寬敞,叫我放心住宿,一定是的。
首先我要了解水的問題,向他講了天方夜談的想法,他說“是的”,我凝住了笑,內心的震動不亞於聽到美國仔攻打伊拉克,他沒注意我的表情,很平靜的告訴我:
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挖了蓄水池,每當下雨的時候,就把屋頂、院壩的水引到池子裡儲存起來,供人畜全年飲用;以前不夠,自從修了公路,政府指導我們用科學的方法打蓄水池,池子要達到50立方大小,必須用水泥做池壁,以防滲漏,大池的前面還要做一個過濾池,將絕大部分的泥沙沉澱到這裡,進入池裡的基本是純淨水了。遇上池裡也裝滿的時候,就用水桶挑到家裡的備用水缸裡(指我看一排半人高的大水缸),這樣我們全年的水不但夠吃,而且還有餘。我家做了一個蔬菜大棚--只種西紅柿--也修了一個大的蓄水池,為了不浪費水,是採用的滴灌方式澆水,裡面還有一個預熱池,冬天將水放在池裡預熱後才能澆地。
吃水的問題解決了,我的心終於舒展。
第二天我起得較晚,老蔡夫妻下地了,他按排侄女照顧我早餐,侄女又帶我看了蓄水池,她家的池子在房子下面的路邊,老蔡家的池子在豬圈屋裡,池口小水桶般大小,裡面都有很多水(下大雨的季節還沒到)。不久老蔡扛著犁,妻子拉著兩頭驢回來了(他家種了二十幾畝地正忙),他們就又忙著煮飯。肥溜溜的驢好討人喜歡,我到臨山的後院去拍照驢舍空空,怎麼不見了驢?蔡妻趕來鑽到洞里拉出了驢,哇,它們還有一間屋!再看還有好幾個洞,裝糧食的,裝柴禾的,裝雜物的,真是想要一間屋,就可鑿一間,裡面冬暖夏涼,也不潮溼,比起城裡人,這裡可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啊!
第一次看到太陽灶是在老蔡家,第一次進蔬菜大棚也是在老蔡家,而且他在棚裡還請我吃了成熟的西紅柿。
一方土地養一方人,這裡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得多舒服啊!
第一次看到 太陽能灶原來是這樣 當即燒水讓我觀覽 那光集中一小點,調好剛好射到壺底 只可惜現在都沒有多少人用
我第一次看到驢就去驢舍拍照,在後院過來過去都找不到,蔡妻趕來從洞裡的洞里拉出來,原來洞也有套間。
我每天的必修課,上午背太陽向西藏前進,下午目送太陽落進拉薩。但是在經過寧夏六盤山時,太陽為了讓我爬山輕鬆一點,決定休息。而西風卻趁機搗亂,呼呼風聲從耳邊刮過,天色灰黃,騎行相當困難,心跳加快(以前從未有的現象,後來知是高原反應)。抬頭望山頂,遙想當年紅軍長征經過時,“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腳步匆匆,戰馬嘶鳴,那威武雄壯的畫面,在我腦海久久揮之不去。到了隆德縣,有感而吟
山高路轉,
風捲黃沙漫。
萬里長征紅軍戰,
何懼一座六盤。
太陽掛到西峰,
風沙不再逞兇。
穿過山中隧道,
一氣飄下德隆(德隆即隆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