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釣位的選擇
2.魚竿和線組的搭配
3.調漂找底
4.餌料搭配
5.打窩聚魚
6.其他注意事項
眾所周知,野釣已經成為了眾多釣魚愛好者的選擇。成為一項娛樂休閒的活動。每當釣友看到釣界大師魚獲滿滿的時候,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嚮往自己也可以遠離“空軍”的行列呢?下面就結合自己野釣經驗,和廣大釣友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
1.釣位的選擇。老釣友都知道的一句釣魚諺語,那就是春釣灘,夏釣潭。這是最基本的,這是由魚的生活習性決定的。其次是選擇有水草的水域,因為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鬧。此外還要確定目標魚種,來選擇釣位,這就要充分了解魚的生活習性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選擇釣場的回水灣,樺尖處(背對水面的右手邊)深淺交界處,因為這都是魚類迴游的必經路線。此外,釣友新到一個陌生水域一定要詢問當地釣友,因為釣無定律。這大家是知道的。
2.魚竿和線組的搭配。在這裡主要說一下手竿垂釣。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的物件魚,不同的水域,選擇的魚竿和線組也不同。例如夏季垂釣,大水域作釣。白天儘量選擇六米三以上魚竿,中魚了方便控魚。如果是夏季夜釣,最好不要超過四米五。因為夜晚魚兒有靠邊覓食的習性。接下來說說線組搭配,冬季魚兒活性較低,中魚後力度不大。(這裡指北方的冬季)鉤線儘量選擇小一點兒的,子線和主線搭配也儘量要小,根據目標魚來決定,例如釣鯽魚,冬季主線0.8子線是主線的一半兒,或者低一點都可以。即使中了個體偏大的,也不擔心斷線跑魚。夏季線組搭配完全可以適當大一些,尤其野釣,野生魚力氣大,中魚後竄進猛。
3.調漂找底。調漂又可分為帶餌調漂和空鉤調漂,也有半水調漂。這裡主要說的是空鉤調漂找底。首先是浮漂的選擇,結合垂釣水域和目標魚的個體選擇吃鉛量大小相適應的浮漂。以吃鉛量五克的浮漂為例,先將浮漂調到完全沒入水中,水面露出一目為準。而後將浮漂下拉,一個浮漂整個長度的距離為準。接下來裁剪鉛皮,直到浮漂露出水面想要的目數。(注意將要接近想要的目數時,要謹慎裁剪,一點一點的裁剪)而後掛耳適當調整到自己想要的目數。
4.餌料的搭配。餌料搭配時要和窩料區分開,一年四季餌料的選擇也是不同的。一般春季冬季,以腥味為主。夏季和秋季則以水果味型和穀物味型為主,隨著氣溫的變化適當調整。再結合想要釣獲的目標魚,合理選擇餌料。
5.打窩聚魚。要想魚上岸全靠糧食換。這充分體現了打窩的重要性。結合垂釣水域的特點(水的肥瘦)當天作釣的氣溫,水溫,氣壓,風向。時時調整,可以拉餌散炮,也可以提前做窩,靈活處理。及時調整。做到窩餌分家,餌料狀態很重要。
6.其他注意事項。野外垂釣,安全第一。如果是夏季夜釣,還應該備齊照明裝置,做好驅蚊 ,防蛇,等準備工作。另外要針對目標魚的生活習性,選擇釣浮,釣底,或者釣半水。釣法上是跑鉛還是飛鉛,跑鉛又有小跑鉛和大跑鉛。這些都要結合垂釣環境,魚情,來決定。總之釣無定律。靈活多變才是硬道理。
今天在這裡只是簡單談談我對野釣的理解,我還在不停的學習。最後祝願所有的釣友,新的一年大鯽大鯉,魚獲滿滿。哦,對了,別忘了釣獲放流。避開魚兒產卵的高峰,垂釣結束後把周圍的垃圾收走,畢竟愛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