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晝夜溫差大,乍暖還寒的氣候使得一些慢性病容易復發。專家提醒,這個時節,慢性疾病和體質虛弱的人群需特別當心,必要的時候提前進行體質調理,防患於未然。
張女士有慢性胃炎病史,平日飲食較為清淡,冬季也注意保暖,然而這段時間稍微“放肆”了一些,經常在外與好友聚餐,回家後又零食不斷;氣溫回升後更是“要風度不要溫度”,急忙換上了裙裝,誰知溫度突然下降後便感到胃不舒服。到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科就診,周曉虹主任醫師建議其先做胃鏡,報告顯示慢性胃炎、胃潰瘍。
“最近這種慢性胃炎的患者較多,也有不少是胃潰瘍急性發作的,”周曉虹主任分析說,“春屬木,木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與脾胃相生相剋,肝氣過旺,鬱而不達,胃喜暖怕寒,不通則痛,因而導致脾氣虛弱,脾胃病高發。”所以,有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初春時節一定要注意保暖,要根據氣溫的升降適時添減衣服,夜晚睡覺時要蓋好被子,減少因腹部受涼而引起的胃病加重或復發的機會。同時,還要格外注意飲食起居,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飽失調、飲食不規律等不良習慣,戒菸酒,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日常飲食以溫、軟、淡、素為宜。“胃以養為主”,除了保暖和飲食調攝外,還需找中醫師進行調理。
早春由於晝夜溫差大,忽冷忽熱,血管收縮,極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有高血壓的患者尤應注意,血壓波動往往會造成較大的危害,急性腦梗就是比較典型的病症。江蘇省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吳明華提醒,早春時節,低溫刺激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流緩慢或血壓驟變,讓腦血管受到嚴峻考驗,易誘發疾病,因而一定要正確認識疾病,不能諱疾忌醫。對於患慢性疾病或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來說,要定期到醫院請專業醫生進行檢查和診療;堅持規範服藥,不能因為平時血壓、血糖達標而擅自停藥。
通訊員:江蘇省中醫院 馮瑤 丁融
編輯:熊恕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