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媛
超長使用電子產品、熬夜、運動不足……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亞健康的催化劑。很多人把年輕當成揮霍健康的資本,殊不知,越來越多的疾病趨於年輕化,不少年輕人成為糖尿病、高血壓的“後備軍”。農曆新年伊始,湖南多位醫學、心理專家和你一起制定新年健康計劃——擺脫亞健康,從今天做起。
“中年老母親,熬的不是夜,是自由啊!”38歲的趙音是位二孩媽媽,生孩子前,深夜零時前睡覺是她的“底線”,可隨著兩個孩子降生,睡眠時間不斷壓縮。“白天工作、晚上帶娃,兩個孩子入睡後,才是真正屬於我的時間!”這些被熬夜支配的時間獻給了手機微博、朋友圈、淘寶、電視劇以及層出不窮的八卦……趙音知道熬夜傷身,新聞也常報道熬夜猝死的訊息,甚至熬夜和髮際線息息相關。但熬夜好像變成一種難以戒掉的癮,不熬一熬就難受。
27歲的李堅因為打遊戲經常熬夜,睡覺前他看時間到了深夜24時了,心裡想著再玩5分鐘就該睡了,可再看時間,已接近次日凌晨3時了。
調查顯示,57.7%的90後睡前玩手機,36.8%的人睡前玩手機超過50分鐘。已經結婚的90後人群中,49.8%的人表示睡前與伴侶各玩各的手機。
長沙晚報曾進行“最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網路調查,結果顯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久坐不動、運動不足和經常熬夜,成為長沙人最普遍的不良生活習慣。其中,38.25%的被調查者每週至少熬夜3天以上,19.46%的人幾乎天天熬夜。
專家提醒:“熬夜不僅影響大腦、降低免疫力、誘發心血管疾病、影響內分泌及生育等,還會增加癌症風險。”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高曉峰副教授提醒,人們常常自覺或不自覺熬夜,更有甚者一整夜都無眠,覺得熬夜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出的致癌物清單中,熬夜被歸為2A類致癌物。這是因為,癌細胞是在正常細胞裂變過程中發生突變而形成的,夜間是細胞分裂最旺盛時期,睡眠不好,人體很難控制細胞發生變異而成為癌細胞。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熬夜一族中晚期腫瘤風險增加24%,早期腫瘤風險增加49%。
如何戒掉熬夜的癮?高曉峰提到,首先要了解熬夜的危害,促使健康知識轉化為健康行為。在生活中,如果熬夜缺少睡眠不要在早上補,晚睡晚起容易陷入熬夜的惡性迴圈。即使睡得晚,也要照常起,甚至早起一個小時,到了晚上,睏意自然襲來,更容易早睡。晚上愛玩手機,可以設定自動關機功能,到點就不再碰手機。
現狀2 20歲小夥因為久坐不動送醫急救
20歲的小林,因突發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被當地醫院診斷為“暴發性心肌炎”,轉診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急診科。小林年紀輕輕,平時身體健康,為什麼會突發重症,急診醫生從化驗結果中發現了蛛絲馬跡,確診其為肺動脈栓塞。經緊急處理,小林轉危為安。
引起小林血栓的元兇來自下肢,但下肢深靜脈血栓多見於老年人,在年輕人群中極少見。醫生透過仔細詢問找到根源——原來小林是一名網遊的狂熱愛好者,久坐不動或通宵玩電子遊戲是家常便飯。
專家提醒:該院急診科教授柴湘平介紹,近年來,醫院收治了不少年輕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上網打遊戲等年輕人應警惕“電子血栓”的侵襲。
“長時間久坐不動,雙下肢持續處於低垂位,活動減少,導致下肢血液瘀滯,迴流速度緩慢。同時,由於專注於工作或電子遊戲,飲水也會不知不覺減少,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進一步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 柴湘平呼籲,久坐不動的職場人一定要動起來,至少保證靜坐2小時起立活動一次。
研究證實,長期靜坐的生活方式與糖尿病發病有關。因此,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和沉迷網路遊戲者更應該引起注意。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時去健健身、做做有氧運動,既可以消耗身體多餘的脂肪和能量,還可以降低血糖。
現狀3 “心累”的職場人缺乏必要的放鬆
工作中,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心累”。春節長假過後,朋友圈裡各種“開工大吉”,可私下聊天交流的卻是“不想上班,一上班就生無可戀”。90後上班族曉曉說,7天長假她感覺睡很久也恢復不了活力,似乎進入了中年危機,身體像是一張拉滿弦的弓,每天都很疲勞。
專家提醒:“持續的職場打拼、生活的奔忙,讓不少人每天身處疲累之中,長期如此缺乏必要的放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李則宣說,有種疲勞感讓人特別難受和不舒服,即使是休息和睡眠也無法徹底消除,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疲勞,稱為情緒型疲勞,即“心累”。情緒型疲勞比較隱蔽,個體持久的心情緊張、擔心、恐懼、煩惱、苦悶等情緒垃圾儲藏、積累在肌肉裡,最後轉化為身心的疲憊感。只有個體的情緒好轉,疲勞才會逐漸減輕乃至消失殆盡。
李則宣表示,情緒型疲勞源於心理“緊繃”。在激烈競爭和高額獎勵的推動下,許多人不停工作,用工作成績來證明個人的價值,從而透支個人的能量。即使休息,許多人的大腦裡也繃著一根弦,不敢鬆懈。此外,不恰當的時間管理、低效率讓人陷入工作重壓之下。
“生活中,我們可以讓緊繃的情緒放鬆下來,讓個體處於一種既不激動也不難受的狀態,整個身心處於一種低能量損耗的狀態。”李則宣建議,無論多忙都要騰出二三十分鐘進行休息和簡單鍛鍊,目的是讓精神放鬆。許多上班族擔心沒時間去健身房,其實可以利用工作時間內規定的休息時間做簡單的肢體放鬆動作,或者在空曠的場地裡踢毽子、跳繩,隨便活動一會都能趕走疲勞。
適當打盹被稱為貓睡,持續的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但可以有效緩解疲乏和增強身體的能量。“一些企業在休息區設定沙發、抱枕、充氣枕和軟墊子,目的是讓連續加班的員工有一個短暫恢復的空間,管理非常人性化。”李則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