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博簡科學
人類自從誕生之後,就一直在彼此的鬥爭中生存,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這種鬥爭中生存的程度變得愈發激烈,為什麼人種的混合共生在產生了科技爆炸性發展後,反而使人類的融合願景變得異常光怪陸離?宇宙在大爆炸的那一刻,是否已經註定了未來的結局?
138.2億萬年前,宇宙從大爆炸中誕生;大爆炸後20億~30億年間,茫茫星河類星體開始形成,之後的90億年,使生命賴以存在的太陽終於誕生;
距今38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開始萌芽演化;大約6億年前,最早的生命在陸地上誕生;經過恐龍統治地球的2億多年;只有在300多萬年前,人類才出現.....
與宇宙的產生的時間相比,人類出現的時間幾乎是百萬年中的一秒一瞬,有研究宇宙與人的分析人士說,人類的發展,只是決定生命特徵的基因的競爭,因為人類是基因的載體,而生物的進化是基因的進化,因此生存鬥爭就只是基因的生存鬥爭。
在“基因生存”的鬥爭中,我們回顧了自己悲壯的歷史,在無法承受的負重中,在地球的不同維度,我們信奉起各自的“神”,中國的神明是“天人均衡”的儒家文化,將皇帝視為“天子”,實際上就是在滿足統治者種種私慾的前提下,要求其薄福於苦難深重的天下臣民的一種契約。契約一旦打破,水也可以覆舟,於是,5000年曆史就是不斷遵循著這一紙契約——載舟覆舟的過程。
但是天人合一的儒家信仰卻被西方的科學打破,哥白尼的“日心學”,康德的‘拉普拉斯星雲假說“、刻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接著是“天體物理學”、“射電天文學”、“空間天文學”以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霍金的“宇宙大爆炸”和“太空黑洞”,不僅是華夏文明,整個人類陷入新的沉思:我們是誰?我們走向哪裡去?我們眼見的真實是不是全部的事實?隨著計算機的出現,量子科學、基因改變、永駐童顏,科幻生活走入了現實,當《盜夢空間》將現實與夢境不分彼此地移植到人的大腦中時,人已經成為一種虛幻的存在,而《哈利波特》的人魔大決戰,又何嘗不是現實的翻版?
生命的複雜性在於其資訊處理的能力,但是根據物理學家的預測,科學發展的前瞻,意味著最複雜的存在體不是有機生命,而是某種超級計算機。
無疑,人類是幾十億年進化的產物,我們從第一批微生物中分離出來,到成為哺乳動物的智慧生命,人類真的已經是進化到了一個頂點了嗎?
研究過天文學的人知道,太陽還沒有走完其生命歷程的一半,同樣宇宙也擁有無限的未來。
對於進化來說,未來的時間,至少應該與過去的時間一樣長,而人類進化,又何嘗不是這樣?如果從現在開始,再延續300萬年,人類將會進化成什麼樣?可以想象,後人類,就是一種未來的存在!
從空間的範圍來說,生命從地球擴充套件到銀行系,應該是個不難的過程;
從時間的長度來說,人類在鬥爭中求生存,註定是個新陳代謝的過程;
從造福自身福祉的願望來說,我們需要新的契約、新的規則、新的範例、新的文化、新的文明解讀......
因為,博簡科學認為: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能利用它更好地生存,那就只能共同毀滅!
漫長的人類歷史,太多創傷痛苦讓我們學會追求共同的幸福,在博簡科學看來,人類大同,並不是基因的生存鬥爭,而恰恰是價值取向的生存鬥爭,思想文化的生存鬥爭。
因為,再卓越的個體也不會迸發出無窮的聯絡,力量——只能產生於群體生存。
撰文:博簡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