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如何減輕藥物的治療毒性?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麥海強教授團隊開展的一項臨床研究證實,對於低危區域性區域晚期鼻咽癌患者來說,兩療程順鉑同期放化療的療效與三療程相當,且毒副作用明顯減少,患者長期生活質量提高。相關論文近日線上發表於《臨床腫瘤學雜誌》。
鼻咽癌是我國華南地區高發病種。麥海強介紹,目前對於區域性區域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模式是放化綜合治療。在同期化療方面,《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指南》推薦的計量是每三週一程順鉑化療,共3個療程。但化療藥物順鉑引起的噁心、嘔吐、電解質紊亂、聽力損傷等不良反應,成為臨床上棘手的治療難題。
為此,麥海強團隊率先開展了針對低危區域性區域晚期鼻咽癌的隨機對照、二期降化療劑量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的近期毒性方面,兩療程組嚴重(3~4級)口腔黏膜炎、低鈉血癥和頸部皮炎的發生率明顯低於三療程組,且兩療程組的總體毒性負荷,在所有級別均明顯低於三療程組。在遠期毒性方面,三療程組的患者在聽力損傷、口乾和頸部面板纖維化等方面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兩療程組。(記者 王瀟雨 通訊員 趙現廷 陳鋆)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