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文章,因為屬於思維層面的內容,我重新梳理了一遍,也是對上一篇文章的再次補充。在全域性思維中,如何實現全域性思維呢?要實現全域性思維都是從一個點出發.
我們看一個經典案例,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案例。
今年五一節,某某醫療裝置公司派10個人去青島參加一個展會,每逢節日,鐵路客運就非常的緊張,旅遊旺地更是如此,4月27號(預售的第一天)一大早,公司老闆就派小劉去火車站買車票,過了很久,小劉滿頭大汗的回來了,說:“售票處的人太多了,我擠了半天,排了三個小時才輪到我,但是視窗的所有火車票,包括臥鋪、硬臥、硬座都賣完了,沒辦法,我只好回來了。”
老闆非常的生氣,將小劉訓了一頓,說他真不會辦事,小劉感到很委屈,心想,我辛苦了一早上,的確是沒票了,為什麼要怨我。
老闆又派了小張去火車站看看,小張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回來,他的回答是:“火車票確實賣完了,但是我調查了其它的一些方法,請老闆決策。”
1.買高價票,每張票多花100元,現有15張。
2.如果找關係,我有一個朋友在火車站派出所,可以將10人送上火車,但是沒地方休息。
3.可以中途轉火車,北京到濟南有幾趟,出發時間和到達時間……。
4.如果可以坐飛機,xx日有xx班飛機,時間分別是xx。
5.如果可以坐汽車,包車費是xxx元,豪華大巴每天有x次,時間分別是……,票價xx元。
這是我經常講的一個案例,從結果來看,很容易判斷出小張要比小劉更有前途。
先說結論:認知是一切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認知能力,我們的判斷、選擇、行動都會出問題。
什麼是點、線、面、體思考法?
例如案例中小張對於出行可以總結出一個模型就是“火車、飛機、汽車”,未來可以升級到“海、陸、空”,其中“海”是輪渡。
其中關於火車的是點,火車相關的是線,飛機、汽車上面.如果有更高維度就是體.
點、線、面、體思考法是一種思考模型.
為什麼“模型”如此重要,因為我們需要透過模型延伸出一個重要的知識點。
我們系統地解釋一下。什麼是“點、線、面、體”思考法。
(1)
首先是“點”
我們遇見一個問題,只思考這個問題點,這就是“點”性思考。
例如本例中老闆讓小劉買票,小劉考慮的就是買到車票問題,有或者沒有,都是點狀思考,小劉付出了很多努力,排隊等待就是去解決這個“點”的問題。
(2)
第二是“線”
線性思考基本是基於時間線的思考.也牽扯到基於點的前後關係以及因果關係.
例如本案例中小張想到轉車、想到買高價票、託關係就是在一條“線”上進行的思考。
再舉一個例子,我以前考過一次小學的教師資格證,後來打算考一個初中的教師資格證,有一次去朋友家,他要考初中數學教師資格證,這個時候他在複習高等數學,我很好奇,你為什麼要看高等數學呢?他說需要啊,這個時候我就沒有多想,但是當我去參加考試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真的是考高等數學。
後來我反思,我看見了一個點,但是沒有考慮到這個點的前後關係,他為什麼要學習高等數學?如果我當時多思考一步原因,那麼我就可以調整自己的複習策略。從一個點,看到更多的點,並且點連成線,這樣就可以找到前後的因果關係。
(3)
第三是“面”
面就是思考要全面,考慮多種因素。
例如案例中小張思考到了汽車、火車、飛機,這樣就全面了嗎?
不!如果再考慮得更細,還有“海、陸、空”,就是小張沒有把輪渡考慮進去,因為青島是沿海城市,必然有輪渡。對一個問題考慮的方方面面就是“面”。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這就是MEMC法則,不重複、不遺漏。
(4)
第四什麼是“體”呢?
“體”代表跳出現有問題,思考更多的角度。
如本案例中,除了要思考去的路程問題,還要思考住宿問題、返程問題、展會的準備問題、銷售問題等。
你可能會想這樣思考太累,而且很多都是不相關的問題,我也認為這樣思考問題很累,但是這樣的好處是透過一個問題看清事情的全貌。
任何一個問題都是附著在一個“體”上,往小一點是“面”上,再然後是“線”上,最後回到“點”上。
如果我們遇見任何問題都是在思考“點”,我們就把握不了事情的本質。如果把握不了事情的本質,我們做的很多事情就像無用功,我們有一句古語是這麼說的“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城”,這些都是告訴我們,解決一個“點”會相對容易,但是解決這個點所在的線、面、體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而我們最終要拿下是“體”,而非“點”。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如果每次都是在思考“點”,那麼也不會有太多的成長可言,你的認知水平會一輩子侷限在“點”上。
在本案例中,小劉的思考就不夠全面.
從每一次的思考中鍛鍊“點、線、面、體”的思考能力,並且我們思考的目的是為了從思考的結果中提煉出思考的模型,例如出行的模式就是“海、陸、空”,這個思考會指導我們以後的工作,幫助我們的下一次的思考,如圖滾雪球一般,並且我們需要把這種思維方式變成習慣,只有習慣才能讓我們遇見任何問題都採用全面的思考方式.
我們每天會遇見非常多的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一次鍛鍊的機會,從每一次的鍛鍊中我們對問題本質的理解就會加深很多.
任何一個問題都是源於一個“體”,然後是一個“面”,一條“線”,一個“點”,如果我們每次看問題都是一個點,那麼我們永遠理解不了世間萬物,理解不了世間萬物,我們的判斷與選擇都會出差錯。回到我們最開始的結論上“認知是一切的基礎”。
在《大學》中有一句話“格物致知”。格物就是透過一件事物找到事情的內在關聯和本質,也就是找到全貌。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這樣不斷地看問題,你對事物會有全新的瞭解,像《鬼谷子》說過的一句話:“以觀天地開闢,知萬物所造化,見陰陽之終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
“足不出戶而知天下”,就是“點、線、面、體”思考法的追求。
“點、線、面、體”思考法如何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運用呢?
第一步:遇見一個問題,記錄下來,這就是一個點,思考這個點的解決方案.
第二步:把思考結果記錄下來,然後思考這個點所在的“線”,“線”所在的“面”,面所在的“體”,把所有思考的結果變成文字稿.
第三步:第二步的內容也許是混亂的,重新梳理結構,並且希望獲得“模型”,模型是一種更簡潔的解決方案.
第四步:根據“模型”與解決方案,把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中得到反饋.來驗證模型的正確性.
第五步:形成閉環
實際上“點、線、面、體”思考法也是全域性思維的一種方式.
從這種思考方式中獲得全域性思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