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問題一直是我們擔憂的問題,人類生活於地球之上,受地球恩惠,才能獲取資源,開始發展,經過幾百年的開發和利用,地球已經變得千瘡百孔,到處都是人類活動後遺留下來的痕跡,地球被人類破壞了,尤其地球的環境。隨著地球環境不斷惡化,人們也開始擔憂未來的情況,可持續發展之路變得越發難走,人們與大自然之間似乎有了難以調節的矛盾和衝突。
實際上,未來保護地球環境,科學家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在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後,科學家開始創新產品,研發可降解的物品,如可降解塑膠袋、紙質吸管、環保袋等。另外,各個國家相繼制定政策,採取系列措施保護地球環境。如中國製定了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偉大方針。由此可見,環境問題一直都受到人們的重視,這一點值得我們欣慰。
眾所周知,目前最汙染環境的仍舊是塑膠製品,自發明塑膠製品之後,就立刻獲得了所有人的喜愛,因為其具有方便攜帶、輕便、低廉等特點,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塑膠製品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難以降解。在使用塑膠製品很多年之後,人們逐漸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且開始尋找破局之法。一次偶然的機會,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以塑膠為食物的生物。或許它能夠幫助我們消滅所有塑膠製品。
該生物名為“蠟蟲”,是一種以塑膠為食物的生物,並且數量多,啃食塑膠的速度快,經過實驗,科學家發現100只蠟蟲在60分鐘內就能吃掉一個塑膠袋。
蠟蟲之所以會被人們所關注,是因為一位生物學家在自家養蜂的時候意外發現其具有分解塑膠的功能。起初,蠟蟲經常會出現在他所養的蜂巢之中,有一日,他心血來潮,將所有的蠟蟲全部挑出來,然後打包放進了塑膠袋中,等過了好一會,他回來一看,發現塑膠袋上出現了一個大洞。這讓他覺得很不可思議,於是便開始研究蠟蟲的功能。
結果發現,蠟蟲竟然有分解塑膠的能力,一想到滿目瘡痍的地球,他深知這是一個好訊息,於是開始了更深入的研究,並且將研究成果公佈於眾,讓更多的科學家參與到蠟蟲的研究,希望能夠研究出更多有價值的成果。
經過研究發現,蠟蟲體內含有一種酶,而恰恰是這種酶帶給了蠟蟲分解塑膠的能力。我們轉念一想,如果我們能夠批次生產這種酶,利用生物技術,繁殖大量的蠟蟲,將它們投放到塑膠垃圾中,是不是在一段時間後,塑膠垃圾就全部消失不見了呢?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已經實踐過了,但是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一方面是蠟蟲分解能力不高效,另一方面是塑膠垃圾實在是太多了。
對此,小編認為:“蠟蟲的發現對於我們尋找破局之法有很大的幫助,利用蠟蟲的相關特性,能夠研製出很多產品,所以說,就算最後蠟蟲並沒有廣泛應用在實際塑膠處理的場景中,但是它的作用不能忽視。另外,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應該下定決心,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做好環保、低碳,為守護美麗地球做出貢獻。”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