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場看起來很不錯,也被很多科學家所接受,可是在規範場無法解釋為什麼基本粒子會有質量?其結果導致人們開始懷疑:是不是規範場理論錯了?
不過,還是有很多科學家堅持規範場理論是對的。為了彌補這個漏洞(看來,所謂的科學理論,就和家裡做飯用的“鍋”用久了出現了“洞”、視情況需要修補一樣,在天長日久的使用中,突然發現一個漏洞,怎麼辦?看上去那鍋還挺好的,不鏽鋼的,尤其還是花了不少錢買的,丟了豈不可惜,通常情況下,第一個想到的都是看看能不能補一補,直到實在不能再補的情況下,才決定再買一個新的鍋,即產生新的理論),為此不得已,他們不得不提出一個新的假設,他們認為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我們所不知道的“場”,這個“場”可以和粒子發生作用,並且賦予粒子不同的質量,這個理論也被稱為希格斯機制,賦予例子質量的“場”叫做希格斯場。這個希格斯場佈滿了整個宇宙空間。
我們可以把希格斯場比喻成一個廣場。如果有個路人在人群中走過,其實沒有人會在意,但是如果有一個大明星在人群中走過時,就會被粉絲們堵住。光子在希格斯場中類似於在廣場中穿過的路人甲,它還是保持自己原來的速度穿過,也就是光速;而電子夸克等離子就屬於大明星,所以它們在透過希格斯場時,就會被“堵住”,於是,速度就會減慢,並且獲得質量。質量越大的粒子就好比廣場中人氣更高的明星,堵得人越多,速度就放得越慢,因此質量也就越大。
不過,以上都只是科學家的猜想,要證明還需要實驗觀測。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就發現了一種新的玻色子,並且在2013年確定了這個新的玻色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從而證明了希格斯機制是可信的。真的是如此嗎?
希格斯場機制有幾個問題還需解釋。何以確定那個粒子是大明星,而不是普通的路人?又是根據什麼來確定明星的人氣大小的,即明星的等級的?即便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用實驗證明了新的粒子是希格斯波色子,也不能完全說明希格斯場機制就是可信的,因為還有另外一種解釋。
粒子的“吸附”現象並不一定說明希格斯場就存在。因為注意到上面提到了離子,而離子是帶電的,而帶電的離子亦可以產生吸附,是人盡皆知的,就如同帶電的一個小物件可以吸附頭髮一樣,而且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粒子本身帶電,再加之自身的旋轉效應,可以產生類似龍捲風的吸附效應也未嘗不可能,而這也是一種場的存在,但卻未必是什麼希格斯場。 2020年8月7日星期五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