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淄博有一款白酒名叫“犧尊酒”,這款“犧尊酒”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瓶子,非常像一頭牛。有許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犧尊酒”酒瓶的原型實際上就是山東省的一件“國寶級”文物——錯金銀鑲嵌戰國銅犧尊。
說起這件“錯金銀鑲嵌戰國銅犧尊”的來歷,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1982年,臨淄商王村磚窖廠的一位工人在取土的時候意外挖到了一頭銅牛,訊息傳出去之後,當地文管所派保衛科科長上門徵集,在經過一番親切的交談之後,這位工人將這頭銅牛交給了保衛科長,保衛科長為了表揚他上交和保護文物的行為,贈送給他了一個全新的搪瓷缸子。
1982年7月的一天,山東省臨淄市商王村磚窯廠的工人們正在進行取土作業。那時候的取土作業都是人工挖掘,有一位工人在取土的時候無意間挖到了一個硬物,當時,共有5名工人在幹活,於是,這5個人就合力把那個硬物挖出來。挖出之後,這幾位工人發現那個硬物竟然是一頭精美的銅牛。本著誰發現歸誰的原則,最初發現銅牛的那位工人在下班之後將那頭銅牛抱回了家。當時,這名工人也沒覺得那頭銅牛有什麼特別之,只是想到銅牛好歹是件銅器,如果送到廢品收購站,沒準還能換點錢。
沒過幾天,磚窖廠挖到了一頭銅牛的訊息就在附近的村子傳開了。當地的文管所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所長派保衛科科長朱欽祿前去調查。朱欽祿去到搬走銅牛那位工人家裡,開門見山地向他道明瞭自己的來歷。那名工人非常配合,他從院子裡的角落裡搬出了那頭銅牛讓朱欽祿欣賞。
朱欽祿雖然是保衛科科長,但是在文管所工作好多年的他還是有一定文物辨別能力的,在看了那頭銅牛之後,朱欽祿很確定地告訴那位工人:“這頭銅牛肯定是一件文物,你必須將這件文物上交……”那位工人聽說這頭銅牛是文物之後,很痛快地答應將銅牛上交給文管所的要求。為了表揚這位工人發現並保護文物的行為,朱欽祿答應獎勵他一個全新的搪瓷缸子。
隨後。保衛科科長朱欽祿將那頭銅牛搬回了文管所。幾天之後,山東省博物館的專家來到了文管所,當專家看到這頭銅牛的時候,不禁發出一聲驚呼:“這可是國寶啊……”原來,這頭銅牛並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而是一件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專家給它起名為“錯金銀鑲嵌戰國銅犧尊”,由於它出土於商王村,又名“商王犧尊”。
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件“國寶級”文物——錯金銀鑲嵌戰國銅犧尊:這件犧尊長0.46米,高0.28米,重6.5公斤,材質為青銅,是戰國時期的酒器。這件犧尊是以牛為原型鑄造而成的,像是一隻初生的小牛,犧尊通體採用華麗的錯金銀工藝,這在戰國時期的出土文物中是非常罕見的。犧尊的身上佈滿了裝飾性的紋理,紋理間用綠松石和孔雀石點綴,看上去華麗無比。這件犧尊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是我國古代青銅器中的精品,是一件“國寶”級文物。
那麼,一頭銅牛為什麼要叫它“犧尊”呢?這件犧尊又有何來歷在古籍《說文》中有“犧,宗廟之牲”的記載,“犧”字在古代是指祭祀用的純色牲畜,而在古代祭祀的祭品中,牛是規格最高的祭品。“尊”字在《說文》中的解釋“亦作罇,同本義尊,酒器也。” 尊在古代是一種酒器。用牛的形象加工成酒器,就稱之為“犧尊”。
至於這件“錯金銀鑲嵌戰國銅犧尊”的主人是誰,這是困擾專家許久的問題。為解開犧尊的主人之謎,考古隊特意到挖掘到這件犧尊的磚窖廠去進行了二次發掘。但是,進行了地毯式發掘之後,考古隊卻什麼也沒找到,最終專家判斷:這裡曾經是一座齊國的貴族墓,由於年代久遠,墓的結構已經被破壞,只剩下這件犧尊,其他的隨葬品都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另外,由於戰國時期臨淄是齊國的都城,是齊國貴族們的聚集地,由於史料的缺乏,想找到犧尊的主人也已難於上青天。所以,到目前為止這件犧尊主人的身份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錯金銀鑲嵌戰國銅犧尊”是一件非常珍貴的“國寶”級文物,它穿越千年而來,為我們展現了戰國時期古人高超的青銅器製作工藝,這件文物對研究戰國時期齊國的文化以及當時的青銅器鑄造技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目前,“錯金銀鑲嵌戰國銅犧尊”被收藏於山東省齊文化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