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華,是山西民窯生產的一款陶胎琉璃釉器,屬琉璃的一個支系,誕生於元代山西的晉東南及晉南地區。“法花之品萌芽於元,盛行於明。”這是清代學者許之衡在他的論著《飲流齋說瓷》“說花繪”一節中對琺華髮展狀況的簡單概括。琺華從誕生之始,便以其琺藝之雄渾古樸、華美雍容,備受青睞。
▌[明早期] 琺華脊龍吻構件
山西琺華琉璃藝術館藏
琺華之名,言人人殊,目前所見關於其名稱的表述有“琺華”“法花”“粉花”“琺花”“琺璍”等,而究竟哪種稱謂更能代表這一品類,筆者認為,可從字義與琺華的燒製工藝、特點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
琺,《漢字源流字典》:“從玉,法聲,為形聲字。一般用作“琺琅”,是波斯語(fárang)藉詞,初也作“法藍”“發藍”,本義為用石英、長石、硝石和碳酸鈉等加上鉛和錫的氧化物製成的像釉子的物質,塗在銅製或銀質器物上,經過燒製,形成不同顏色的釉質表面,用來製造景泰藍、證章、紀念章等,發明於歐洲,唐時透過西域傳入中國。而玉字,《說文解字》釋為:“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以方”,燒製琺華的材料皆取之於石,因此,用琺字,能直接體現琺華的原料來源與燒製工藝。
法,《說文解字》:“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不直者去之,從去,會意字。”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據此,法的基本解釋有: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佈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令、規章、制度;處理事物的手段;仿效;標準、規範;法戒;尊稱佛家的事物等;
粉,《說文解字》釋為“傅面者也。”會意,從米,分亦聲。本義為米細末,亦指穀類、豆類作物子實的細末。據此,粉的基本解釋還有:妝飾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紅色者;脂粉,粉面;用米、豆類或馬鈴薯等澱粉製成的食品;繪畫用的顏料等;
華,《說文解字》“華,榮也。從艸……”為花的本字,本義為花朵,演變意有光彩、光輝。《詩·齊風》著:“尚之以瓊華乎。”孔穎達疏:“華謂色有光華。”此外還有華麗、美麗、彩色的、雕繪的等意思。
花,《說文解字》“艸木華也。”花的基本釋義有:草木花的總稱;形狀像花的東西;具有條紋或圖形,不只一種顏色的;混雜的、不單純的;虛偽的,用來迷惑人的;模糊不清;喻女子;用掉;名目繁多的等等;
璍,讀yè,古同燁。而燁的基本釋義有:火盛、明亮,引申為光華燦爛。
透過列舉,筆者認為,琺璍最能準確地代表這一品類,但是由於璍字,古同燁,形同而音不同,所以,這種叫法比較少見。而坊間多認為的琺華,“又叫法花、粉花”,因晉南口音,“粉”“法”相近,乃被古玩商訛傳為“法花”,相傳已久。筆者認為,這種說法值得商榷。無論是“法”“花”“粉”字,單從字義來看,都不足以表現出琺華的製作工藝和藝術特點。
綜合考量,琺華一名,最為恰當,原因有三。
其一,琺字本身含義能表現該品類的製作技藝。琺華器一般是用含銅、鐵、鈷、錳等礦物的釉料作為著色劑,在釉里加入牙硝作為助熔劑,經過100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燒製而成。從製作技藝考察,琺華是琉璃和琺琅的結合體,是琉璃釉的再發展。因此,“琺”是代表其傳承與技藝的。
其二,從顏色上看,琺華色釉,豐富多彩,如藍釉、金黃釉、翠綠釉是在一般琉璃上找不到的,其所含的淡紫色和紫褐色,也說明琺華含有琺琅彩的硼酸鹽、硝酸鹽等金屬氧化顏料,其釉色絢麗奪目,主要以蜜蠟黃、孔雀藍、茄皮紫為主,於豔麗斑斕中彰顯雍容華貴,而“華”字其義,甚為恰當。
其三,從功用上看,琺華器主要陳設於宗教場所,所處之地莊嚴法聖,更顯其華美莊重。
❖本文節選自2020年9期《收藏》雜誌《“山西三寶”之琺華器再探究》一文,更多內容請關注當期雜誌。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