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財經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次高規格研究經濟工作的會議,它為建立統一銀行、發行統一貨幣奠定了基礎。我黨統一財經、貨幣工作由此拉開帷幕。1948年11月,華北人民政府第三次政務會議決定,發行統一貨幣,立即成立中國人民銀行。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佈成立併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開啟了新中國金融事業的新紀元。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策劃的大型融媒體報道《紅色金融路》今天播出第36集——尋訪中國人民銀行的誕生。
河北石家莊市中華北大街55號,有一棟主體2層的深灰色建築,當地人非常親切地把它稱為小灰樓。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就在這座小樓裡成立,記者手中拿著一枚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這枚紀念鈔主圖圖案有兩棟建築,其中一棟是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大樓,另外一個就是這棟小灰樓。
河北錢幣博物館時任館長崔仁斌:當時各區財政系統不同、供應系統不同,大家都有自己的銀行、發行自己的貨幣,實際上大家都很困難。特別是野戰軍跨區域作戰,帶來當地的貨幣,在新的作戰區域不能流通。這個問題受到中央的高度關注,所以成立解放區統一的銀行,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
關於解放區成立統一銀行的名稱問題,有的建議叫“聯合銀行”或“解放銀行”,董必武認為“中國人民銀行”這個名字好,既表示這是人民的銀行,又適應將來作為新中國國家銀行名稱的格局,於是上報中央。中共中央於1947年10月8日覆電稱:“目前建立統一的銀行是否有點過早?進行準備工作是必要的,至於銀行名稱,可以用中國人民銀行。”隨後崔仁斌帶記者來到了西柏坡夾裕村,也就是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所在地。
河北錢幣博物館時任館長崔仁斌:這裡就是當時董必武辦公的地方。華北財經辦事處成立後,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籌建中國人民銀行,一個更重要的任務,要印票子,印票子的同時要把中國人民銀行這個名稱確定下來。董必武是1947年10月2日向中央建議銀行的名稱應該叫中國人民銀行。
隨著解放戰爭的形勢發展,1948年11月18日,華北人民政府第三次政務會議作出決議,“發行統一的貨幣,現已刻不容緩,應立即成立中國人民銀行”。1948年12月1日,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併的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成立。記者找到了已經九十歲高齡的劉芙田老人,他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第一批工作人員。
原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辦事處工作人員劉芙田:我1948年的11月29日參加的銀行工作,參加了兩天就趕上人民銀行成立了,非常幸運。
劉芙田回憶說,當時參加工作時他17歲,人民銀行成立後,在距離小灰樓不遠的位置是中國人民銀行員工的臨時宿舍,後來是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辦事處,是目前工商銀行石家莊橋西支行的所在地。
原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辦事處工作人員劉芙田:1949年以前,我在南大街的時候,在出納科點票子整理錢,後來做收款,再後來就做人民幣兌換。當時人民幣發行以後,老百姓手裡還有舊幣,也叫友幣,晉察冀邊區票、西北農民銀行票、冀南銀行票,當時這幾種票子在市場上流通著。
人民銀行成立的當天,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在華北、華東、西北三區統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項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幣為本位貨幣。
河北錢幣博物館時任館長崔仁斌:當時印製人民幣的石印版,國家一級文物,非常珍貴。當年上海出來的現鈔,是我們帶著印製人民幣的原版到上海第三印刷局,帶著12個原版,進駐國民黨中央銀行印鈔廠,直接上去印刷保障大量的供應。
第一套人民幣有62個版別。中央最初只規定了人民幣的印刷尺寸、面額,各地可以自己製版和印刷。正是由於分散設計、製版、印刷和分地區就近發行,第一套人民幣各有特色。紙張、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
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平:當時柏林莊小學掛的是民眾書店的牌子,門口有人站崗值班,村民們從這路過都能聽到裡邊轟隆隆的印書的聲音,老百姓都認為是在印書。
突然有一天民眾書店出來一輛膠輪大馬車,裡面一個大布口袋掉在了咱們柏林莊村民王明正家的地頭上,王明正到地頭一看,一個大布口袋,揹回家去開啟一看,裡面全是錢。他特別緊張,原封不動地封好等著失主來取。果然沒過幾天,民眾書店的工作人員來到這,王明正趕緊原封不動地交給了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提出要查驗,一查一數一張不少,王家人才鬆了一口氣,後來柏林莊的村民就傳開了,咱們民眾書店是印錢的地方,原來民眾書店是中國人民銀行直屬印鈔廠,第一套人民幣的製版設計,包括10元的票券,都是在這裡印刷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各地分支機構在用人民幣逐步收兌各解放區銀行發行的貨幣,限期收兌國民黨政府遺留下來的金圓券、銀圓券,禁止以金銀計價和金銀幣流通,禁止外國貨幣流通,一舉統一了全國貨幣。
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