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儘管此前多家機構已預測1月房地產行業銷售表現普遍不佳,但具體到各家房企正式公佈成績之時,引起的市場討論仍不會減弱分毫。
2月8日晚間,頭部房企之一的萬科釋出公告,2022年1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210.6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356.0億元,同比分別減少47.17%、50.19%。據此推算,單月銷售均價約1.69萬元/平方米,同比減少約5.72%。
房企銷售下降既與行業景氣度下降有關,也與春節假期導致供貨放緩有關。
根據觀點指數統計,1月前100房企實現全口徑總銷售金額6058.7億元,環比減少38.4%,同比減少46.1%;銷售面積則環比減少48.7%,同比減少40.5%。
而萬科的下跌幅度稍高於百強房企平均水平,這或許會令外界有所詫異。
不考慮2021年同期較高基數(714.7億元)因素,356億元銷售也較2020年同期減少35%;實際上,無論是銷售金額還是面積,萬科均已創下2017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由於預期業績下降,大和於2月9日將包括萬科在內的若干家房企目標價下調。目前尚未看到其他機構大範圍跟進,是否會進一步加劇市場悲觀預期仍有待觀察。
銷售“冰點”
就2022年1月銷售及推貨等事宜,觀點新媒體嘗試聯絡萬科相關發言人,截止發稿時未獲得回應。
僅就行業總體而言,觀點指數統計,萬科1月憑藉超過300億的銷售成績仍排名房企第二位,僅次於碧桂園(494.5億元)。
但與其他頭部房企相比,萬科銷售跌幅則相對大。據預測資料,碧桂園、保利發展期內同比減少約11%、33%,融創公告口徑跌幅為20.61%。
即便與自身過往表現相比,據觀點新媒體瞭解,在近七年新年首個月份,萬科銷售金額356億元僅高於2016年同期;若加上2022年1月,自2017年銷售規模突破5000億大關以來,該公司累計僅有5個月銷售額不高於356億元。
近兩年新冠疫情持續,萬科月均銷售額仍能保持在接近555億元水平,這得益於政策調控的相對緩和以及企業的品牌號召力。但不可避免也受到房地產銷售景氣度下降的影響,2021年公司累計銷售約6277.8億元,同比下降10.85%,創2008年之後首次負增長紀錄。
去年10月以來,鬱亮開始對外表示,房企需面臨去槓桿引起的紅利消退,他稱之為“縮表”。為此萬科已明顯縮減新開工面積,地產業務的工作向竣工回款傾斜。
同時萬科內部預計,行業大底仍未到來,房地產未邁過出清階段。祝九勝去年甚至表示,公司對2022年的市場情形還有一些看不太明白,最低經營目標比去年還要下調。
1月銷售業績某種程度上或許也是萬科動態調整的結果之一,期內該公司旗下專案涉及新開盤的動態較少,也鮮有大幅折價促銷的情況。
以深圳為例,1月中下旬有中介釋出“萬科在售專案降價促銷”的訊息,此後被萬科方面否認。深圳萬科官微顯示,旗下包括萬科都會四季花園、萬科大都會花園、萬科·城市原點等五個專案推出號稱“高達8折”春節優惠,而大部分具體僅打99折或1%折扣。
促銷手段相對較謹慎使用,保證了1月萬科銷售均價仍達到1.69萬元/平方米,同比減少5.72%,主要由於去年同期均價1.79萬元/平方米幾乎是近年來單月最高水平之一;與2019年、2020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均價分別增加2.67%、9.87%。
這其中亦有一定的“翹尾因素”影響:去年下半年萬科平均銷售均價恰好約為1.69萬元/平方米,較上半年提高5%。
從近七年銷售走勢看,2月多是萬科銷售表現較弱時間點,意味著或許該公司在接下來會出現另一個“冰點”。
從“小陽春”開始,企業銷售業績有望逐步改善——假如市場景氣度回升的話。
收縮延續
與銷售明顯放緩相對應,1月份萬科在拿地端僅新增2宗住宅地塊,權益拿地金額33.39億元,總建面30萬平方米。從拿地宗數看,上一次該公司單月新增2宗地還要追溯至2020年2月,當時正值新冠疫情爆發不久。
這也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拿地風格,去年10-12月萬科單月新增拿地宗數分別為6宗、7宗、3宗,對應權益拿地金額分別為112.08億元、68.36億元、28.55億元。
儘管如此,萬科去年仍是拿地投入最多的房企之一。
按單月披露口徑公司全年累計新增152宗地,同比減少15宗;新增總建面263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8%;權益拿地金額1473億元,同比增加3.5%;新增土儲及金額的增長落差,反映出企業在提高拿地質量上的努力。
另據興業證券統計,自2021年2月至今年1月近12個月以來,萬科拿地集中於二線城市和核心區域三線城市;根據拿地金額計算,二線城市佔比53.9%,三四線城市佔比46.1%,其中東莞、中山、蘇州、南京、佛山佔比較高。
今年1月,萬科拿地集中於合肥、常州兩個城市,其中常州瑧灣匯專案為100%持股,建面16.9萬平方米,總價28.19億元,在公開報道中鮮有查詢到該次拿地資訊。
據觀點新媒體查詢,合肥觀山隱秀專案則是合肥城改於去年9月以總價9.88億元所競得的蜀山區SS202117號地塊,居住樓面價9681.82元/平方米,毛坯備案價限制為2.17萬元/平方米。
1月中旬,觀山隱秀專案披露引入萬科合作開發,萬科為50%權益比例支付了5.2億元代價,對應專案估值升至10.4億元。這被外界解讀為萬科在合肥的典型發展模式,自2016年以來該公司開始透過聯合開發方式獲取合肥土地,諸如合肥城改等本土企業亦需要藉助品牌房企的經驗及優勢。
萬科拿地減少背後也存在主要城市集中供地的時間節點因素,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青島、福州等城市已釋出或計劃釋出2022年的集中供地計劃,其中北京降低了現房銷售等要求,諸如此類的土拍政策邊際改善或許能為公司創造拿地機遇。
但市場或許仍不能抱以太大的期待,萬科於去年第二三輪集中供地中鮮有出手拿地,近兩個月收購出險房企旗下專案潮流中亦難覓萬科身影,投資積極性並不及保利、華潤、中海、綠城等企業。
萬科在調整市場預期,資本市場也開始調整對它的預期。
2月9日,大和在研報中表示,基於謹慎擴張以及行業面對毛利壓力,對萬科專案入賬及毛利前景趨審慎,該行降低其H股目標價35.4%,並降低2021-2023年合同銷售及盈利預測。該行續指,預計市場不會喜歡其表現。
除了萬科,大和於同日還將合景泰富、中國金茂等若干內房企目標價進行下調。目前尚未觀察到大和以外的機構宣佈範圍性下調預期,興業證券在最新研報中仍維持對萬科買入評級。
與地產業務的發展景象有所不同,萬科在融資及經營業務發展層面的努力或許更多。比如1月萬科宣佈擬下調“19萬科01”票面利率至2.50%,不過投資者選擇將20億元本金中的19.97億元回售;1月27日,萬科宣佈完成年內第一期30億中票,利率僅2.95%。
此外,萬物雲旗下萬物梁行於去年12月底至今年2月間,先後擴充套件了武漢香港中心、成都CIC創想中心,以及重慶英利國際旗下多個專案。訊息還顯示,祝九勝將兼任萬科長租公寓BU首席合夥人,直管長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