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的冬天,比火鍋還火的,一定得是冬奧會。
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等專案,看得人熱血沸騰,截止發稿,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奧會已經斬獲3金2銀。
冬天少不了火鍋,今年的冬奧會,自然也少不了。
火鍋,作為中國特色,又一次站到了世界的舌尖上。
“火鍋+冬奧會”點燃整個冬天
青翠的菠菜、黃澄澄的土豆、肥瘦相間的肉卷,出鍋後,再淋上幾勺麻醬、辣椒醬,一份香噴噴的麻辣燙就做好了。
荷蘭速度滑冰名將尤塔·萊爾丹,一抵達北京冬奧村,就在個人社交媒體分享了自己吃麻辣燙的影片,她表示“太喜歡了,健康食品,好吃!”
▲ 荷蘭運動員體驗麻辣燙
很快,這則沉浸式體驗的影片,就獲得超過20萬世界各地粉絲的點贊關注。
而另一個影片則讓中國網友驚呼。
只見影片中,一名住在冬奧村的外國友人,動作嫻熟地為自己煮了一份自加熱火鍋,只不過,本該用冷水加熱,他卻用了熱水,網友們紛紛擔心,會不會炸一臉湯汁。
▲ 張家口奧運村後廚一角
在張家口奧運村的運動員餐廳,一共有12個餐檯,諸如中國餐檯、世界餐檯、素食餐檯、無麩質餐檯等等,不同餐檯放著不同食物。
中國餐檯是明檔,放著各式食材,火鍋赫然冒著熱氣。
由於疫情原因,像火鍋這樣現場製作的菜,都由餐廳工作人員操作——運動員們在餐檯挑選喜歡的食材後,工作人員現場涮,熟後,遞給運動員,然後他們自行調味。
餐廳負責人說,廚房有300多位工作人員,早、中、晚三班倒,這意味著,運動員餐廳是24小時運營的,“如果真的有人半夜來吃火鍋的話,也可以。”
▲ 女足歸來吃火鍋
就連女足凱旋歸來,也第一時間安排上了火鍋。
運動員們吃嗨了火鍋,中國多地也開啟了“吃火鍋,迎冬奧”的模式。
在烏魯木齊的天山小峽谷滑雪場,當地的“冰天雪地吃火鍋,紅紅火火過新年”活動,讓遊客在體驗冰雪運動樂趣的同時,免費品嚐雪地火鍋,喜迎冬奧。
▲ 烏魯木齊天山小峽谷滑雪場
在呼和浩特,圍繞冬奧會主題,舉辦了一場“第四屆玉泉區冰雪火鍋節”活動,市民們抽陀螺、賽冰車,吃著火鍋唱起歌。
還有吉林,同樣以冬奧會為主題,搞起了“冰雪美食節·火鍋產業大會”。
▲ 呼和浩特冰雪火鍋節
當奧運檔撞上春節檔,線上看奧運,線下吃美食,成了這個冬天的標配。
美團資料顯示,2022年春節檔,到店餐飲線上訂單量,小吃快餐、火鍋、飲品,是今年春節最熱門餐飲消費品類TOP3。
火鍋作為餐飲最大品類之一,依舊炙手可熱。
這邊,奧運健兒們正摩拳擦掌地備戰;那邊,火鍋行業如火如荼。
短短兩個月,七欣天遞交招股書、珮姐獲億元融資,就連楊國福麻辣燙都去IPO了。
2022的火鍋江湖,看來又將風起雲湧。
關於奧運與火鍋的幾點思考
冬奧會看多了,結合火鍋業,餐見君有這麼幾點思考:
1
行業紅利漸退,就看誰更稀缺
參加奧運會,運動員們要4年磨一劍;而中國餐飲的平均壽命,才不到2年。
相比較運動員4年後拿到獎牌,火鍋店能在2年後活下來,一樣困難重重。
火鍋業因為流程簡單、對廚師依賴程度低、好複製,而被諸多創業者看好,資料顯示,線上火鍋門店數量在逐年增加,近兩年,新開的火鍋店佔比45%,而整體線上餐飲則是36%。
當大家一窩蜂去往一個行業找紅利吃時,這個行業基本就沒什麼紅利可吃了,剩下的,就是看誰更稀缺、誰的差異化更強,否則,只能哪兒來回哪兒去。
▲ 谷愛凌的驚天一跳
就像谷愛凌的前兩跳,本已落後其他選手,最後一跳,才實現驚天逆轉。她的“正滑左轉1620”,是第一次有人在正式比賽中做出,這也正是“谷愛凌的稀缺性”。
2
放棄經驗主義,隨時準備做出改變
前浪走得慢,就會被後浪拍。
從銷售上看,同一年(2020年開店,2021年統計)成立的新品牌單店的銷售,要高出老品牌成立的新店的48%,甚至高於老品牌2年以上老店30%。
很多老品牌的現狀,有些像羽生結弦,這位曾是奧運會、世錦賽、大獎賽總決賽的大滿貫,然而,在今年的冬奧會中,第一跳就出現失誤,後自稱“被冰討厭了”。
▲ 羽生結弦
而一些老品牌在勢能、客流、銷售量下降時,會不會也找出個“被冰討厭”的理由,而繼續依靠經驗行事?
後浪能追上並拍死前浪,不一定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很有可能是前浪對自己的錯誤舉動視而不見。
放棄經驗主義,不找藉口,尤其是老品牌,應做出隨時改變的準備。
3
找到自己的優勢和根
翻看幾個運動員的履歷後發現,不論是冬奧會冠軍、前短道速滑國家隊教練組組長王濛,還是本屆冬奧會奪得中國首金、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賽的6名運動員,都是東北人。
東北產雪,也產冬奧冠軍,像黑龍江七臺河市,一個常住人口不到69萬的城市,竟先後走出3位冬奧冠軍、3位特奧冠軍和7位世界冠軍,攬下100多塊世界級獎牌。
▲ 驚險刺激的短道速滑
滑雪、滑板、打出溜滑,要從娃娃抓起,自2013年起,陸續有學校將冰雪專案納入義務教育必修課。
東北產冬奧冠軍,就像廣東、廣西出游泳、跳水的苗子一樣,環境是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也是與生俱來的基因優勢。
做火鍋也是如此,你的根在哪裡,優勢就在哪裡。
像麻辣火鍋、牛油火鍋是川渝之地的優勢,作為外地人,你要是做辣鍋,必須得想清楚,你的辣鍋有何不同,或者就從當地飲食文化中尋找、挖掘,並放大優勢,以便與其他品牌進行非對稱競爭。
4
圍繞品牌,打造產品及周邊
隨著冬奧會的推進,吉祥物“冰墩墩”頻頻登上熱搜,全國上下開啟“搶墩”模式,而奧林匹克天貓官方旗艦店多款周邊幾乎“秒空”;
除了冰墩墩,有關冰雪運動的服飾、裝備、旅遊、專案培訓等產業,也紛紛火熱起來。
▲ 冰墩墩
如果把國家看成一個企業,冬奧會就是企業的活動主題,冰墩墩及冰雪周邊產業則是產品,這場宏大的運動賽事,亦可看作一場全球聯動的營銷事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我們都是最大贏家。
可見,火鍋店想做大品牌,提升銷量,主題、定位必須清晰,而後圍繞主題打造產品及周邊。
像海底撈,品牌主題並非“服務”,而是“顧客體驗”,餐廳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這一點展開。
“好服務”,更像是冰墩墩,是海底撈傾力打造的一個品牌形象(或認知),海底撈雖然提供很多免費的周邊服務,諸如美甲、擦鞋之類,但顧客體驗好,就會積累品牌資產。
再如巴奴,品牌主題是“產品主義”,毛肚則是“冰墩墩”,既是品牌符號,也是引流利器,無論是十大護法還是食材故事,都是為產品主義這個主題服務。
最後
要想人前顯貴,必定人後受罪,想成大器,還得歷經現實的百般雕琢。
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好做,正如沒有任何一個奧運專案容易拿冠軍一樣。
我們能做的,就是一遍遍地練習、試錯、然後奮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