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近日來自德國國防部的非正式訊息顯示,德國再次開始考慮購買F-35,但是短期內可能不會形成任何有效的決定。
對這一報道,德國政府的發言人沒有發表評論;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則表示,不會在一個軍事貿易專案正式通知國會之前進行公開確認或者評價。
德國“唯一”核武器來自美國
近些年來,是否採購F-35已經成為了德國內部不同陣營間相互角力的焦點之一。比如在2018年,德國一家媒體就釋出了這樣的新聞標題:“如果德國空軍司令膽敢再說一次要買F-35,他就得捲鋪蓋滾蛋。”
圍繞是否採購F-35的問題,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多的爭議,是因為對德國來說,這一問題涉及諸多矛盾,包括德國航空工業發展、美歐(北約組織)內部矛盾、對俄關係定位、核武器保持等多方面問題。
其中最為敏感的就是核武器問題:如果引進F-35,基本等同於支援美國繼續在德國進行軍事部署並在必要情況下由德國軍隊使用核武器。而德國國記憶體在巨大的反核力量。
因此,對於到底買不買F-35,德國至今沒有形成明確的共識,並導致了激烈的內部政治鬥爭。
德國境內目前擁有40枚左右B-61系列核炸彈,儲存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比歇爾軍用機場。該機場一共有11個可用於儲存核武器的地下設施,能為44枚核彈提供維護保養工作。
共有核武器政策:
美國經由共有核武器(Nuclear sharing)政策則提供核武器給其他沒有自己研發核武器的北約成員國。根據共享核武器的協議規定,核彈所在國有權且應當在戰時使用本國戰鬥機運輸美製核彈頭至戰區,甚至有權直接投放核彈頭。但是核彈最終的發射密碼仍在美軍手中。
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前,比歇爾軍用機場保有20枚核彈;2015年之後,美國將該基地的核彈部署數量上調了20枚左右,而且是最新的B61-12精確制導鑽地核彈。
這些核彈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由美軍的第702彈藥支援中隊負責,而投放則由德國空軍的第33戰鬥轟炸機中隊負責。
歐洲國家反核意願強烈
在全球範圍內,對於核戰爭後果的憂慮與恐懼是普遍且易於理解的。但對於歐洲國家來說,特別是德國,還存在一種特殊的國情:德國乃至歐洲社會環保意識很強,這種環保意識絕非僅停留在道德或經濟層面,而是牽涉到國家認同這一深層因素。
長久以來,歐洲國家一直在尋求一種不基於宗教信仰、王室榮耀、民族主義等因素而構築的民族國家認同意識。對於作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來說,這一點也尤其重要。
在這樣的精神需求下,歌頌和熱愛一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就構成了更為廣泛、自發的民族國家認同基礎。這也是歐洲境內各國政黨和許多民間組織都非常重視環保政策,甚至顯得有些激進的原因。
歐洲不遺餘力地推進新能源飛機的研發,甚至到了忽略技術侷限性和不顧經濟成本的地步。
而核汙染相比其他各種環境汙染,更具有破壞性,也更難以治理……因此,歐洲和德國多個政黨和環保組織,都將核設施和核武器視作猛虎,歐洲多國的反核電浪潮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德國聯邦議院曾以超過2/3的票數,通過了“德國政府應要求美國盟友從德國撤走核武器”的決議。
F-35:新型核武器載具
目前,德國的核武器載具是已經服役數十年的“狂風”戰鬥轟炸機。歷經多次延壽,這些飛機將在2025至2030年逐步退役。
目前,德國境內的核武器只能來自美國,而且也只會是B-61系列航空炸彈,因此經過特殊改裝的“狂風”戰鬥轟炸機是唯一的核武器載具。
這些能夠搭載美國B-61核彈的“狂風”經過特殊改裝,裝配有飛機監視與控制(AMAC)系統。在這些飛機上,飛行員必須輸入6/12位數字密碼。一旦密碼輸入錯誤,核彈內部的控制電路就會自毀,徹底失去作戰能力。
由於核武器能在極小的重量和尺寸下造成極大規模的破壞,因此任何一種核武器在設計時,其安全機制的核心就是預防非授權使用。因此,核武器的搭載和投放,必須在特定的硬體和軟體支援下,才能完成諸元裝定和保險解除等動作。
雖然“狂風”已近暮年,但德國一直沒有決意購買新的美式戰機來替換這些“狂風”轟炸機。最關鍵原因之一就是德國反核派試圖透過讓“狂風”轟炸機退役後無以為繼,讓美國部署在德國的核武器失去部署價值,進而從德國境內撤出。
但F-35的出現,對德國反核派來說,成了反核路上的巨大障礙:
F-35A是美國新一代核彈投放平臺。
對美國B-61核彈來說,新一代主力載機正是F-35A,確切地說是block4B及以上版本的機型。如果德國引進了F-35A,則反核派的這一關鍵策略就會完全失效。
因此,對於德國來說,F-35A實際上是與B-61核彈繫結在一起的作戰平臺。
不過眼下,由於俄羅斯與烏克蘭間的國際關係不斷加劇緊張,德國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外部戰爭壓力。加上德國正在參與歐洲“未來空戰系統”(FCAS)的研發,引進F-35必將對此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德國與F-35之間,必將繼續產生“說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