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這大傢伙叫"毀滅者"狙擊步槍,是印度的蒂魯吉拉伯利兵工廠仿製的南非NTW-20狙擊步槍,由於該狙擊步槍的口徑最大達到了驚人的20毫米,所以印度有人稱之為"手提狙擊炮"。
印度軍隊宣稱,該狙擊步槍採用了模組化的設計,根據不同的任務需要,其可以透過更換槍管以及槍栓的方式,發射三種不同口徑的彈藥,分別為12.7毫米14.5毫米以及20毫米。
狙擊步槍槍身+四個5發彈匣+兩腳架時,毀滅者的戰鬥全重為30kg。如果安裝的是12.7mm口徑的槍管,全長為1700mm,如果安裝的是14.5mm口徑槍管,全長則為驚人的2000mm。換裝20mm槍管後的長度並未公開,但推算的全長可能要超過2500mm!
所以這毀滅者狙擊步槍不僅長而且還特重,不適合作為單兵狙擊武器使用,最少也需要兩人一起相互配合,讓觀察手負擔一部分配件或彈藥。
NTW-20型裝備一件8倍瞄準鏡(中國外貿型12.7毫米NSG-50大狙的CS/OS20白光瞄準鏡是4-15倍可調),安裝在可拆卸座架上的瞄準鏡帶有視差調節功能,以及整體式彈道高低修正鈕,並沒有設計安裝普通瞄準具。摺疊雙腳架安裝在槍匣下,一個手提把手和一個瞄準鏡保護框架安裝在槍匣上面。
印度軍隊認為毀滅者威力大射程遠,所以從2016年以來為駐紮在高原的山地師購買了1000支“毀滅者”,印軍人員表示它可以“極大地壓制對面的步兵火力”。
本來呢,對付印軍採購的以色列7.62毫米內格夫NG7機槍,咱們也不必換裝7.62毫米機槍與之對射,直接“不講武德”出35毫米QLU-11狙擊榴就OK了:
現在印軍山地師專門裝備“毀滅者”手提狙擊炮,咱們還是出35毫米狙擊榴?
那還怎麼叫“不講武德”?
“不講武德”的標準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量大”,總之必須穩壓一頭!
咱們也不用去研製什麼25毫米30毫米手提狙擊炮,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咱們用這兩樣裝備對付即可:
第一種是CH-817微型無人攻擊機,另外有一個形象的外號-飛行手雷。
這飛行手雷的速度也不算慢,每秒可飛行18米,續航時間為15分鐘,算下來能飛16000多米,也就是說它能飛到16公里外去轟炸目標。而且飛行手雷能夠做到定點轟炸,做好導航定位,就能自動飛去執行任務,到達地點後可以手動轟炸,也可以自動轟炸。
經常有人發愁敵人狙擊手精心偽裝後不容易發現,這倒是真的,隔著兩三千米遠確實很難。但是CH-817可以飛到狙擊手頭頂上去慢慢搜尋,別忘了飛行手雷的戰鬥部也可以換成各種觀瞄裝置-紅外成像、微光、白光。負責偵測的CH-817發現目標後,另外一枚帶戰鬥部的就可以飛下去摧毀目標了。
而且還有一種辦法,咱們包裝箱不是15聯裝嘛,就算沒有發現敵人狙擊手具體位置,只要懷疑可能藏身處炸一顆就是,誰叫咱飛行手雷多呢?再說了,遠隔著十幾公里,你20毫米毀滅者能奈我何?近的話哪怕幾百米,咱們操控飛行手雷的戰士躲在障礙物後面能炸你狙擊手,你狙擊手同樣無可奈何。
第二種是QN-202微型導彈系統。
QN-202單兵導彈全套武器系統:
1、單兵揹負式儲存箱重約5公斤,一次性攜帶6枚導彈
2、槍式發射器,重量約3.5公斤,發射器上方為瞄準顯示器,左側為控制器,方便士兵搜尋目標並鎖定發射
3、6枚導彈,重7.2公斤
QN-202單兵導彈全系統重約16公斤,微型導彈射程2公里。該導彈配屬步兵班,作為步兵班組的支援火力。
如果嫌2公里射程太近,沒問題,WS-30微型無人機可以攜帶4枚QN-202微型導彈,即可作為戰場偵察,也可作為火力打擊,讓小型無人機也具備了戰術打擊能力,尤其是打擊輕型裝甲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對50mm厚的均質鋼裝甲穿透率大於80%,有效殺傷半徑大於6m。
有些朋友難免有疑問,這些裝備價格不菲吧,用來對付印軍的毀滅者手提狙擊炮是否划算?
我們看一個數據:相較於2020年的GDP總數,中國2021年的增幅總量高達3萬億美元。要知道2020年印度的GDP摺合成美元也不過是2.87萬億美元,2021年據專家的推算可能將會達到3萬億美元的總量,也就是說,中國這一年GDP的增量就相當於印度一年GDP的總和。
另外由於印度第二產業也就是工業總產值在GDP的佔比僅為20%左右,更能直接轉化為戰爭潛力(武器裝備)的工業總產值則是印度的13.2倍!(GDP只是印度的6倍左右)
就小編個人而言,實際上更希望多用射程480公里,口徑370毫米的PHL-191火箭炮打狙擊手,因為咱們火箭彈的精度真做得到:
這還不是帶戰鬥部的彈頭,真要370毫米彈頭命中,保證方圓一百米內的狙擊手都昇天
總之用綜合國力,用咱們恐怖的大規模生產能力,去壓制去戰勝他們。簡單一句話,能用錢去砸死敵人,就絕不犧牲咱們戰士的生命!這也能真的體現全民參戰,畢竟這些無人機這些導彈,都是大家納稅貢獻出來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