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
這是張學良晚年,評價自己的一句話。他始終認為,自己的人生從36歲後,就已經結束了。
當然,他這麼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36歲發動西安事變後,他開始了長達50多年的軟禁生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蔣介石的全面潰敗、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的崛起,這一切似乎都與他隔絕了。
1990年,中國臺灣當局通知他:你自由了!
此時的張學良,已由昔日英氣帥朗的“少帥”,變成了一個9旬老人。他的視力很差、頭髮禿掉了大半,蹣跚的步伐出賣了他的年齡。
張學良晚年
張學良的重獲自由,對中國臺灣的媒體來說,無疑是一個特大新聞。那段時間的報紙頭條,一直圍繞著他和趙四小姐。
而在海峽的另一岸,也有一個群體正在為張學良的重獲自由而興奮和高興,他們是:昔日的東北軍老兵及將領。
1936年,張學良被軟禁後,近20萬東北軍群龍無首。雖然登上送老蔣回去的飛機前,張學良曾把弟兄們託付給楊虎城將軍。但楊將軍當時自身難保,他在1937年1月就被老蔣撤了職,並在同年6月被送到國外考察。
此後東北軍的經歷,可謂是一把辛酸淚。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等到少帥重獲自由的這一天。
聽說張學良重獲自由,在北京的呂正操將軍坐不住了。作為張學良當年的老部下,呂正操曾多次表示:有生之年,一定要再見一次少帥。
重逢的機會終於來臨。1991年3月份,張學良獲批離開中國臺灣,去美國探親。兩個月後,呂正操經組織批准,前往美國與他會面。
分別55年,再相見時,一個90歲,一個87歲。一個是“無官無職”的普通老人,一個是新中國開國上將。
在親友的見證下,他們憶往昔,談未來。期間,有一番對話是相當令人震撼的。
當時,張學良問起東北軍在抗日戰場上的表現。呂正操提到了很多他們倆的老熟人。這些人,多數都戰死沙場。聽完這些,張學良感慨道:
那我做了什麼?我自個兒說真的,不是說笑,也不是謙虛,我對國傢什麼貢獻也沒有。
說這話時,張學良無疑是落寞的,他為自己錯過抗日戰爭而遺憾。對他來說,這是畢生之憾,是註定無法彌補的錯過。
張學良這話一出,現場陪著他的親友們,都不知該如何安慰。此時,呂正操將軍卻霸氣地接了這樣一句話:
您這一生做西安事變這一件事就行了,打日本別人替您打了嘛,東北軍替您打了嘛。
張學良和呂正操
此話一出,現場無人反駁。毫無疑問,呂正操將軍的話裡有兩個重點:
其一,肯定了西安事變的意義,這一點無需筆者再多說;
其二,則是本期要跟大家重點談的問題,近20萬東北軍在群龍無首後,經歷了什麼?
在過去幾十年裡,很多人質疑過東北軍,說他們丟了東北,說他們都是孬種。
四川人喊著“川人從未負國”,湖南人念著“無湘不成軍”,而東北軍呢?“九·一八”之恥是他們一輩子都抹不掉的。而張學良,更是為此揹負大半輩子罵名。是的,恥辱就是恥辱!哪怕你說:是上鋒下令不讓我打!
但與此同時,筆者也希望大家能明白一點:至少在西安事變後,很多出身東北軍的將領,都在抗日戰場上打出了血性。
這些將領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繼續留在國軍部隊裡的。
因為西安事變,他們受到老蔣嫡系一次次排擠。撤退時,負責掩護的往往是他們;沒有任何支援,跟鬼子幹到全軍覆沒的,也往往是他們。他們,是悲情的英雄。
另一類,則是在西安事變後,果斷加入我軍陣營的。
他們受到了重用,用一次次完美的勝利贏得了尊重。1955年授銜,原東北軍出身的將領,共有25名之多:其中包括開國上將1名,中將1名,少將23名。相信,這一數字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
世人說他們這麼拼命是為血“九·一八事變”之恥,是怕被子孫後代戳脊梁骨罵,不管是否真是因為這些,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都應該被世人記住。
本期,魂說跟大家說的,就是這群曾受盡委屈的將士。不知,在聽過他們的經歷後,您是否願意跟我一樣,喊他們一句:英雄?
一:蔣介石對東北軍的“瘋狂打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學良之所以會發動西安事變,跟大量部下天天喊著“我們要打回東北”、“我們不想活得這麼窩囊”,是有很大關係的。
在西安事變前,張學良曾花大價錢,讓人從國外買回一箱箱美酒。他把酒放在席面上,卻不允許東北軍將領們喝。他抹著淚說:
我將此酒送你們每人兩瓶!請你們等待時機,漢卿將率你們披甲還鄉,收復失地。那時,再用此酒與諸位痛飲於鴨綠江邊,以洗加在我們頭上“不抵抗將軍”的恥辱,以謝國人!
當時,東北軍將士們,放聲大哭。
不久,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成為了影響中國歷史的人。
老蔣應允張、楊的請求後,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上飛機前,他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他對楊虎城說:假如我萬一回不來,東北軍即完全歸你指揮。
此後,張學良被軟禁,而東北軍則遭受了蔣介石的“瘋狂報復”。概括起來,老蔣用了兩個手段:
其一,整編壓縮。1937年6月,蔣介石命令劉峙主持召開了針對東北軍的開封整編會議。老蔣“釜底抽薪”,將原甲級師壓縮到丙級師,將原每軍五個師壓到兩個師。
其二,將東北軍兵力分別安置到各地,河南南陽、安徽毫州、陝西咸陽等,都有東北軍入駐。老蔣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讓他們星散四方,無法互相聯絡。
這些事,失去自由的張學良當然知道。只是他,已毫無還手之力。他只能自我安慰:雖然東北軍已七零八落,但他們仍在抗日戰場上,能抗日就是好的……
於是,在“七七事變”後,張學良曾發表了一篇名為《告東北將士書》的文章,上寫:
我親愛的將士們,抗日復土的光榮責任,已經落到我們的肩頭上了!……你們加強訓練,待命殺敵,務求收回我們的白山黑水……
這篇文章,被傳到每一個有東北軍群體的部隊裡。此後:
1937年的淞滬會戰,有他們。
當日寇大肆轟炸上海時,67軍軍長吳克仁率東北軍前來。這個鐵骨錚錚的東北漢子,受傷不下火線,別人撤,他不撤,最終死在戰場。67軍,亦是全軍覆沒。
吳克仁將軍是淞滬會戰中犧牲的14名將軍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位軍長級將領。與他一起犧牲的,還有參謀長關相崗,107師師長金奎壁。
1937年12月的,南京保衛戰,有他們。
當時,東北軍57軍奉命增援,萬毅將軍率團衝在前面,同樣幾乎全軍覆沒,血染長江。
1938年1月的,淮河戰役,有他們。
東北軍51軍于學忠將軍,率部與鬼子決戰於淮河之上。日軍飛機在上,老蔣卻連一臺高射炮都不給他們,但就算是這樣,東北軍仍創下以輕機槍擊落一架敵機的奇蹟。此戰,東北軍血染淮河。
1938年,臺兒莊大捷,有他們。
參加這一仗的東北軍,是333旅的王肇治將軍,東北軍死傷1400多人。
除了這些衝在最前面的將士外,還有很多東北軍將領,老蔣則完全忽略了他們。比如,直接參與西安事變的白鳳翔將軍,因為遲遲得不到中央軍的彈藥補給,不得不變賣家產、購置武器,最後於1940年被日本特務毒死。
雖然各大戰役,都有東北軍的影子,但為何當時的老百姓卻很少聽到國軍對他們的嘉獎?呂正操將軍晚年,曾一針見血地道出原因,他說:
蔣介石見哪裡危險就派他們去哪裡。上海作戰,蔣介石的嫡系撤退了,讓東北軍當後衛,他們渡江時淹死了很多人。人死了,他不但不加褒獎、不給撫卹,還就地取消這個部隊的番號。
就這樣,到抗日戰爭結束時,有建制的東北軍已不剩多少。當這一切發生時,張學良被關著,楊虎城被關著,他們都無能為力。
二:周總理一錘定音:發展他們
張學良晚年時,曾對親人們說:“我在中國人裡只佩服幾個人,周恩來是第一人!”在任何時候,張學良都毫不掩飾對周總理的敬意。
而作為我軍介入西安事變的領頭人,周總理當然明白:張學良當時的壓力與苦楚。因此,對於這些備受排擠的東北軍,我軍總是各種照顧:
在關鍵時候,咱們願意對他們“拔刀相助”。東北軍51軍入魯,遭到日軍狙擊,我軍彭雪楓將軍率部出現,助東北軍兄弟順利突圍。
在關鍵時候,咱們願意做他們的“後勤保障”。東北軍57軍要過大運河,我軍跟老百姓關係好,船隻都是咱們去給他們借的,還把他們的大量傷員留下來救治,治好了才給送回去。
在關鍵時候,咱們願意做他們的“情報員”。聽說他們有困難,我八路軍山東縱隊張經武司令員親自上門,送上絕密情報。
而對於那些有意加入我軍的將領們,周總理的方針也很明確,4個字:發展他們!
關於這些將領,筆者只舉3個例子:開國上將呂正操將軍,開國中將萬毅將軍,開國少將解方將軍。這3位將軍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曾當過張學良的副官。
他們之所以會棄暗投明,很大原因都是:蔣介石逼的。
先說呂正操將軍。
呂正操曾是張學良的秘書加副官,後又被提拔為團長,跟張學良關係極好。張學良被關後,呂正操對老蔣深惡痛絕。
1937年,呂正操的691團又一次被老蔣留下了殿後。當他們好不容易突破日軍包圍時,才發現兄弟部隊早就棄他們不顧,跑遠了。
東北將士們一個個都寒了心,問呂正操:“團長,我們接下來怎麼辦!”呂正操氣不過,直接拉著部隊北上,到敵後打游擊去了。
從此,我冀中平原多了一員猛將,地雷戰、地道戰、平原游擊隊,硬打得鬼子找不到北,可把聶榮臻司令樂壞了。
再說萬毅將軍!
萬毅將軍,是張學良一手提拔起來的猛將,是當時東北軍裡最年輕的團長。西安事變後,萬毅曾被蔣介石關了整整8個月。
出來後,其忠勇之氣不改,頻頻再發表愛國言論,多次受到威脅。這一情況被周總理得知後,當即通知在東北的地下黨:“你們去看看萬毅,如果能發展就發展他。”
就這樣,萬毅秘密加入我黨,並在此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立下赫赫戰功。老百姓中更是盛傳這樣的話:鬼子不怕一萬,就怕萬毅。後來,萬毅因臉部中彈,人送外號:酒窩將軍。
最後,再說解方將軍。
解方將軍,曾是張學良弟弟張學銘的“伴讀”,與張家人多有往來。918事變後,解方非常苦悶,一直在努力尋找抗日救國的力量。在這種情況下,他於西安事變前被我黨發展,後一直在國軍內部“潛伏”。
直到1941年,解方才完全任務,安全到達延安。此後,他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中,都是一員猛將。
對這些出身東北軍的將士們,周總理的感情很深。雖然他一次次想救張學良出來,都未能如願。但周總理能照顧好這些東北軍兄弟,對張學良來說,也算是一種安慰了。
三:他們為何那麼尊重張學良?你看看張學良早年為他們做了些什麼!
這些東北軍愛國將領,不管是留在國軍的,還是明智地加入我軍的,都有一個重要特點: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尊重張學良。
1991年,當張學良感嘆自己錯過抗戰、對國家沒貢獻時,呂正操之所以會說“東北軍替您打了”,無疑就體現了這種尊重。事實上,除了呂正操之外,萬毅、解方也都是一樣。
而敗退到臺灣的東北軍老兵們,亦是如此。
張學良被關在臺灣時,有一次,蔣介石終於同意讓十幾個東北老部下去看看他。他們聊了很久後,都不願意離開,一個個圍坐在張學良身旁落淚,生怕以後再也見不著了。
送他們來的國民黨警衛,只能一催再催。到最後,張學良怕他們這樣會惹禍上身,便喊了句口令:“所有人,列隊!向後轉,開步走!”
這些年邁的老兵,果然一個個都站了起來,聽他的話列隊離開。這一幕,讓國民黨警衛們看呆了,他們不明白:關了這麼多年的張學良,怎麼還能有如此影響力!
這種尊重的源頭到底是什麼?難道真的是因為他昔日少帥的身份,顯然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他惜才。
呂正操將軍,出生遼寧毛祁鎮山後村,一個窮得叮噹響的農民家庭,17歲參加東北軍。要不是張學良第一個發現他有本事,把他送到東北講武堂進行系統化軍事學習,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開國上將。
萬毅將軍,同樣是出生貧苦人家,18歲參加東北軍。張學良一樣是出錢出力,把他送進了東北講武堂。畢業時,他的各科總成績第一,張學良親送他指揮刀。29歲,張學良就把他提拔為團長。
後來,萬毅因跟老蔣派來的政訓員打架,被蔣介石盯上了。老蔣曾當著張學良的面,痛斥萬毅:“你們有個團長很反動!”張學良聽完當場“護犢子”,硬是把萬毅保了下來。若非當時張學良的維護,我們很難想象萬毅的處境會有多危險。
1990年張學良重獲自由,萬毅曾特意寫信祝賀。在信中,萬毅尊其為“漢卿我師”,落筆自稱:學生謹掬虔誠。
尾聲:
張學良絕不是一個“完美式”的英雄,他的性格很複雜,也曾做錯過不少事。所以他始終認為,自己對國家是沒有任何貢獻的,但不管怎麼說,周總理對他的評價始終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而我軍對於張學良的那些抗日部下,也一直是極為尊重的,哪怕他們是國軍陣營:比如戰死的吳克仁中將,如今的淞滬會戰紀念館裡,他的照片高高地掛在牆上;比如白鳳翔將軍,早早地入選了我國抗日英烈名錄。
東北軍裡,並非個個都是英雄,畢竟其中也有投靠汪偽的敗類。但那些在抗日戰場上拼過命的,應該被我們記住。
東北軍有他們,是張學良之幸,彌補了他的一大遺憾。他們,是張學良的驕傲。
東北軍有他們,亦是中國之幸。他們,也應該成為國人的驕傲。
謹以此文,紀念這些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