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授銜的“十大元帥”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他們戰功赫赫,在新中國解放鬥爭中都立下了不世之功。而十大元帥中,代表中野的劉伯承將軍,大家更是不陌生,在十大元帥中唯一被賦予“軍神”的稱號。
說到軍神,其實在近代史中還有一個人物,他就是朱總司令的老領導——蔡鍔將軍。在蔡鍔的言傳身教下,朱德開始對戰爭和革命進行深度的思考,最終選擇脫離舊式軍隊,而加入共產黨。可惜蔡鍔將軍,天妒英才,1916年年僅34歲便去世了。
兩次受傷堪稱軍神
劉伯承在19歲時,辛亥革命爆發,成為壓垮清政府的最後一顆稻草,當時的劉伯承決定前往參軍,有人問他:
“革命是要流血的是要有人犧牲的,你才19歲,你就大膽投身其中,你不怕死嗎?”
而劉伯承慨然答道:
“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應當救民於水深火熱,豈能獨善自身?我們是為整個民族的興亡而奮鬥!”
在軍隊中,劉伯承的軍事天賦逐漸顯露出來,經過刻苦的努力,在各項考核中均能拔得頭籌,深得熊克武將軍的器重,劉伯承也升到了連長的職位。
在討袁戰役失敗後,23歲的劉伯承又憑藉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拉起一支400人的隊伍,組成了川東護國軍第4支隊。就在這個時候,劉伯承在攻打豐都時,由於獲得情報有誤,導致軍隊被圍困,在這次突圍中,劉伯承失去了他的右眼。
記得在小學課本中,就有《軍神》這篇課文,講述了當時24歲的劉伯承,右眼中彈,在治療過程中為了不損害大腦,而堅持在不施麻藥的狀態下,請德國醫生為其做手術的事情,這件事深深震撼到了德國醫生,被這位醫生稱為“軍神”。
之後劉伯承又參加了北伐軍,討伐吳佩孚的戰爭中右腿中彈負傷,前往成都治療。在治療期間,他對於戰爭的意義又有了不同的思考。認為無論怎樣戰爭,都是一種狗咬狗的爭地盤的鬥爭,最終受苦的還是人民,他開始對自己的軍旅生活和戰爭的意義進行思考。
就在養傷和反思時,他結識了中國共產主義者楊闇公和吳玉章,在二人的影響下,劉伯承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並堅定只有共產主義思想,才是真正的為人民謀福利。
在傷勢逐漸好轉後,劉伯承還是堅持早點出院,當醫生送給他一條柺杖時,劉伯承謝絕了:“軍人哪裡有拄著柺杖上戰場的?”
醫生不解:“怎麼?你的腿這樣了還想上戰場?”
劉伯承徑直走出了醫院,醫生看著他的背影,搖了搖頭:“簡直是瘋了!”
對於一個失去右眼、右腿殘疾的人來說,基本上可以說是與軍旅生涯就此告別。可劉伯承就這樣不僅獲得“軍神”的稱號,更是拖著一條腿,從陽明堡打到了大別山,從南京解放到了昌都。
1926年5月,劉伯承經楊闇公、吳玉章二人的介紹下,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北伐戰爭中發動了瀘順起義,在167天的起義過程中,劉伯承開始在盡情表現著他的軍事才能,調兵遣將指揮有方。可這次起義最終由於部下不能充分地配合而失敗,失敗之後,僅劉伯承一人逃了出來。而當時劉伯承所積攢下的人脈,為之後中野解放西南奠定了基礎。
而在四川從軍的這段經歷中,劉伯承不僅有了很高的資歷,從排長很快升至軍長。而且在雲南和四川的多次交涉中,劉伯承和朱德也成為了知心朋友,二人也都為新中國的建立而不斷進行探索。
在上海被兒子出賣
劉伯承在瀘順起義失敗後,輾轉來到了南昌,擔任南昌起義的總參謀長。可惜南昌起義失敗之後,軍隊受到了嚴重的損失,之後葉劍英、葉挺等人領導了廣州起義,朱德、陳毅帶著一小隻部隊發動了湘南起義,周恩來送往香港養病,而劉伯承也借道香港到達了上海。
可就在上海後不久,黨中央卻安排劉伯承赴蘇聯軍事學院學習,為何黨中央在這時會突然對劉伯承做出如此的安排呢?而在劉伯承元帥的回憶錄中,曾經提到自己此時在上海被逆子出賣的事情。
原來,早在1910年,劉伯承便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接受了家裡所安排的婚事,與程宜芝結婚,程宜芝在1912年也生下來一個孩子,名叫劉俊泰。孩子出生的當年,劉伯承投身軍旅,音信全無。
而此時的劉伯承正在參軍打仗,根本無暇顧及家庭,劉俊泰是被程宜芝一手帶大的,由於程宜芝的過分溺愛,最終養成了孩子游手好閒的毛病。
劉伯承到達上海之後,劉俊泰聽說後也到上海找到了自己的父親,劉伯承安排兒子到學校讀書。可此時15歲的劉俊泰不僅很多習慣沒有改正,反而在上海這個大城市中還染上了闊少爺的壞毛病。
有一天,劉俊泰與幾個風塵女子鬼混後,把其中一名女子領回了家裡。劉伯承對兒子的行為立馬警覺,只聽兒子說說:“我準備結婚,需要一筆錢,希望你能盡力相助。”
當時的劉伯承一氣之下,就打了兒子幾個巴掌。劉伯承說:
“我一不做官,非達官貴人。二不經商,非富商巨賈。而是連年奔波,戎馬疆場,手頭並無積蓄,這是其一。其二,即使我有錢,也不能給你。你早已成年,應該正道直行,自食其力,而不應揮霍浪費,靠別人的蔭庇,那樣就會害了你自己。”
他兒子一聽這話,就厲聲說道:“那好,我們走著瞧!”
南昌起義之後,全國四處都在抓捕劉伯承。而劉伯承一看兒子是這種態度,就明白肯定是要去告密,必須馬上轉移。
兒子果然一口氣跑到了巡捕房:“你們翻遍上海要抓劉伯承,我知道他住在哪兒。”
可不久巡捕房的人來搜捕時,早有準備的劉伯承便已轉移,巡捕房的人撲了個空。就這樣躲過了反派的追捕。而劉俊泰據說也獲得了巡捕房獎勵的一筆錢。
事後劉伯承知道勃然大怒,之後也再也沒有見過沒有感情的妻子程宜芝,和那個出賣自己的兒子劉俊泰。
這是妥妥的“坑爹”呀!但要知道,劉伯承在之後的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是多次戰爭取勝的關鍵性人物,如果當時劉伯承被捕,對於很多戰爭的走向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而黨組織為了保護好劉伯承,受到這樣的訊息後,馬上決定安排劉伯承、吳玉章等人去蘇聯學習。此時還來不及和兒子多交流的劉伯承,只能在無奈之下前往蘇聯,一方面進行深造,也更好地躲避國民黨的追捕。
蘇聯歸來翻譯教材
在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劉伯承結識了一同來學習的共產黨員左權。這讓劉伯承在完全聽不懂語言的環境下,有了一個可以交談的人,不至於那麼的乏味。
在蘇聯,劉伯承對於俄語最初可謂是一竅不通,但劉伯承的刻苦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劉伯承看到俄文就像看到錢一樣,看到試題就像看到敵人一樣,晚上不睡覺也要努力地去學習。因為他知道自己揹負著整個中國的命運,自己鬆懈一分,將意為著中國又多了幾位犧牲的烈士。所以即便困難,他仍然硬著頭皮進行攻克。
現在的人們要掌握一門外語,最快可能也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對書籍進行閱讀,而劉伯承在蘇聯夜以繼日地學習,只用了幾個月便熟練掌握了俄語,基本上可以閱讀俄語的書籍。
不僅在語言方面劉伯承下了巨大的努力,在軍事訓練上,劉伯承也絲毫沒有懈怠,在一學期考試成績下來後,劉伯承的射擊和跑步未能及格。由於劉伯承右眼失明,用左眼射擊則沒有優勢。而之前由於右腿有傷,在跑步中也沒有優勢。
劉伯承看到自己的成績後,便用了大量的時間訓練自己的跑步和左眼瞄準射擊。就這樣,劉伯承以這殘疾的身體,依然在各項考核中拔得頭籌。所下的努力可想而知。而三年學成之時,劉伯承已將《合同戰術》等軍事書籍翻譯了出來。
1930年初,劉伯承完成了自己在蘇聯的學業,與左權等人從蘇聯經滿洲里回國抵達上海,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當時的上海,白色恐怖如影隨形,所有的中共機關全部從事地下活動。
而此時駐紮在上海的周恩來,則交給劉伯承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翻譯俄文資料。尤其是翻譯軍事資料,以及編訂軍事教材。為軍委訓練和各地的武裝鬥爭的培養做準備。
但在當時,由於外文資料的嚴重缺乏,工作條件也很差,黨組織想盡辦法找來了一些俄文的軍事教材和翻譯參考資料。劉伯承只要拿到一份資料,就會挑燈夜讀,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
當時的劉伯承在上海可謂是沒有任何閒暇時間,白天劉伯承要去閘北等一些地方上軍事課,一有時間就四處奔走的聯絡工作。一到晚上就用黑布遮住燈光,自己在燈光下一字一句地翻譯俄文資料,有時一干就到黎明。
當時的劉伯承只有一隻左眼,當時由於長時間的夜間工作,劉伯承的左眼被過度使用,逐漸地腫脹、發炎、脹痛……,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蘇聯步兵作戰條令》這本書就被完全翻譯出來。並且發表了《現在游擊隊要解答的問題》《到敵人後方開展游擊戰爭的幾個教訓》等多篇論文。
第二次婚姻格外謹慎
看到劉伯承在上海如此的辛苦,周恩來便想為其找個夫人照顧他,周恩來對劉伯承說:“伯承同志,你的婚姻生活就是大家的事,是我黨工作上的一個重要部分,可是我不會贊同黨組織搞‘包辦婚姻’,如今又是戀愛自由,婚姻自由嘛。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伯承同志,你對'西施'究竟有什麼要求?”
可劉伯承聽到周恩來這樣說後,笑了起來:“你看看,我這個殘疾人,工作的時候很不方便,要找,也要找一個身體健康,生活樸素,有一定文化,能吃苦耐勞,最重要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可見劉伯承在經歷自己兒子的出賣後,對於自己的第二次婚姻顯得格外謹慎。
直到紅軍長征過草地時,劉伯承認識了來自大別山的汪榮華,但當時汪榮華並不知道劉伯承的名字和身份。
到達陝北之後,中央派代表團前來慰問紅二、紅四方面軍,當時帶著圓圓眼鏡,散發軍人氣質的劉伯承再一次進入汪榮華的視野。
汪榮華指著劉伯承,對旁邊的陳名義問道:“那一位佩戴眼鏡的同志,模樣很有學問,他是誰?”當汪榮華知道是劉伯承時,便對劉伯承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當任弼時看到劉伯承仍在自己縫補衣服,任弼時於心不忍,便讓汪榮華前來照顧。汪榮華就這樣,與劉伯承的相見的機會變得多了起來,而在軍營生活稍有空餘,劉伯承就幫助汪榮華學習軍事、政治、文化。汪榮華的每一個小進步,都讓劉伯承十分高興。
這是44歲的劉伯承第一次寫情書,第一次戀愛。而19歲的汪榮華剛剛經過長征的艱辛後,第一次戀愛就這樣發生了。1936年中秋,兩人結婚了。而劉伯承最終與汪榮華白頭偕老,和汪榮華五個孩子中,只有女兒劉華北為革命而犧牲,其餘四位也都成為少將。
新中國成立之後,劉伯承寫信給程宜芝,希望和她商量一下母子二人的計劃和安排,以解決當時她的困難。但程宜芝拒絕了。
此時的程宜芝早已知道,劉伯承的身邊已經有一位志同道合的佳人相伴,所以面對劉伯承家庭的幸福美滿,自己也不願打擾他們的生活,也不願被他們打擾,她包容了劉伯承,也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程宜芝在回信中寫道:
“我也不會去你那裡,你也不用回來,我沒什麼麻煩事需要你幫助解決的,對你也沒什麼怨言,只希望你挑起老百姓給的千斤重擔,勤勉國事。我們母子現在成分評為紅軍親屬,已經得到政府部門的照顧,每個月有五斗米的補貼,就不讓你分心了。”
四川老家的原配夫人程宜芝於1957年因病去世,而不成器的兒子劉俊泰也於1969年病逝在了老家。
結語:
從一個家庭的角度來看,劉伯承將大量的時間奉獻給了革命事業,他無暇顧及妻兒,對於劉俊泰有著一份虧欠,可無論怎樣虧欠,出賣自己的親生父親,也是社會所不能容忍的。如果換做旁人,在面對親人的背叛後,是否還會堅持自己革命的理想?是否已是萬念俱灰?可劉伯承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即便被親人的出賣,也依然有著滿腔熱血。
每一位革命家都是不易,面對炮火的紛飛,面對親人的背叛,面對身體的殘疾,面對親人的離世,依然堅持自己革命的理想,依然想著受苦的中國人民,想著中國美好的未來,最終劉伯承成為了中國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針。以他的功績被評為元帥,當之無愧!這就是我們的前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