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國家公園欽利組(上三疊紀形成的地層,由河流相、湖相、沼澤相及風成沉積組成)中具有彩色條帶的錐狀隆起,是“藍色彌撒”的一部分,同時也是2.2億到2.25億年前形成的一種地質特徵。圖片來源:NPS
地球上的岩石是怎麼鏽蝕,然後變紅呢?由羅格斯大學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見解,有助於解決距今超過2億年前的晚三疊紀時期的遺留問題。那時候地球上的溫室氣體含量極高,可以作為預測未來地球面貌的模型。
羅格斯大學新布朗斯維克分校的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助理教授、論文第一作者Christopher J. Lepre說:“我們在新澤西州和美國西南部岩石上看到的紅色,均緣於一種自然礦物——赤鐵礦。據瞭解,紅色赤鐵礦構成了地球上的‘紅層’地貌,以及火星的面貌。我們的研究為理解這種紅色的形成時間,其中發生的化學反應以及赤鐵礦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重要幫助。”該研究成果由Lepre和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科學家共同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這項研究挑戰了人們的傳統認知。以往的理論認為,赤鐵礦或無法用於解釋在遠古時期出現的現象,因為它是自然化學變化的一種產物,出現時間較紅層開始沉積的時間晚許多。
圖片來源:Pixabay
Lepre認為赤鐵礦濃度準確記錄了在晚三疊紀1450萬年間,位於泛大陸(古代超級大陸)的一些平原上的季風和降雨(資訊)。藉助這一資訊,他評估了環境變化、氣候及陸地脊椎動物演化之間的關係。
Lepre檢測了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國家公園欽利組地層中鑽取的518米長巖芯中的一部分,這一樣本目前儲存在羅格斯大學。羅格斯大學新布朗斯維克分校的Emeritus Dennis V. Kent教授為一支由羅格斯大學領導的團隊檢測了同樣的巖芯,發現由於木星和金星的引力牽引,地球軌道的長度每隔40.5萬年會被略微拉長,且此變化將對地球氣候產生至少2.15億年的影響,這一發現使得科學家們可以更好地確定恐龍繁衍等事件發生的時間。
Lepre根據紅色岩石的可見光譜,確定了其中的赤鐵礦濃度。據科學家們瞭解,這是首次用該方法研究如此古老的岩石樣本。這些紅色岩石樣本可以追溯到距今超過2億年的晚三疊紀。很多科學家認為岩石中的紅色是距今不久前,其中的鐵元素和空氣反應產生的,就像腳踏車生鏽那樣。因此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赤鐵礦和它的紅色並不重要。
圖片來源:Pixabay
Lepre認為,“實際上,這些赤鐵礦很古老,有可能是古代土壤和氣候變化相互作用的產物。這些氣候資訊有助於我們梳理出獸腳亞目恐龍(霸王龍和現代鳥類的早期祖先)正處於上升趨勢時,陸地動物和植被情況發生變化的誘因——比如,這些是由於氣候變化導致還是受小行星撞擊的影響。”
與納瓦霍族(Navajo Nation)成員合作的科學家們已經提交了一份價值百萬美元的基金申請書,希望在科羅拉多平原鑽取更多巖芯,其中包括能夠記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快速變化的岩石。近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翻倍的結論,也是透過相似的方法驗證的。
翻譯:張宇哲
審校:董子晨曦
引進來源:美國羅格斯大學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