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兵場上練兵忙,炊事班裡飯菜香。”結束一上午的通訊裝備修理訓練,火箭軍某旅通訊營二級軍士長曹軍建走進食堂,喝了一碗熱乎乎的可樂薑湯,頓覺渾身暖呼呼的。可別小看這碗薑湯,它是該旅不久前投入執行的軍營“智慧食堂”,針對當前駐地氣溫突降、冬季訓練耗能多、官兵熱量需求增大的實際而量身定製的。在當天的食譜中,他們還專門增加了土豆牛腩、紅棗枸杞銀耳粥等菜品,兼顧官兵口味和營養的需要,為練兵備戰持續加註“胃動力”。
“在受領‘智慧食堂’試點任務後,我們經過充分調研發現,當前基層部隊飲食保障存在的‘管理理念滯後、管理方式粗放、裝置手段低效、綜合效益不高’等問題,導致人力成本投資大,制約了戰鬥力發展。”該旅保障部部長曹邦瑞介紹,他們著眼滿足部隊現代後勤建設需求,探索實踐“智慧食堂”創新理念,綜合運用智慧技術,搭設給養資訊平臺,改造升級炊事裝置,施行“線上”伙食監管,推進飲食保障資訊化,提升精準、智慧、高效保障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
“智慧食堂”以智慧平臺、智慧餐廳、智慧廚房和智慧監管為主體,配套自動洗菜機、多功能切菜機、炒菜機器人等9類56臺自動化裝置,依託資訊網路將食堂、營連和機關有機聯結起來,實現對官兵資訊、就餐管理、餐廚環境、物資管理、食譜定製、經濟民主6類資料融合共享和分析加工,為伙食保障全程提供資訊支撐,實現精準管控、精實保障。
筆者跟隨通訊營官兵走進食堂,看到門口一對AI通道式攝像頭兩隻“眼睛”不停閃爍,螢幕上實時顯示就餐人數。“蒜蓉粉絲蝦和醬牛肉是一級廚師陳班長做的,清炒土豆絲和油麥菜是炒菜機器人做的,每種菜品蛋白質、熱量都有顯示。”官兵透過一旁的智慧終端裝置就可以看到菜品資訊,並能根據自身需求搭配“私人定製餐”。
走進後廚科技感十足的操作間,一系列智慧化自動化炊事裝置讓人眼前一亮。食材在“洗菜機”被清洗乾淨後,自動傳送到“切菜機”切好,只見炊事員啟動電源開關,“炒菜機器人”便按預定程式進行加工,很快一份熱氣騰騰、色香味俱全的“魚香肉絲”就被裝進餐盤。
“使用智慧食堂自動加工裝置,不僅省力省時,還能減少浪費。”炊事班班長張包海告訴筆者,自智慧食堂執行以來,全營炊事員減少三分之一,膳食製作時間縮短25%,餐廚垃圾減少30%,炊事保障質量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他還介紹說,戰時可依託“智慧食堂”成立後方加工中心,可在30分鐘內完成飲食保障平戰轉換,3小時內完成800餘份快餐製作和打包封裝。
“官兵不僅可以透過飯堂配置的觸控式螢幕、平板電腦點餐,還可透過班排強軍網等終端,進行菜餚打分、廚師評價、意見反饋、滿意度測評等操作。”該營司務長介紹,系統會分析處理官兵上傳的資料,評選出“最滿意廚師”“最期待菜餚”“最關注意見”,確保官兵參與權,提升官兵滿意度。
在此基礎上,伙食監管也插上了科技翅膀。一個週末,上等兵小李到食堂幫廚,因為在操作間抽菸,被行為識別系統給“抓”了個正著,照片被捕捉並投到大屏上。此事一出,廚房吸菸、不戴廚師帽、不穿工作服等違規行為徹底消失了。這套智慧監管系統對人員操作、物資經費和裝置執行全時監管,做到原始記錄即時入網、不可更改、全程留痕,異常消耗自動報警,將智慧監管貫穿炊事保障全流程,實現伙食監管由“人工”向“智慧”轉變。
“科技改善生活,智慧保障打贏。”曹邦瑞介紹,作為火箭軍首家“智慧食堂”試點單位,他們將智慧食堂建設與副食品籌措供應、野戰飲食快餐化保障模式改革同步推進,積極探索標準統一、平戰銜接的後勤保障模式,持續在系統裝置除錯融合、升級最佳化、功能拓展上下功夫,提升智慧食堂使用在服務打贏、服務官兵上的貢獻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