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凌(左)完成訓練後與戰友交流經驗(1月8日攝)。 楊盼/攝
在空軍航空兵某旅,很多人初見旅長李凌時,都以為他是個“好脾氣的書生”。這位“金頭盔”飛行員說話慢悠悠的,臉上總掛著微笑,“一副儒雅的樣子”。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空戰場上的李凌絕非如此。他以“兇狠善變”著稱,出手凌厲,沉穩中透著“狡猾”,用該旅飛行一大隊大隊長高中強的話來說,“他是個讓人頭疼的對手”。
高中強還記得一次與李凌參加二對二對抗空戰,兩人並肩作戰。當時他們處於劣勢,正在高位盤旋的李凌發現“敵機”出現在自己下方,立刻帶領高中強一路俯衝下去,試圖從後面追咬對手。
戰機稍縱即逝,李凌衝得極快,很快搶佔了先機。“敵機”察覺到李凌的動作後試圖甩開他,李凌一路緊咬不放,直接把載荷拉到了6.8個G,相當於自身體重近7倍的重量壓在李凌身上。
但“敵機”就在眼前,李凌不願放棄。他繃緊渾身肌肉操縱戰機向前追去,保持著6.8個G的載荷整整堅持了3分鐘。走下戰機時,高中強看到李凌的衣服都被汗水溼透了。
“他心裡只想著一件事,就是飛行。”高中強這樣評價這位老戰友。他覺得飛行中的李凌有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讓人忘了他是旅長,只會被他激起強烈的求勝欲,想跟著他去衝鋒陷陣!”
“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打仗和準備打仗。”李凌經常這樣說。旅裡組織某課目訓練時,李凌會讓塔臺關閉一切地面感知,讓飛行員在空中完全依靠自己感知空中態勢,以此模擬戰場上與地面失聯的情況。
有時,一架戰機完成任務返航,李凌會安排另一架戰機途中隨機進行“攔截”,“不要習慣性以為任務結束就沒事了,要隨時保持警惕”。
為了提高訓練效率,李凌還一改“飛行一個架次練一個課目”的傳統,要求每個架次都要綜合多個課目同時練習,完成多個任務。
李凌所在部隊的前身是人民空軍首批組建、首支參戰、首獲勝績的英雄部隊,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很多知名空軍戰鬥英雄都來自這支部隊。李凌記得從航校來到這裡的第一天,看著營區裡空戰英雄們的雕塑,年輕的他下定決心,“我也要做英雄,也要上戰場把敵人打下來!”
“但純靠空中拼刺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李凌熟悉國內外空戰戰術戰法,他推崇體系作戰,“今天的空戰和過去早已今非昔比,不單看你能擊落多少架敵機,能適應戰場、配合作戰需要完成任務才是真本事。”
這些深刻的認識是他2011年參加空軍某演習時收穫的。李凌記得當時眾多戰機同時升空,“天上地下危險源極多,讓人眼花繚亂”。第一次參加演習的他一下子有點蒙,在編隊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次他幾乎是完全按照地面指揮在飛行,“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也是這一次,讓李凌見識到體系作戰的威力。過去一門心思提升飛行技術的他開始更加關注戰場,思考“仗要怎麼打,現代戰爭中的飛行員該怎麼飛”。
慢慢地,執行任務多了,李凌便愈發感到標準規範化的重要性。“以前大家習慣各飛各的。空中協同作戰時,互相交流要說很多話解釋自己的意思,有時表達不清晰還耽誤時間,可戰機往往一瞬間就錯過了。”李凌解釋說。
2017年,成為旅參謀長的李凌開始帶頭制訂起飛行標準流程,規範每一個飛行操作。他請教了不少戰友,將每個人的經驗進行對比,擇優選取最佳方案收錄其中。如今只要翻開這本流程手冊,就能清楚地看到一場“空戰”中,每個人該在什麼時間執行哪種任務,“安排得明明白白”。
該旅列裝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後,旅長李凌和飛行員們一起加緊練兵備戰。殲-20代號“威龍”,具備良好的隱身效能、優秀的機動效能及較高的態勢感知能力。換裝伊始,如何快速將新機效能轉化為戰鬥力,成為這支部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他們邊改裝、邊備戰,以學習、研究、覆盤等方法提升飛行員能力,推進部隊從“能飛”向“能戰”到“能勝”的跨越。
在近日開展的一場體系攻防演練中,這個旅的兩架殲-20戰機在地導和雷達的配合下,成功擊落來犯“敵機”。如今,在旅長李凌的帶領下,一大批年輕飛行員快速成長為戰鬥骨幹和中堅力量,飛行人才培養的“群雁”效應逐漸顯現。
旅裡的戰友們用“眼裡有火、心裡有光、腳下有風”12個字評價李凌。李凌嚮往戰場,但如今身為這支王牌部隊的指揮員,他不只想“當英雄”,更希望能培養出眾多英雄,“要帶領一支英雄的部隊,到戰場上和大家一起打勝仗!”
新年開訓後,該旅加大了夜航訓練難度和強度,常態化開展後半夜、拂曉的實戰化訓練,努力鍛造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的“空中鐵拳”。李凌說,“殲-20現在已經擔負戰備值班任務,今後為國家的空防建設、祖國安寧,會作出更多貢獻。也請全國人民放心,我們一直在奮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通訊員 陳翔 王學峰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