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紛繁複雜的演藝圈,有太多無奈,尤其是面對情感,很多人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斬斷紅塵。
而皈依佛門也成為很多明星的選擇,有些明星甚至為了告別紅塵放棄了上億資產。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娛樂圈4位皈依佛門的明星,看看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第一位:陳曉旭。
1982年,陳曉旭參演《家風》正式進入演藝圈,她有著靚麗的外形條件,加上是學舞蹈出身,氣質也很好,於是受到業內導演的力捧。
1983年,陳曉旭在一本雜誌上看到《紅樓夢》劇組正在選角,就徵求了丈夫畢彥君的意見,畢彥君十分支援陳曉旭,就這樣,她給導演王扶林寫了一封自薦信,從而順利進入面試環節,透過一層層篩選和考核,最終被選為飾演林黛玉,塑造了一個難以超越的角色。
直到現在,大家依然只承認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同時也受到很多機會和資源。
1989年,陳曉旭正式進入部隊文工團,參演了幾部經典影視劇。
不過短短兩年時間,她就從部隊轉而下海成為一名商人,下海創業,並且建立了一個廣告公司,經過商海浮沉,陳曉旭卻迷戀上了佛學。
還在2001年的時候投資拍攝了4集的電視劇《了凡四訓》,題材就是極為稀少的佛教題材電視劇。
2007年,陳曉旭正式剃度出家,從此以後,徹底告別了紅塵。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5月份,41歲的陳曉旭因患癌去世。
至於再次談起出家的原因,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有人說是因為感情問題,也有人認為她是入戲太深,還沉浸在林黛玉的世界中難以自拔。
第二位:李娜。
李娜是一名優秀的歌手,她畢業於河南省戲曲學校,之後任職於河南省豫劇團、河南歌舞團,但後來迷戀上流行音樂,就轉而去往深圳學習音樂,又成了一名北漂,歷經很多的困難,逐漸走上流行樂壇。
還創作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好人一生平安》和《青藏高原》,至今仍被大家傳唱。
可是就在1997年的時候,因為一個契機,她也走上了出家這條路。
原因就是有一次李娜去天門山遊玩,看到這裡風景很好,山清水秀,很適合生活,於是就有了隱退的想法。
就花費巨資,在這裡建造了一座木屋,還為此把戶口轉到了張家界,那段時間,李娜一直在這座小木屋裡生活,過上了與世隔絕的日子,還每天去天門寺參禪。
但是沒過多久就下山了,之後行蹤一直成謎,各種傳言都有,有人說她已經在美國遁入佛門,於是媒體來到美國尋找她的蹤影,直到後來,那張她身穿袈裟的照片流傳出來,大家才知道原來她的確出家了。
李娜談到出家的原因,這樣解釋“以前的我並不快樂,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寄託我這顆心的歸宿。”
第三位:謝韶光。
再次提起謝韶光的名字,應該有很多人已經遺忘,實際上他是新加坡的國寶級演員,28歲進入新加坡廣播局藝員訓練班,之後進入演藝圈。
一開始憑藉著《蓮花爭霸》被觀眾熟知,但演這一類角色並不能展現出他的實力,很快就被淹沒在了演藝圈。
那段時間,他也一直在尋找機會轉型。
直到《雌雄大盜》的熱播,他的反派路線才讓他得到很大的信心,之後便一直演反派。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東遊記》,他在裡面飾演的“穿山甲”是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直到2005年為止,謝韶光已經拿到五次新加坡視帝,而且還取得新加坡影視界的特別成就獎,可以說已經是新加坡國寶級的演員了。
但是在演完電視劇《誰家母母雞不生蛋》之後,就宣告退出娛樂圈。
之後去做了其他的職業,一度消失在大家視線中,直到2013年,大家才發現,他已經剃度出家成了佛家弟子。
2016年,謝韶光還俗之後就去往飯店,成了一名普通的後廚工作者。
雖然當時也陸續有電視臺邀請他復出,但是謝韶光統統拒絕了,因為他還是不想再次踏上這個圈子。
面對鏡頭他也坦言,自己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以後可能還會選擇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所以不可能再復出了。
當然,觀眾對他的期待感還是很強烈的。
第四位:張鐵林。
張鐵林參演過很多經典的影視劇,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在《還珠格格》和《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飾演的“皇上”一角。
他曾經一度站在演藝圈一線,備受大家的追捧,熱度和人氣都無人能及。
結果後來就因為混亂的私下感情生活曝光,導致口碑一度跌落谷底,很多人將矛盾指向張鐵林,罵他是一個渣男。
另外國籍風波也讓張鐵林背上了很多的罵名。
實際上,除了這些爭議之外,張鐵林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盛傳的他被授予“活佛”的稱號。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張鐵林就已經皈依佛門,2011年,張鐵林見到了星雲大師,並且拿到了師父的皈依證,被賜予法號為“普覺”。
後來網上更是流傳張鐵林坐床被認證為活佛的影片,甚至有佛教弟子認為,這樣不嚴謹的坐床儀式簡直就是亂來。
面對爭議,張鐵林說這個影片並不是所謂“活佛坐床儀式”,而是一個簡單的祈福會,他已經正式皈依,法號叫做“白瑪曲培”。
其實拋開這些來說,張鐵林身上的爭議確實很難讓他重新得到大家的認可,如果說感情生活只是多情所致,那麼國籍問題又該如何解釋呢?
希望張鐵林未來還是經營好口碑,尤其成為一個活佛,不如做好一個普通人,為這個社會多做貢獻。
各位小夥伴,你們對這這幾位明星還有印象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下期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