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想要在社會上生存不易,想要活出自我更是不容易。
但是有個女子做到了。
01 被迫的命運
世人皆知大詩人徐志摩和林徽因、陸小曼之間的愛恨情仇,但對徐志摩前妻張幼儀的印象則是棄婦、村姑、粗俗,更沒有興趣深入瞭解真實的她究竟如何。
但其實,她才是這段多角戀中鹹魚翻身的人生贏家。
1900年,張幼儀出出生於上海寶山一個富裕人家。她的二哥張君勱([mài])是中國政治家、哲學家,四哥張嘉璈([áo])是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
張幼儀的孃家可以說是顯赫望族,大概是因為重男輕女吧,張幼儀12歲才入校學習,15歲那年就嫁為人婦了。
可嘆的是,她出身顯赫但並不能夠像其他大家閨秀一樣飽讀詩書,這也為她和徐志摩的不幸婚姻埋下隱患。
諷刺的是,這門婚事是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定下的。當時,他在巡視學校時發現,徐志摩很有才華,而且經過了解發現徐志摩家裡很殷實,就主動到徐志摩家裡談論婚事。
徐志摩的家庭世代經商,父親徐申如是實業家,可謂是富甲一方。但是,有錢沒有權,所以徐申如對張幼儀這門婚事很滿意,立馬就同意了。
就這樣,她和徐志摩在素昧謀面的情況下就定了終生。不得不說,當時的青年幾乎沒有選擇命運的機會。
02 少婦的閨怨
如果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當時青年的不幸,那麼比這更不幸的是,夫妻之間不但緣淺情更淺。
徐志摩作為接受過新式教育的青年,他渴望自由。所以,徐志摩對這樁婚事先入為主地厭棄,加上張幼儀僅在學校學習了3年,這讓徐志摩看到張幼儀照片後給出的評價是——鄉下來的、土。
可憐的張幼儀,在什麼也沒有做的情況下,就被徐志摩判為——零分。
1915年,他們結婚了。新婚第一天,徐志摩面對張幼儀只是沉默、冷臉。當晚,張幼儀就明白了,自己這輩子恐怕都會不幸福了。
此後,徐志摩常常以學習的為理由拒絕履行丈夫的職責,要麼去北京上學要麼就跑國外留學。
只不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1918年徐志摩和張幼儀生了第一個孩子徐積楷(阿歡)。對父母有了交代的徐志摩,在這一年便安心“逃到”美國克拉克大學攻讀銀行學。
1920年,徐志摩收到了張君勱的來信,迫不得已才把張幼儀接到身邊。
一年後,徐志摩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張幼儀也跟著到了英國,徐志摩在這裡認識了富有學識的新式女性林徽因。
他不顧自己有婦之夫的身份,一味追求自由,甚至直接出走,留下張幼儀獨自一人。
徐志摩甚至在張幼儀懷了第二個孩子的時候,要求張幼儀打掉孩子,還說出了諸如“在西方打掉孩子很正常”的話來,可想而知當時的張幼儀多麼傷心無助。
據說他想和張幼儀離婚,還是託了朋友去和張幼儀轉述的。
真相如何已經不得而知,但能肯定的是徐志摩對張幼儀的厭棄毫不掩飾並且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
異國他鄉、孤立無援的張幼儀也只能獨自一人生活,好在後來有她二哥和七弟的幫助她才勉強度日。
婚內一直被冷暴力的張幼儀受傳統思想束縛,並沒有想過要離婚,只是徐志摩一再堅持,無奈之下她也只好成全。
1922年2月24日,張幼儀生下次子彼得。同年的3月份,她在德國柏林和徐志摩簽字離婚。他們的這樁離婚案還是中國歷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的離婚案例。
身處那樣的時代,離婚對張幼儀而言就像一座大山,需要她獨自去翻越。
但雪上加霜的是,離婚後一個月,徐志摩離婚後寫了一首新詩《笑解煩惱結》送給張幼儀,歡欣鼓舞地慶祝兩人擺脫這段所謂的包辦婚姻。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徐志摩在八個月後居然連續兩天在報紙上發表二人離婚通告,將兩人的婚姻比作黑暗的地獄,昭告天下他獲得了自由。
從來,徐志摩只顧自己的自由並不顧及張幼儀的感受和處境。身處封建枷鎖和婚內冷暴力的張幼儀舉步維艱。只是,人總得向前看。
離婚後的張幼儀一邊彼得一邊攻讀幼兒教育,就在人生彷彿要掀開新篇章的時候,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
1925年3月19日,3歲不到的彼得因為感染寄生蟲去世了。
接連的打擊似乎是在考驗一個弱女子的生存能力。但張幼儀硬生生嚥下了這些苦難,完成了學業。
1926年春,張幼儀回到了國內。
03 離婚後的開掛人生
生活總是比戲本還要精彩。
徐志摩後來喜歡上了有婦之夫陸小曼,彼時的陸小曼還是哈爾濱市警廳廳長王賡的妻子。因此王賡對徐志摩下過追殺令。
這樁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徐志摩父母也並不同意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或許是因為徐志摩和陸小曼太過浪漫,不是居家過日子的樣子,徐父最終還是決定讓前兒媳張幼儀撫養孫子阿歡,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已經是很難得的決定了。
1926年,徐志摩父母認張幼儀為乾女兒。這樣一來,徐家就和張幼儀形成了不可分割的關係,阿歡也得以在母親、爺爺奶奶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張幼儀回國這一年,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了。也開始了自己的不停賺錢供養陸小曼的生活。
1927年,因為在德國期間學會了德語,張幼儀進入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教授德語。
1928年,張幼儀在張嘉璈的支援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雖然有哥哥的幫助,但張幼儀也很爭氣,工作中的她很自律,勤勤懇懇為這家銀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年,她又在上海繁華地段開了雲裳時裝公司,一度成為上海名媛的私人定製店。
離婚後的張幼儀不僅個人事業有成,還把兒子培養成才。阿歡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科技大學攻讀經濟和土木工程,之後迴歸家族,把家族事業發揚光大。
對比去德國前膽小、保守帶著土氣的張幼儀,從德國回來後的張幼儀則成為了曾經徐志摩仰慕的新式女性。
04 大氣的模範
因為徐志摩父母的“英明”決定,張幼儀仍和徐家保持關係。甚至,徐志摩母親的後事都是由張幼儀料理的。
感念于徐家父母的厚待,也因為兒子阿歡的關係,張幼儀一直對前公婆很尊重。在她叱吒職場,擁有人生財富的時候,她大方地為前公婆安置了房產。
在徐母過世後,她還把孤獨無依的徐父接到身邊,贍養了14年,讓徐父安享天倫之樂直至去世。
甚至,徐志摩意外去世,陸小曼傷心不已無法料理徐志摩後事的時候,也是張幼儀挺身而出為徐志摩體面料理身後事。
徐志摩去世後,張幼儀仍然按照徐家定下的標準,每月支付生活費給陸小曼。
張幼儀如徐志摩生前說的那樣,她變了,變得勇敢和有能力。但我想說,她還有大氣風度、善良和開明。
她是受過封建禮教毒害的女性,但她並沒有“媳婦熬成婆” 後的扭曲心理,而是一心助力兒媳成就一段美滿婚姻。
阿歡的妻子是一位漂亮善良的女子,名字叫張椊文,張幼儀開導兒媳婦要和阿歡共同進步。於是為她請來優秀的老師,並自己承擔了家庭瑣事,好讓兒媳婦安心學習。
夫妻恩愛、婆婆心疼的張椊文很快有了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為了管理好家族產業,阿歡決定出國深造。張幼儀擔心小兩口分開久了會影響感情,於是提出:如果椊文不一起出國的的話,阿歡也不可以出國。
就這樣,小兩口攜手出國深造,阿歡主修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張椊文學習服裝設計。張幼儀則留在家中照顧他們的四個孩子,他們最大的只有7歲,最小的才1歲。
正是因為這位絕世好婆婆,張椊文不僅收穫了幸福婚姻還收穫了自己的事業。
對比婆婆的婚姻,張椊文是幸運的也是令人羨慕的。
05 為自己綻放一次
1949年,張幼儀帶著4個孫子和孫女到香港,想盡快和遠在美國的兒子兒媳團聚。但是一直等到1952年才拿到美國移民局的移民簽證,而且美國移民局並沒有批准張幼儀的移民申請。
無奈之下,張幼儀只好在香港獨居。
張幼儀(後排左二)和阿歡(右一)、張椊文(後排右二)以及孩子們
在這裡,張幼儀遇到了一生的真愛。這個人是她在香港的鄰居,是一位醫生叫蘇記之。
人到晚年才遇到真愛,這是可貴的緣分。但是張幼儀還是遵從了傳統,先徵求了兒子的意見,作為兒子的阿歡很高興母親能遇到真愛,鼓勵張幼儀開啟新生活。
1953年,時年53歲的張幼儀和蘇紀之在香港結婚,兩人互敬互愛,幸福生活在一起。
1967年,67歲的張幼儀還和蘇紀之到英國、德國故地重遊。也許是回憶那段艱苦歲月,也許和《喬家的兒女》的喬四美一樣,尋找的是自己。
1972年,蘇紀之因病去世後,張幼儀移居美國,和兒孫團聚。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離開人世。
這位前半生艱苦,後半生開掛的傳統女性,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只不過,雖然她被徐志摩父親認作乾女兒,一生也和徐家沒有斷開關係,但是她的墓碑上寫的卻是“蘇張幼儀”。
這四個字是她對徐志摩堅強有力的回擊,也是她找回自己、尋得真愛的溫柔迴響。
都說被祝福的婚姻才能幸福,但對於張幼儀來說卻是例外,當初她和徐志摩何嘗不是在兩家人的祝福聲中走入婚姻的呢?只能說造化弄人。
但可貴的是,她用堅強和善良換來了徐家產業的壯大、兒子阿歡的事業有成和幸福的婚姻,以及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
大孫女徐稘,是華爾街金融行業的拔尖人物。
二孫女徐放畢業於普拉特學院設計專業,是一名藝術家和設計師。
三孫女徐行獲南加州大學教育博士學位,從事教育工作。
孫子徐善曾,畢業於耶魯大學,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一段好的婚姻可以成就一個人乃至一個門庭中興的家庭,但如果沒有的話,何不努力活出自我,為兒孫打造一個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