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大量認為房價會大漲的,核心依據是貨幣放水論,以及08年和16年兩次放水導致的房價上漲。但當前的情況和08年和16年存在一個很大不同,即老百姓的錢包,已經無法支撐房價大漲。
我們直接拿近些年,每年的商品房銷售額,以及當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計算出居民買房佔了收入的多少比例。
2021年,商品房銷售額18.19萬億,居民可支配收入 49.6 萬億,佔比36.67%。
2020,商品房銷售額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38.20%。
2019,36.81%。
2018, 37.63%。
2017, 36.48。
2016,35.01%。
2015,28.19%。
2014,26.83%。
…
從資料可以明顯看出,2016年是個顯著的分水嶺,在2016年之前,全國商品房銷售額,佔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都在30%以下,再早些年份這個比例更低,但是2016年大家都知道房價大漲,國家出臺棚戶區改造,製造了大量剛需,也為剛需補足了彈藥,於是,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這個比例一下子就到了35%以上。從2016到現在,7年時間,這個比例始終焦灼在了36%-37%附近,極其穩定。穩定的原因,其實就是,這個數值,就是居民能夠用於買房的最大能力了,居民們還要吃飯,穿衣,看病,孩子教育,以及其餘消費支出,實在無力從自己的收入中,拿出更大比例的錢去買房子。
好,已經知道居民能拿出的購房錢了,因此,2022年房市,只有兩個可能,第一種可能,也是政府希望做到的,保持36%左右的年度購房支出,根據去年的房地產投資狀況,可以估算出今年預計供應面積和前幾年基本持平,都是每年17億平米,這意味著房價也只能持平。第二種可能,大家持幣觀望,房市萎靡,房價開始下跌,但越跌大家越觀望。
總之,居民們的錢袋子已經決定了,房價已經沒有了上漲的空間。房價大幅上漲只有一種可能,即政府嚴格限制供地,嚴格審批新房入市,只允許二手房流通,避免新房對資金的抽水,這就和股市一個道理,新IPO過多,就會對股市抽水,造成股價指數漲不上去。
但這樣做,除了維護一個高房價,對經濟發展沒有任何好處,政府也不可能這麼做。政府期望的是多賣地補充地方財政,多建新房拉動鋼鐵,水泥,家電等產業。二手房價再高,也只是內迴圈,在房產稅沒出臺前,地方財政無法獲益。
其實從這個角度看,我國股市始終漲不上去的原因也明確了,即居民沒有更多資金去推動股市上漲了。近期美元縮表,資金層面又是一次抽水,因此股市下跌也就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