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房地產市場發生了多起具有顛覆性意義的重大事件。其中讓人感到記憶深刻的有三件:一是一直以來都號稱是“大而不能倒”的某頭部房企,也深陷債務難題,瀕臨破產重組。據媒體報道,其在全國有一百多個地產專案或停工、或延期交付;
二是環京多個衛星城市,大量投資客“斷供”,有人在網路上爆料自稱3年前單價2.5萬一平購買的房子,2021年底,已經降到了1萬元一平。且掛牌近1一年卻依然“無人接盤”,算下來3年投資房產虧了六七十萬元;
三是被專家們號稱是“房價永遠漲”的一線城市,房價也降價了。全國房價行情網站資料顯示,2021年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房價集體下跌。雖然房價下跌幅度不大,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而四大一線城市中,深圳跌幅最明顯——根據統計局資料,自2021年5月起,深圳二手房成交價環比便開始下行,迄今已連續回落8個月。全年跌下來,就是當下我們所看到的情景:深圳房價已經跌回去年同期相當的水平。
21世紀財經頻道記者實地調查,2021年10月份,深圳福田區有近百套優質學校房產也熬不住開始降價了。“直降500萬”不是什麼稀奇事。有一套總價3000萬的房子,房東3個月降價5次,累計下調價格650萬,並聲稱“買家有誠意還可以再談”。昔日“炒房第一城”,也終究未能逃過“降溫”的命運。
正如馮侖所言,“一線城市未來房價也不會一直上漲,房地產具有周期性,房價有漲有跌很正常。”
一線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人口增量、經濟發達、資源豐富,2021年下半年以來,樓市仍然開啟了“降溫通道”,可想而知其它為數眾多的中小城市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專家形容2021年下半年的樓市就一個字:跌。
事實上,根據多家統計平臺的資料,2021年的房地產確實以“降價”為主旋律: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9月以來,70個大中城市新、二手房下跌範圍逐漸擴大,到了2021年12月份,80%的城市新房價格下跌,90%的城市二手房價格下跌;全國房價行情網資料顯示,截止到2021年12月份,百城中房價下跌的數量有73個,佔比高達73%。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2021年,70個大中城市中有20多個城市的房價至少跌回了一年前的水平,其中有10個還是省會城市,分別是:太原、哈爾濱、昆明、貴陽、南寧、烏魯木齊、長春、南昌、石家莊、呼和浩特。
不過,2021年11月以來,隨著央行全面降準,銀保監會喊話“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高層重提“房地產是支柱產業”等訊號釋放,樓市迎來陣陣暖風。基於此,有人話鋒一轉,又開始“鼓吹房價上漲”了。更有甚者信誓旦旦直言,2022年市場會迎來爆發式反彈。
對此,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直言,樓市降溫通道一旦開啟,短期難以逆轉,按照歷史規律,降溫至少會持續6個月,所以2022年上半年,房價都很難反彈上漲。事實上,一些城市房子已經嚴重過剩,房價下跌的風·險很大。對於房子過剩的城市,房子的“去投資屬性”會加速,房子最後會成為真正的只有居住功能的東西,這是一個基本規律。投資房子越來越難,投資房子越來越需要專業知識。
一說到房價下跌,最繞不開的話題就是“睡城”燕郊。根據中指院的資料,2017年7月份-2021年12月份,燕郊房價經歷了“從山頂跌落到谷底”的全過程。2017年最瘋狂時,人口不足百萬,幾乎無產業、無資源的“睡城”燕郊房價飆漲到有些專案售價高達4萬元/平,但到了2021年底,很多二手房售價一萬出頭,有些急於拋售的專案,甚至降價到單價1萬元/平。
有人說,過去這幾年,燕郊受調控衝擊,房價確實跌了不少,但沒有那麼誇張。對此筆者最有發言權,因為筆者身邊的同事就經歷了我們上述所說的全部事實。2016年底,筆者的這位朋友看到環京房價大漲的勢頭,彷彿看到了人生的重大機遇,於是東拼西湊100萬元,也學著別人在燕郊投資了一套80平的兩居室,因為地段比較偏,所以售價相對較低,單價2.5萬元一平。但誰曾想,一切手續辦好後,河北廊坊市就迎來了“限購”新政:當年6月,環京各區域陸續限購升級,要求外地人購房需要3年本地社保/個稅。
此後樓市開始急轉直下。尤其是承接了北京外溢大量需求的睡城燕郊,更是首當其衝——短短半年時間,房價從均價3萬元左右,降到了不足2萬。截止到目前,筆者這位朋友手中的這套房子的單價已經降到1萬元/平,掛牌半年,卻“無人接盤”。據其透露,同小區同樓棟比自己好的樓層的成交價才1萬元/平,所以他近日在醞釀要不要調低掛牌價。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資料顯示,燕郊所在的廊坊市,過去三年房價較最高點(17年4月份),下跌了46.9%,近乎“腰斬”。業內人士稱之為,“被調控徹底打回了原形”。
媒體報道,2017下半年,燕郊的樓市就進入了“冷清”模式:2016年之前,門庭若市的中介一條街,在2017年6月份後,轉眼間就變得門可羅雀了——偌大的街道,看房者寥寥無幾。
2022年1月11日,中國經濟週刊釋出標題為《房價“腰斬”到“膝斬”,燕郊投資客感嘆:離北京再近也是河北》文章,其中有一位在燕郊購房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燕郊買的房子最貴單價2.5萬一平,但現在出手賣,單價在1萬左右,即便是這個價格,還不一定賣得掉。該投資客自嘲,自己在燕郊的投資是“血虧”。對於投資房產失敗,該投資客後悔表示,“只怪當初太自信。眼紅別人賺錢,但熟料自己進場時已是房價高位。最後算下來三年時間,自己賠掉了房子的首付款,合計80多萬元,等於是三年花80萬租房了。”
在環京的燕郊、香河、大廠等昔日“投資炒房重地”,現如今,當初以3萬元/平、2.5萬元/平,甚至是4萬元/平投資房產的人,現在手中的房子單價已經降到了1萬元-1.5萬元/平。新聞裡的“白送房”、“斷供房”大多數都是這種情況——房子已經資不抵債,繼續還款,繼續持有,只會不斷虧損。有些小白投資客,靠房子翻身已經無望了,疊加這兩年工資性收入大幅下降,所以很多人就做好了“棄房斷供”的打算。
有人說,燕郊的投資房產的失敗案例只是極少數,放眼全國,過去這幾年房價大幅下跌的城市也沒幾個。所以,總體而言,房地產依然是最好的投資渠道,有錢還是要買房。對此,我們想說,這就是典型的“不到黃河心不死”——2021年下半年以來,全國樓市近乎“全面下跌”,就擺在我們面前,但很多人就是視而不見。
為什麼會這樣?房產專家劉博總結主要是三點原因:其一、過去二十多年,房價幾乎是“一路上漲”,買房造富思想早已根深蒂固。疊加有些專家、中介從中煽風點火,很多人在投資房產的道路上早已迷失了自我;其二、和很多2017年之前在燕郊投資房產的投資客一樣,現實中很多人對於投資房產太盲目自信了。尤其是房價下跌的事情沒發生在自己身上,沒有嚐到“血虧”的滋味,就絕不會相信房價真的會跌;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國人缺少安全可靠的投資渠道。過去一二十年,房地產承擔了這樣的角色,所以短期內,國人愛投資買房、愛炒房的毛病,改不了。
最近幾年,燕郊等地出現的單價2.5萬/平購買,最後降價到1萬/平都“無人接盤”的真實案例,給我們哪些啟發?在我們看來,有三點是非常值得好好思考的:第一、“閉眼買房躺賺”的時代已經徹底終結了,“房住不炒”時代,房產的投資價值會逐漸被削弱,尤其是自身實力無法支撐高房價的城市,房價會逐漸迴歸剛需定價的標準;
第二、投資房產是技術活,從來都依靠理性分析。未來在都市圈、城市群時代,城市分化會越來越嚴重,也就是說未來投資買房更需要高瞻遠矚和經濟實力。直白點說,未來想靠投資買房賺取高額利益,不太現實了,即便這種遊戲還能繼續,也只有少數人才能“玩得轉”;
第三、未來不管是投資還是自住,買房選擇城市的意義大於其它努力——“房住不炒”時代,只有那些自我造血能力出眾、產業多樣且聚集、人口增量明顯、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才有價值。反觀那些需要依靠外溢需求才能發展,需要通過出臺“限跌令”才能穩住房價,需要接濟才能運轉的城市,儘可能不要碰,否則你就是這場“擊鼓傳花”遊戲中的接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