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後的今天,山河無恙,瀋陽這座有著勃勃生機的城市已沒有了過往的瘡痍。在九一八事變90週年前夕,精英集團革命文獻研究中心主任、瀋陽晚報文史顧問詹洪閣首次公開有關九一八事變的相關歷史資料,這些珍貴的史料再次揭露了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罪證。
“史與志”記錄日軍侵略中國的累累罪行
今年,詹洪閣將第28次向“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捐贈文物和史料,這一承諾他已經堅守了20年。日前,詹洪閣向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展示了兩本早已泛黃的書籍,名字叫《滿洲事變日錄史》(以下簡稱《日錄史》)和《滿洲事變實志》。這兩本由日本侵略者第一時間編纂的所謂“史與志”,記錄了他們侵略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
在詹洪閣的翻譯下,記者翻閱了《日錄史》。該書由日本外交時報社發行,清楚地記錄下從1931年9月18日當天至1934年4月30日間,日軍侵略中國每一天的“大事記”,不僅彰顯了日軍妄圖侵佔中國的野心,還為人們揭開了90年前發生的一些歷史片段。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而《日錄史》也以1931年9月18日作為該書開篇的一個重要時間點,試圖用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掩飾自己肆無忌憚的侵略野心。“書中重點的事件或時間節點都用黑體字著重標註出來,9月18日當天也被著重標了出來,日本人是這樣記錄的:中國軍隊在夜間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日軍對北大營兵營進行了攻擊,打響了事變的第一槍。”詹洪閣指著這段文字告訴記者,藉口只能在短時間內自欺欺人,大量的文字史料以及公佈的柳條湖爆破現場、日軍用來誣陷的枕木和槍支等照片有力地撕開了日本侵略者虛偽的面紗。9月19日,日軍進入瀋陽城;9月20日,在瀋陽成立“臨時市政公所”;9月21日,日軍從朝鮮向瀋陽增派兵力……“這些記錄讓我們更能瞭解歷史的真相,我也希望能透過捐贈去豐富九一八事變這段歷史的史實,讓更多人去了解真相,在勿忘國恥中奮力前行。”詹洪閣說。
20餘年間瀋陽鳴警時間 有兩次變化
“從這本《日錄史》中我們能看到,雖然日軍侵佔了東三省,但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我們的反抗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詹洪閣翻譯說,“比如書中記錄的1932年9月1日,日軍在瀋陽遭到中國民兵的襲擊,雙方在飛機場附近交戰,幾乎每週在東北各地都會有這樣的反抗。日誌中還記錄了日軍的傷亡情況,充分印證了我們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是打不倒、折不彎的。”
作為土生土長的瀋陽人,1931年9月18日這一天深深地刻在詹洪閣的心裡。無論身處何地,每年的9月18日,他都要回到瀋陽,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度過。“牢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今年我也專門從石家莊趕回家鄉瀋陽,參加和籌備各項紀念活動。”提起每年舉行的鳴警撞鐘儀式,詹洪閣感觸頗深。截至2020年,鳴警儀式已連續舉行26年,撞鐘儀式也連續舉行了22年。“早期瀋陽市鳴警報的時間定在9月18日22時20分,後考慮到市民的生活習慣等原因,於2000年將鳴響警報時間提前到21時18分,最後確定為9月18日9時18分。”詹洪閣說。
瀋陽正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緬懷先烈,提醒人們勿忘國恥,珍視和平。詹洪閣告訴記者,未來,自己不會停下收集抗戰文物史料的步伐,將繼續履行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捐款捐物的承諾。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
主任記者 方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