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有人說:恆大事件會成為今年房地產的黑天鵝。
當時,我不以為然,房企也不以為然,大家都認為這只是恆大的“獨角戲”。
要知道,2021作為集中供地元年,第一輪供地房企們高歌猛進,幾乎所有試點城市土地都遭到哄搶,如同大媽們去菜市場搶特價大米一樣。
這可是幾億、幾十億的地啊!
而在廣州,土拍瘋狂,舊改也不落下風。
各家房企摩拳擦掌舉大旗進駐舊改,人人都想多航道發展,人人都想詩酒趁年華,掙個百八十億。
企業瘋狂地“花錢”,業務激增,人才需求也隨之增加。
招人、挖人薪資水漲船高,更有甚者,直接提出“兩倍工資,跟我走”。
這其中,流動最多、話題熱度最高、最受追捧的崗位當屬投拓和城更。
去年年初,一位TOP10房企員工來諮詢我:現在在公司做銷售,幹一年了,公司諮詢我是否去做投拓,該不該去?。
我心想:還有這等好事?
而到了年中,隨著恆大的暴雷,其他房企也“不甘示弱”,花樣年美元債違約、新力美元債違約、當代美元債違約……
房地產進入到了至暗時刻。
|花樣年2021.12.3關停華北區域
房企生存條件逐漸被壓縮,旭輝總裁喊話地產“青銅時代”來臨,萬科直呼打造“戰時氛圍”。
開源節流逐漸成為房企的共識。
|珠光城市更新集團
但在實踐的過程中,開源舉步維艱,節流倒是乾脆利落,一把刀落下就是砍掉40%-50%。
當時還發起了朋友圈,引起了熱議。畢竟現在地產圈每天都上演著“醒來不用上班了”、“上班發現部門沒了”的奇妙事件。
每天上班先看看誰沒了。
最難受的是誰?多數還是年初那批最歡的投拓、城更。
有的公司,上半年鑼鼓喧天衝進佛山城更,下半年灰頭土臉黯然離場,全員解散,快得就像一陣龍捲風。
也有某TOP50房企員工,帶著校招生光環進去,做為投資的一員,意氣風發,準備幹一番事業,不久後公司就調整,投資都下專案賣房去了。
幾個月後,問了下他近況,說挺好的,沒什麼活幹,工資照拿,相當於公務員。
另一個說:數了數日子,來公司一年多了,現在成了部門最老的員工……,但最近也被通知下村做動遷去了。
這些都還好,都“保住了這份工”,再看看直接走人的。
TOP30房企,裁員不能大刀闊斧,細水長流慢慢裁。剩下的,完不成銷售業績,走人。
一步操作,沒法完成“開源”的,直接變成“節流”的一部分,企業任務嫁接到個人身上。
專業能力再突出也沒用,還得房子賣的好。
許多公司領導自掏腰包買下公司樓盤去“保住這份工”。
員工路過指著樓盤戲稱:這不是我們員工宿舍麼?
還有的公司,上演消失的同事?
房企開源節流成為行業共識,節流手段也是精彩紛呈。
房企A:停車場停車記錄檢測到你累計三次遲到早退,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房企B:電腦檢測到你上班瀏覽工作無關網站,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房企C:看你是在公司工作20年的老員工了,這樣吧,去鄂爾多斯上班吧。
房企D:大家繼續做,但我們只發基本工資。(基本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按當地最低工資發放)
房企E:員工注意保持身體機能,做個體育測試,兩場不合格的回家養身體。
房企F:為體現公司艱苦奮鬥理念,每天需加班到9點,拍照打卡為證。
......
五花八門的裁員方式下,是行業的無奈,更是打工人的無奈。
過去的幾年裡,房地產行業在追求規模化、追求高週轉的理念驅動下造就了許多神話。
碧桂園2019年銷售額突破7500億、中梁三年從百億走向千億......
而光鮮亮麗的戰報背後是企業的高負債及資本的無序擴張。
在2021年,政策收緊,債券違約,信用評級降低,市場預期降低,直接將行業泡沫戳破,風波隨之而來。
而風波背後,是一年內396家房地產公司申請破產,其中也不乏昔日的百強房企。
風波背後,也是無數地產從業者化為“時代塵埃”的心酸苦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