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腦病科副主任醫師孫林娟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運動障礙疾病,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為主要特徵,但約15%患者在整個病程中從不發生震顫。非運動症狀,包括睡眠障礙、神經精神症狀、認知功能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胃腸道功能障礙及感覺症狀等,與運動症狀相比,更容易被患者、看護者及醫護人員所忽視,因此帕金森病的鑑別診斷至關重要。那麼,帕金森容易被誤診為哪些疾病?
腰椎間盤突出症:帕金森好發年齡、早期臨床症狀與腰椎間盤突出症十分相似,常被誤診。兩者鑑別看有沒有肌張力增高,如增高為帕金森。
脊髓型頸椎病:有的患者因早期表現為頸部和手部活動不靈活而被誤診為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好發於中老年人,雙側可同時起病,患者表現為手足無力、下肢發緊、行走不穩(呈痙攣步態)、不能快步、手握力差、持物易墜落,有時感覺四肢麻木,重者可出現行走困難,甚至四肢癱瘓臥床不起,但該病不會出現面具臉。缺乏震顫的帕金森及早期帕金森臨床表現與脊髓型頸椎病有類似之處。
腦血管病:對患者主訴單個肢體或偏側肢體沉重、無力,常被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病。部分帕金森患者以單肢或單側肢體僵硬,活動不靈起病,而無震顫,易誤診為腦梗死,長期按腦梗死治療無效;後行CT或核磁共振(MRI)檢查,一般正常或僅有腔隙性腦梗死,予多巴絲肼片治療後症狀明顯好轉,證實為帕金森。
老年認知障礙:有的患者因動作緩慢、講話慢、聲音低、伴流涎、吞嚥困難,被誤診老年性痴呆。故對老年病人,若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且伴有進行性行走遲緩,應高度警惕帕金森,必要時可給予多巴絲肼片診斷性治療,以避免延誤治療,給病人帶來不良後果。
特發性震顫:臨床上常見,特別是年齡較大的患者。鑑別要點在於,特發性震顫多於青中年起病,常有家族史,一般僅有上肢或頭部震顫,而無肌強直及運動減少等。適量飲酒或服用普萘洛爾可緩解,而多巴絲肼片治療無效。
抑鬱症:患者合併情緒低落、睡眠障礙和抑鬱時易被誤診為抑鬱症。抑鬱症不伴有動作緩慢。
中醫認為帕金森病源於肝腎陰虛,風火痰瘀阻滯腦竅脈絡,治以固本培原、熄風、活血、化痰,在緩解諸如便秘、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症狀效果明顯。還可以採用穴位貼敷、皮內針、針灸等方法緩解肌肉僵硬。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可以明顯提升治療的效果,同時可以降低西藥治療的不良反應,明顯改善患者生活的質量。結合患者舌紅、少苔,辨證為肝腎陰虛,給予鎮肝熄風湯加減及多巴絲肼片治療後腰痛明顯減輕,肢體僵硬及情緒低落好轉。
來源:生命時報